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镇

作品数:11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墓地
  • 2篇东汉
  • 2篇墓群
  • 2篇建筑
  • 2篇汉代
  • 2篇汉墓
  • 1篇崖墓
  • 1篇宴饮
  • 1篇玉佩
  • 1篇葬礼
  • 1篇丧葬
  • 1篇社会功能
  • 1篇社会关系
  • 1篇生死
  • 1篇生死观
  • 1篇石刻
  • 1篇石刻画像
  • 1篇图像
  • 1篇器物
  • 1篇钱币

机构

  • 1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1篇魏镇
  • 2篇李梅田

传媒

  • 2篇考古
  • 1篇东南文化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钱币
  • 1篇江汉考古
  • 1篇南方文物
  • 1篇民俗研究
  • 1篇中国国家博物...
  • 1篇中国美术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礼俗之间:“古不墓祭”研究反思被引量:1
2019年
"古不墓祭"问题是学界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这一争端历时持久,且因近代以来大量考古材料的发现而更加尖锐。通过对"古不墓祭"问题的概念进行溯源,分析它的文本情境与社会环境,对其所表述的内容进行限定,再通过对文献与考古材料的爬梳,可以发现"古不墓祭"的争议存在于礼与俗两个层面。这场争议反映了传统的历史学研究与考古学研究之间的一些隔阂。考古材料的解读要根据大的社会背景,不能简单地用考古发现否定文献记载,亦不能拘泥于文献而无视考古发现。
魏镇
钱币学研究的两种范式
2016年
一 绪论 “钱币学是从文化的意义上来对钱币展开研究的一门学科,包括对钱币实物的研究,也包括对钱币内在所蕴藏的,或者说是钱币背后所蕴含的非物质物化的研究。”中国的钱币学研究有很久远的传统,应该说从《管子》的货币思想中就可以看出,此时初步钱币学研究已经开始起步。
魏镇
关键词:钱币学范式货币思想《管子》非物质
汉代墓内设奠现象与祭奠器再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西汉中晚期以后,在汉代墓葬的前室或者棺前常发现由案、耳杯等器物呈现的墓内设奠现象,有学者称之为"墓内祭祀"。对于这一现象,此前学界已给予较多关注。在洛阳30.14号汉墓的发掘报告中,发掘者将墓室前堂发现的陶案等器物组合认定为营造宴饮礼仪空间的陶明器[1]。而在洛阳烧沟汉墓的发掘中,对于发现的多座墓室前堂或棺前设置陶案或漆木案等器物组合,发掘者认为这是一组祭奠器,是灵前设奠的家具[2]。
魏镇
关键词:汉墓
重庆市奉节县谢家包东汉崖墓M1发掘简报
2020年
谢家包墓群位于长江北岸的陡坡上,朱衣河在其北侧自西北向东南流入长江。该墓群位于重庆市奉节县朱衣镇口前村一社,东北距奉节县城约1.4公里(图一)。2015年6~9月,为配合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消落区的文物保护工作,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对其进行了发掘。
袁东山陈昊雯李梅田李梅田乔峡李增辉(整理/绘图)魏镇(整理/绘图)姚婷(整理/绘图)魏镇李万靖(整理/绘图)杨宏昌(整理/绘图)
关键词:崖墓
2017年湖北随州长堰墓群发掘简报被引量:1
2020年
湖北随州长堰墓群位于随县安居遗址和羊子山墓地东北部,2017年7月到9月为配合武汉至十堰铁路工程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发掘了东周时期墓葬23座,出土了战国人物御龙玉佩等重要文物,为进一步研究鄂北地区中小型楚墓,了解当时社会文化交流与变迁提供了新的材料。
李梅田魏镇吴忧(执笔)刘梦媛(执笔)胡艳(绘图)杨通琴(绘图)吴嘉莉(绘图)火家慧(摄影)王艺霖(摄影)梁欣彤(摄影)
汉代石刻画像内涵再思——读《象生与饰哀——汉墓石刻画像研究》
2019年
龚诗文先生对汉代石刻画像中常见的'射鸟图'进行了新的思考,他认为这是石刻画像对当时墓上吊唁场景的模拟。由此而言,石刻画像中关于丧葬活动记录的图像需要进一步辨别,先前对汉代石刻画像的研究分类值得反思。通过对石刻画像中的丧葬图像进行甄别和研究,可以发现在研究汉代石刻画像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石刻画像所处的丧葬情境和社会情境以及石刻画像直接服务于丧葬活动的目的和丧葬礼仪遗存的物质属性。
魏镇
关键词:石刻画像情境
汉代官吏的葬礼及其社会功能探析
2024年
葬礼不仅是一场慎终追远的生命告别仪式,也是一种社会活动。两汉时期,随着官吏阶层的迅速崛起,官吏的葬礼也成为重要的集会、社交场所。后世子孙通过葬礼上的孝行表现,营造自己的孝子形象,谋求仕途进步;朝廷则利用赐赠活动,协调君臣关系,宣扬主流价值;官吏士人借由赴丧,表达政治立场,拓展交际网络。汉代官吏的葬礼不再是一场单纯的丧葬仪式,更成为浓缩的政治舞台。对汉代官吏葬礼的探索不仅深入揭示了社会变革对丧葬礼俗的深刻影响,更生动展示了汉代政治体制与社会关系日常的运行机制。
魏镇
关键词:汉代葬礼社会功能社会关系
洛阳汉墓中的陶案及其礼仪功能被引量:3
2017年
陶案是西汉中期以后汉墓中较常见的器物,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多将陶案及其为代表的"案、杯、盘"的器物组合认定为祭祀墓主所使用的祭器。本文通过梳理洛阳汉墓中出土的各类型陶案发现,陶案多在等级较高的多室墓中使用,其使用情况具有一定的阶层差异,这明显与汉代普遍流行的墓地祭祀的情况不同。结合历史文献,通过对陶案的形制分析,发现其明显具有模仿实用漆木案特点的明器特征。通过对几座典型墓葬进行墓内情景的复原研究,对陶案的器物性质和作用及其所在空间的重新审视,本文认为洛阳汉墓中的陶案及其为代表的器物组合的性质应是供墓主宴饮所使用的明器,而非以往学者所认为的用于祭祀墓主的祭器。其所营造的空间应为宴饮空间而非祭祀空间。
魏镇
东汉墓地建筑的两种传统及其互动被引量:1
2019年
东汉时期的墓地建筑具有成熟的建设理念和祭祀系统,受到等级制度和文化传统双重要素的强烈影响,可分为位于墓侧附属于高等级墓葬的院落式墓地建筑和位于墓前附属于中小型墓葬的简易单体墓地建筑两大传统。两者之间相互借鉴,彼此影响,但又始终保持着独立性,展现了东汉时期两个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在丧葬礼仪方面的互动与交融。
魏镇
关键词:东汉文化传统
武氏墓地的再思考
武氏墓地位于山东省嘉祥县城南15公里武宅山北麓,是一处保存较好的汉代家族墓地。目前地表仍保留有一对石阙、一对石狮以及大量画像石祠堂的建筑构件等遗物。早在宋代,欧阳修《集古录》和赵明诚《金石录》就对武氏墓地的碑刻和画像石有...
魏镇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