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晓坤

作品数:19 被引量:122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乡村
  • 5篇整治
  • 4篇减量化
  • 4篇工业用地
  • 4篇城市
  • 4篇大都市
  • 3篇都市
  • 3篇综合整治
  • 3篇大城市
  • 2篇扎根
  • 2篇扎根理论
  • 2篇土地综合整治
  • 2篇情境
  • 2篇资本
  • 2篇乡村空间
  • 2篇空间分异
  • 2篇建设用地
  • 2篇耕地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机构

  • 16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上海市地质调...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国家农业信息...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上海市岩土工...

作者

  • 16篇谷晓坤
  • 2篇代兵
  • 2篇刘瑞
  • 1篇李小天
  • 1篇柴铎
  • 1篇唐秀美
  • 1篇张正峰
  • 1篇卢方方
  • 1篇曹林奎
  • 1篇刘健
  • 1篇尤蓉蓉
  • 1篇徐珊珊

传媒

  • 4篇中国土地科学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上海土地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上海农村经济
  • 1篇上海城市规划
  • 1篇国土资源情报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都市乡村价值显化目标下耕地多功能利用、保护与治理机制——以上海市廊下镇为例
2023年
1引言超大城市的耕地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是国家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贯彻,耕地保护工作已经从原有的耕地单一地类要素保护扩展至耕地本体及其外援系统的整体性、联动性和系统性利用与保护[1-2]。
周小平申端帅谷晓坤
关键词:耕地保护工作联动性
基于“情境—结构—行为—结果”分析的上海市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治理被引量:17
2022年
探索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治理对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格局、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低效工业用地治理复杂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建构“情境—结构—行为—结果”分析框架,以超大城市上海市为例,采用扎根分析方法,揭示减量化过程和运行机理。结果显示:(1)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具有规划限制性、公共利益性和乡村嵌入性特征,由外部环境、用地效益、主体角色和减量化治理共同构成“外缘—内核”式的复杂适应系统。(2)建设用地“天花板”刚性约束下的宏观资源—环境—发展压力与微观用地效益是减量化的外部情境;内源性主体治理能力不足与外源性主体基于公共利益主动介入共同构成基于价值共享的治理结构;刚性政策、激励政策和支持政策形成了“三元互补”系统推动了集体行动;结果则呈现出城市高质量发展与资源再配置的协调,而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解决减量化短期压力将成为持续开展减量化的重点与难点。研究结果可为长三角其他城市开展低效工业用地治理提供经验和案例的借鉴。
谷晓坤周小平刘博研张思露刘瑞
关键词:土地综合整治
大城市居民对周边乡村多功能转型的响应--基于“知识-态度-行为”(KAP)模型的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大城市居民作为最主要的乡村多功能消费者,是影响乡村多功能转型和价值显化的关键主体之一。该研究基于长三角城市群典型大城市宁波的调查问卷数据,利用KAP模型提出3个研究假设,从城市居民的知识(K)、态度(A)和行为(P)三方面探讨大城市居民对乡村多功能转型的响应机理。结果显示:①宁波居民对11个乡村功能的认知态度全部显著,其中,对乡村提供休闲放松功能、乡村农耕文化体验功能和养老功能最为认可,均值分别是5.99,5.88和5.79;②大城市居民对乡村多功能转型具有“知识获取(K)-认知态度(A)-行为意图(P)”的传导和响应路径,即居民获取的关于乡村的知识、居民对乡村多功能的认知态度显著影响他们的乡村消费行为意图;③宁波居民对乡村多功能的认知态度(A)主要受由媒体和人际传播产生的外源性知识影响;除农产品供应功能、工业发展功能和文创功能以外,居民对其他8个乡村功能的态度(A)与他们前往乡村居住、旅游、工作和养老的行为(P)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研究结论:促进大城市乡村多功能转型的政策,应当重视城市居民对乡村消费的多样化需求在信息传播、差异化发展和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方面更好的承接城市居民的“乡愁”。
谷晓坤谷晓坤许德娅范菽英周小平祝琪瑞
促进上海乡村旅游发展的差别化土地管理策略
2016年
上海乡村旅游在拓展农业和农地功能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样化的土地利用诉求,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乡村旅游发展建设用地的保障问题。本文从上海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特征分析出发,借鉴中国美丽乡村的先行者安吉、长三角乡村旅游的标杆德清以及欧美、我国台湾地区等乡村旅游的经验,聚焦上海乡村旅游发展的土地诉求这一核心问题,
谷晓坤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发展土地管理土地利用建设用地
乡村振兴中的社会资本参与:从全域综合整治到乡村运营
2022年
引言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上海市各层级政府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的乡村整治和建设工作,例如“五违四必”整治、“和美宅基”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农民集中居住项目等。通常这些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资本,市、县、乡镇等各级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
