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婷凤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环境异质性
  • 2篇海岸
  • 1篇养分
  • 1篇叶龄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分布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分布
  • 1篇三叶
  • 1篇生理
  • 1篇生理差异
  • 1篇衰老
  • 1篇衰老机理
  • 1篇水化合物
  • 1篇碳水化合物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养分
  • 1篇坡向
  • 1篇温度适应

机构

  • 4篇鲁东大学
  • 1篇江苏农林职业...

作者

  • 4篇周瑞莲
  • 4篇张婷凤
  • 3篇张玥
  • 1篇杨润亚
  • 1篇王艳芳
  • 1篇梁慧敏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鲁东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白三叶不同叶龄叶片对不同季节温度适应的生理调控机理被引量:6
2016年
对不同季节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不同叶龄叶片(幼叶、中叶和老叶)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力、渗透调节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和叶绿素含量进行分析,揭示白三叶不同叶龄叶片对不同季节温度适应的生理调控机理和白三叶叶片短寿在维护匍匐茎生长中的生态作用。结果表明:(1)冬季低温生出的幼叶MDA含量较低,而叶绿素a、POD和SOD活力、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最高;夏季高温生出的幼叶MDA和叶绿素b含量较高,而POD和SOD活力、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较低。白三叶幼叶具有较强的生理调控可塑性以适应冬夏季温度。(2)不同季节幼叶成长过程中,其生理调控模式相近,随叶片长大成熟,叶绿素含量和SOD、POD、CAT活力及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增高,而MDA含量降低。(3)不同季节老化叶片生理特征相同,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趋于增高,CAT活力及MDA含量均下降。研究表明,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通过维护氧自由基代谢和水分代谢平衡而在幼叶适应不同季节温度、叶片快速生长中起重要保护作用。不同季节叶片抗氧化能力下降和持续积累的脯氨酸、可溶性糖抑制光合作用可能是叶片衰老和短寿的诱因。不同季节匍匐茎上叶片的短寿、快速衰老可使匍匐茎将能量物质分配给其顶部,促进匍匐茎顶部幼叶萌生和匍匐茎的延伸生长及种群的扩散,其在维护白三叶植株持续生存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张玥周瑞莲梁慧敏张婷凤
关键词:叶龄白三叶生理差异
冬春季海岸滨麦碳水化合物变化差异性与其环境异质性的关系被引量:7
2016年
以烟台海岸不同生态断带自然生长的滨麦(Leymus mollis(Trin.)Hara)为试验材料,通过在晚秋气温降低和冬季冷冻和春季气温回升过程中滨麦叶片和地下各器官可溶性糖、淀粉和纤维素含量的测定以探讨不同生态断带滨麦在其含量上的差异与环境异质性关系及在滨麦抗盐抗风中作用。结果表明,处在近高潮线(10m)高盐、高水分、强风和低温环境的滨麦根茎和芽粗壮、地上枝叶低矮,春季返青晚;随远离高潮线(50m)土壤盐浓度和海风风速降低,温度增高,滨麦根茎变细,地上枝叶细长,春季返青早,其不同生态断带滨麦形态可塑性与环境异质性相关。随晚秋气温下降不同生态断带滨麦地上部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向地下转移,地下繁殖器官根茎和芽成为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库"。在茎和根中可溶性糖向顶芽转移同时淀粉下降,纤维素含量增加。但近高潮线10m处的滨麦,冬季地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向地下转移较早,芽中储存了较多的非结构碳水化合物,春季返青晚但叶中积累较多的纤维素与其抗冻和抗风相关;而生活在远离高潮线50m处的滨麦晚秋生活期略有加长,冬季转移到地下部的非结构碳水化合物较少,储存量较低,返青较早,其叶片和地下部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与其环境低盐、弱海风及其快速生长相关。因此,不同生态断带滨麦在入冬和春季地上和地下碳水化合物转移和转化上的差异在其适应异质环境、产生形态可塑性、形成多抗逆性中起重要作用。
