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永平

作品数:13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肾上腺
  • 7篇腺瘤
  • 6篇醛固酮
  • 6篇醛固酮腺瘤
  • 5篇疗效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后腹腔
  • 4篇后腹腔镜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4篇META分析
  • 3篇肾上腺组织
  • 3篇疗效研究
  • 2篇三步法
  • 2篇肾上腺部分切...
  • 2篇手术
  • 2篇尿道
  • 2篇分切
  • 2篇膀胱

机构

  • 9篇广州军区广州...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薛永平
  • 10篇胡卫列
  • 5篇王敏捷
  • 4篇赵旭
  • 3篇王尉
  • 3篇汪帮琦
  • 1篇吕军
  • 1篇赵永斌
  • 1篇聂海波
  • 1篇吴义高
  • 1篇曾钦松
  • 1篇张小明
  • 1篇肖远松
  • 1篇沈文
  • 1篇温海东

传媒

  • 4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腹腔镜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治疗单侧醛固酮腺瘤的临床研究
研究背景:  肾上腺醛固酮腺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是一种良性肿瘤,自主高分泌非肾素依赖性醛固酮,主要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hyper...
薛永平
关键词: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保留肾上腺组织术对比肾上腺全切术治疗醛固酮腺瘤疗效研究的meta分析
肖维仁王敏捷薛永平赵旭胡卫列
镶嵌式唇黏膜和膀胱黏膜修复复杂性尿道皮肤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比较镶嵌式唇黏膜和膀胱黏膜在治疗尿道下裂手术后复杂性尿道皮肤瘘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符合手术指征的55例尿道下裂术后复杂性尿道皮肤瘘患者,随机分成唇黏膜取材组(36例)和膀胱黏膜取材组(19例),于术中分别应用自体游离唇黏膜和膀胱黏膜行尿道成形术,并评估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尿道皮肤瘘的再发率。结果:镶嵌式唇黏膜和膀胱黏膜在治疗复杂性尿道皮肤瘘术后,均有2例出现尿道皮肤瘘,1例出现尿道狭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1.7%、84.2%,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阴茎外形美观。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无统计学差异(11.1%vs 26.3%,P>0.05)。结论:镶嵌式唇黏膜和膀胱黏膜修复复杂性尿道皮肤瘘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唇黏膜修复供材区创伤更小,手术简单快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吕军温海东彭天洲张小明沈文吴义高薛永平
关键词:唇黏膜膀胱黏膜尿道下裂
抗CD47和PD--L1双靶向纳米免疫团簇的构建及膀胱癌治疗机制研究
膀胱癌是全球第十大最常见的癌症和中国发病率最高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膀胱癌复发、进展率高,临床预后差。目前,包括免疫检查点PD1/PD-L1抑制剂在内的免疫治疗为膀胱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至今,已有5种PD1/PD-L1抑...
薛永平
文献传递
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切除术中经膀胱黏膜下注射吉西他滨治疗非前壁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切除(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PKRBt)术中经膀胱黏膜下多点注射吉西他滨治疗非前壁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经膀胱镜下组织活检病理确诊的非前壁的NMIBC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PKRBt,观察组PKRBt术中经膀胱黏膜下多点注射吉西他滨5 ml(25 mg/ml)。2组术后维持膀胱灌注化疗相同。比较2组术后肿瘤复发率,免疫荧光杂交技术检测(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阳性复发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对2组治疗后1年的生活质量做出评价。结果 1、1.5、2年无肿瘤复发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93.3%、91.1%,89.9%,对照组为88.9%、75.1%,65.7%(log rankχ^2=6.476,P=0.011);1、1.5、2年无FISH复发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93.3%、86.7%,84.4%,对照组为91.1%、68.3%,61.2%(log rankχ^2=5.883,P=0.015)。术后2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状、轻度肾功能损伤及胃肠道反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个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于非前壁NMIBC,PKRBt术中经膀胱黏膜下多点注射吉西他滨可以显著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术后生活质量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王敏捷王尉胡卫列薛永平
关键词:吉西他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保留肾上腺手术与肾上腺全切除术治疗醛固酮腺瘤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保留肾上腺与肾上腺全切除术治疗醛固酮腺瘤的围术期安全性及术后疗效。方法在线系统地检索Pub Med、Science Direct、Springerlink、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于2016年5月之前发表的关于保留肾上腺(ASS)或肾上腺部分切除术(PA)对比肾上腺全切除术(TA)治疗醛固酮腺瘤(APA)的文献资料,将入选的研究文献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围术期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疗效(治愈率、部分缓解率、无效率)。结果最终共纳入9篇临床研究文献,其中3篇英文文献,6篇中文文献,共包括1036例患者,其中ASS组544例,TA组492例。结果显示,ASS对比TA的手术时间(WMD:–2.09min,95%CI:–9.86~5.67,P=0.60)、术中出血量(WMD:1.13ml,95%CI:–8.86~11.12,P=0.82)、住院时间(WMD:–0.10d,95%CI:–0.32~0.12,P=0.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SS对比TA在治愈率(OR=1.07,95%CI:0.73~1.58,P=0.72)、部分缓解率(OR=0.85,95%CI:0.57~1.27,P=0.43)、无效率(OR=2.15,95%CI:0.32~14.34,P=0.43)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醛固酮腺瘤的手术治疗中,与肾上腺全切除术比较,保留肾上腺手术技术上安全可靠,术后疗效肯定,二者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肖维仁王敏捷薛永平赵旭胡卫列