谷晓坤李小天
关键词:农民集中居住财政资金示范村综合整治资本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上海市低效工业用地空间治理减量模式与机制探讨--以浦东新区祝桥镇为例
2024年
针对工业用地“空间+产权”双重属性特征,以上海市首批低效工业用地空间治理试点浦东新区祝桥镇为例,探索构建全流程的低效工业用地空间治理模式与机制。祝桥镇建立了针对低效用地的“拆、转、留”并举的空间治理模式。减量化阶段的治理机制包括编制镇—村尺度的减量化专项规划、构建多级政府联合投入的减量化补偿资金保障体系等。企业用地转移的治理机制包括政府间建立合作网络关系、提供精细化企业转移服务等。最后提出低效工业用地空间治理模式与机制应从“单项主导”到“双向发展”转型,厘清各类产权主体的权益与补偿标准,从而建立多主体权利收益共享机制。
张思露谷晓坤陶思远刘瑞
关键词:减量化产业转移
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生态券”核算方法与交易机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被引量:7
2023年
促进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是国土空间规划难以回避且亟需探索解决的问题。厘清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耕地占补平衡向生态占补平衡转型的制度演进逻辑,尝试构建基于“生态券”的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机制,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实证。结果显示:(1)国土空间规划为核定“生态券”提供了制度基础,“生态券”交易可弥补因国土空间规划而导致的土地发展权的损失。(2)“生态券”是区域生态用地保护量在基准年和目标年的变化量,提出以县级地方政府为交易主体、由国家年度计划管理确定交易总量、采取政府确定底价和市场定价相结合的交易机制。(3)将生态用地类型确定为林地、草地、湿地与水域四类,使用区域自然条件、GDP和人口密度校正后计算的“标准林”面积核算该区域“生态券”。(4)2010—2018年,京津冀“生态券”需求量为142.02×10^(4)hm^(2),主要为海淀、西青、津南、武清、昌黎等地;供应量为74.73×10^(4)hm^(2),主要来自房山、赵县、兴隆、隆化、承德等地。研究结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新思路和相对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可以为国土空间规划及区域间共同富裕提供理论与方法借鉴。
谷晓坤谷晓坤唐秀美
关键词:京津冀
基于IAD理论框架的大城市乡村空间治理研究——以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为例被引量:2
2023年
乡村是国土空间的重要构成部分,大城市乡村比一般乡村受到更强烈的城市化影响,面临着最剧烈的国土空间多功能冲突,但是聚焦大城市乡村空间治理的探讨尚未展开。本文在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转型大背景下,厘清大城市乡村空间治理的内涵与特征,基于IAD理论构建了包括治理环境、治理行动和治理绩效的一般性分析框架,以及“规划—整治—运营”一体化的大城市乡村空间治理行动。进一步以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为案例,分析了其“规划—整治—运营”不同环节的行动主体和运行规则。研究认为大城市乡村空间治理不仅需要单独的空间规划、综合整治和乡村运营,更重要的是强调各种工具的统筹,强调从划定蓝图、实施路径再到价值实现的整个治理过程的系统整合。
谷晓坤李小天刘静
大都市郊野乡村多功能评价及其空间布局——以上海89个郊野镇为例被引量:27
2019年
客观评价大都市郊野乡村多功能及空间布局特征,是分类制订精细化乡村振兴策略的关键之一。通过构建大都市郊野乡村"生态环境-休闲文化-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生活保障"多功能评价方法,使用多源空间数据、统计数据及调查数据,评价上海郊野89个镇的多功能值,提出镇域多功能发展类型及空间布局特征。结果表明:(1)上海市89个镇多功能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各项功能按照均值排序为生态环境(0.7674)>经济发展(0.6054)>农业生产(0.5882)>生活保障(0.5238)>休闲文化(0.2525);(2)生态环境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崇明岛、青浦西部和奉贤南部,农业生产高值区主要位于浦东南部、奉贤及金山、崇明南部和青浦,经济发展高值区主要位于中心城周边和新城周边区域的28个镇,生活保障低值区主要位于紧邻中心城与最偏远区域两类共29个镇,休闲文化高值区主要位于与中心城距离最偏远的松江、青浦、金山;(3)郊野镇多功能发展可划分为高均衡型、低均衡型和非均衡-混合发展型、非均衡-传统维持型和非均衡-城市化型共五种模式,仅浦江镇等10个镇为多功能高均衡发展模式,占11.24%。论文建立的评价方法及研究结论可为探索精细化都市郊野乡村振兴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谷晓坤陶思远卢方方周小平
关键词:空间分异
城市周边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影响机制及治理对策--基于长三角城市群三个典型乡村的案例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研究目的:探索在“人才—文化制度子系统—资源产业子系统”理论模型指导下城市周边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治理对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效路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扎根方法。研究结果:宅基地盘活利用是一个涉及资源、产业、文化、制度、人才等维度的综合系统。其中人才是连通其他子系统的枢纽;文化子系统为宅基地盘活利用提供了行为规范;制度子系统形成“自上而下”的宅基地盘活利用制度体系,并通过绩效考核和部门任务两个途径落实;资源子系统围绕宅基地整合了经济资源、生态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多维度要素,成为盘活利用的基础条件;产业子系统则给出了以产业带动宅基地盘活利用的三条路径,即发展特色产业、搭建产业平台、对接产业园区。研究结论:城市周边乡村宅基地盘活利用在治理上强调乡村人才的统筹作用,使乡村振兴的多维度因素形成“合力”,实现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周小平刘博研谷晓坤时怡纯赵格睿
关键词:扎根理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