张婷凤周瑞莲张玥王艳芳贾有余
关键词:海岸碳水化合物环境异质性
海岸不同生态断带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与植物分布的关系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以烟台海岸沙地为试验地,通过对不同生态断带(取样地距高潮线10,30,50 m)植被、土壤水溶性盐分离子(Na^+,K^+,Cl^-,SO_4^(2-))含量、土壤养分(土壤速效P,速效K,速效N,全K,全P)含量、土壤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力的分析,以了解海岸不同生态断带土壤盐度和养分空间异质性与植物分布的关系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近高潮线10 m处土壤Na^+,K^+,Cl^-,SO_4^(2-)含量最高,尤其是Na^+和Cl^-分别较远离高潮线30 m和50 m处土壤高9.7,2.7倍和22.3,2.8倍.同时,近高潮线10 m处土壤酶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力和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最低,随远离高潮线土壤酶活力上升、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增加.与近高潮线10 m相比,50 m处土壤Na^+和Cl^-含量下降了95.7%,73.7%;土壤有效N,有效K,有效P含量分别升高69.1%,32.7%,6.0%;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力分别提高204.7%,388.1%,455.1%.而且不同生态断带植物种类不同,10 m处只有抗沙埋耐盐性强的滨麦(Leymus mollis)生长形成单一种群,30 m处出现了抗旱抗盐的以肾叶打碗花(Calystegia soldanella)为优势种的草本植物群落,在50 m处出现了以小灌木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为优势种的草灌群落.研究表明,由于距海岸高潮线距离和受海水侵蚀强度的不同使不同生态断带土壤酶活力和养分含量随远离高潮线土壤盐度的降低而呈梯度增长趋势,不同生态断带土壤酶活力和养分呈空间异质性分布,其中盐分起主导作用.同时海岸生态环境的异质性是诱发植物种分布不同的生态诱因,而植物对沙埋、盐胁迫、土壤瘠薄的适应生态幅不同可能是诱发其分布不同的生物诱因.因此利用海岸带环境盐度和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合理布局和栽种抗逆性不同的植物种类将有助于快速恢复海岸带环境和维持海岸生态系统的稳定.
宋玉周瑞莲张婷凤杨润亚
关键词:土壤酶土壤养分植被分布空间异质性
海岸不同坡向滨麦光合特性与风速异质环境的关系被引量:6
2018年
在自然条件下,测定分析了夏季和秋季静风天及秋季大风天,海岸沙丘不同坡向环境因子及滨麦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土壤含水量和光合日变化特性,以期明晰滨麦响应不同风速环境的生理调控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坡向环境异质性明显,滨麦形态可塑性强。海岸迎风坡风大、温度低、湿度大,滨麦植株低矮、叶绿素含量较高;背风坡温度高、土壤干旱、空气流动差,滨麦植株高大,叶绿素含量低。在夏秋季静风天,迎风坡和背风坡滨麦叶片Pn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但迎风坡滨麦日均Gs、Tr、Pn均显著高于背风坡;而在秋季大风天,迎风坡和背风坡滨麦叶片Pn"午休"现象消失,并且背风坡滨麦日均Pn、Tr、Gs均显著高于迎风坡滨麦。同坡向相比,秋季大风天迎风坡滨麦日均Pn、Tr、Gs明显较秋季静风天低,而背风坡滨麦日均叶片Pn、Tr、Gs却较静风天分别增高126%、66.3%、134%。强海风吹袭引发迎风坡温度降低、滨麦叶片摇摆、气孔导度降低导致Pn下降,而强海风使背风坡空气流动加快、温度降低、气孔导度增大、"午休"消失使Pn增高。不同坡向滨麦对不同海风风速的适应表现出明显的光合生理可塑性,它在滨麦适应不同风力、提高其光合速率和增加物质积累上具有重要作用。而滨麦的形态和光合生理可塑性可能是其在不同海风强度下生存、生长、实现种群扩张的重要生理调控机理,这一特性在未来作物、牧草和树木抗风、抗盐育种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马会雷张婷凤周瑞莲张玥
关键词:海风环境异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