关键词:肾上腺切除术醛固酮腺瘤META分析
肾上腺皮质黑色腺瘤的诊断与治疗(附7例报告)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黑色腺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2002年6月~2014年7月对7例肾上腺皮质黑色腺瘤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健侧卧位,腋后线第12肋缘下、腋中线髂棘上2 cm、腋前线12肋缘下共3个trocar穿刺入路,自制球囊扩张器建立后腹膜腔,超声刀将肿瘤完整切除。结果7例肿瘤后腹腔镜下被完整切除,平均手术时间60 min(34~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0 ml(20~200 ml),均未输血。术后3~4 d拔除后腹腔引流管,6~7 d出院。病理结果均为肾上腺皮质黑色腺瘤。2例表现为Cushing 综合征、3例表现为高血压均于术后恢复正常。7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肾上腺皮质黑色腺瘤是肾上腺皮质腺瘤的一种少见类型,无典型的临床表现,需要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腹腔镜下切除肾上腺皮质黑色腺瘤微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薛永平胡卫列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腺瘤后腹腔镜
后腹腔镜下“T-Q”三步法离断性肾盂成形术(附5例报告)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镜下"T-Q"三步法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科对5例UPJO行"T-Q"三步法离断性肾盂成形术,第1步:在梗阻段远侧0.5 cm处将输尿管剪一"T"形切口,近侧的肾盂剪一"Q"形切口,梗阻段保持半离断并牵引,间断缝合离断面的下缘供对合牵引,置入双J管;第2步:将"T"和"Q"切缘背侧用5-0可吸收线缝合,沿该点将肾盂输尿管后壁吻合,仍"孤岛式"存留半离断的梗阻段病变组织;第3步,缝合肾盂输尿管前壁,切除半离断的梗阻病变组织。结果 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70 min;估计出血量10~50 ml,平均30 ml。术后1~2 d(平均1.6 d)恢复肠道功能;术后2~4 d(平均2.6 d)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5~8 d,平均6.2 d。5例术后随访6~10个月,4例术前腰痛症状消失,B超检查示3例肾积水由Ⅲ度转为Ⅰ度,1例由Ⅳ度转为Ⅲ度,1例肾积水消失,未见吻合口狭窄、漏尿等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下"T-Q"三步法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UPJO安全、有效,改良术式使手术过程简捷易学,值得推广。
王尉王敏捷汪帮琦薛永平胡卫列
关键词: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保留肾上腺组织术对比肾上腺全切术治疗醛固酮腺瘤疗效研究的meta分析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保留肾上腺组织术(ASS)与肾上腺全切除术(TA)治疗醛固酮腺瘤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术后疗效。方法在Pubmed、Science Direct、Springer、the Cochrane library、C...
肖维仁王敏捷薛永平赵旭胡卫列
文献传递
后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与全部切除术治疗单侧醛固酮腺瘤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partial adrenalectomy,PA)与全部切除(total adrenalectomy,TA)治疗单侧醛固酮腺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2年12月,47例单侧APA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6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PA组),11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全部切除术(TA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血浆醛固酮浓度、血钾水平、血压水平、服用降压药物种类。结果均无术中输血及中转开腹。PA组和TA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6.5±37.0)、(100.2±42.8)min,无统计学差异(t=1.233,P=0.224);术中出血量中位数分别为30 ml(5~400 ml)、20 ml(10~300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67,P=0.205);禁食时间分别为(1.7±0.7)、(1.7±0.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0,P=1.000);拔引流管时间分别为(3.0±0.8)、(2.8±0.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5,P=0.484);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2±2.2)、(8.1±2.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5,P=0.894)。47例随访6~97个月(平均30个月),术后均无复发,无须补充血钾;2组患者高血压治愈率、改善率、无效率分别为(61.1%、25.0%、13.9%)和(63.6%、3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37,P=0.662)。结论对单侧肾上腺APA的手术治疗,后腹腔镜下PA技术上安全可行,疗效等同TA。
薛永平肖维仁王敏捷胡卫列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腺瘤后腹腔镜肾上腺部分切除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