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哲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页岩
  • 2篇页岩气
  • 2篇龙马溪组
  • 1篇等温吸附
  • 1篇底板
  • 1篇顶底板
  • 1篇延长组
  • 1篇游离气
  • 1篇有机质
  • 1篇致密储层
  • 1篇生烃
  • 1篇四川盆地
  • 1篇泥页岩
  • 1篇盆地
  • 1篇五峰组
  • 1篇吸附气
  • 1篇陆相
  • 1篇孔隙
  • 1篇孔隙结构
  • 1篇LANGMU...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4篇崔哲
  • 3篇李兰
  • 3篇杨威
  • 2篇姜振学
  • 1篇邵雨
  • 1篇廖伟
  • 1篇李力
  • 1篇李生杰
  • 1篇李耀华

传媒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Applie...
  • 1篇石油科学通报
  • 1篇能源与环保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陆相泥页岩含气量测井资料预测新方法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16年
页岩气藏实现经济开采的关键条件之一是其具备充足的含气量。本文针对延长地区(以下简称YC)陆相非均质泥页岩,开展了泥页岩含气性实验测试及理论分析,确定了影响泥页岩含气量的关键因素,根据泥页岩体积模型及气体状态方程,确定了泥页岩游离气预测模型。由等温吸附实验确定的Langmuir体积常数和压力常数受到实验温度和压力条件及样品性质的限制,难以应用于实际泥页岩的吸附气量预测。为此,根据实验结果与热动力学原理,本文研究了地层温度、总有机碳含量(TOC)以及矿物组分对Langmuir体积常数和压力常数的作用,分别建立了Langmuir压力常数温度校正方程和Langmuir体积常数的温度、TOC及石英含量校正方程,将等温吸附试验建立的Langmuir方程的应用范围外推至任意储层温度、压力及岩性条件;建立了利用测井资料预测泥页岩含气量的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延长陆相泥页岩地层含气量预测分析中,预测结果经实验数据标定,表明本文所述方法具有较高精度。
李生杰崔哲姜振学邵雨廖伟李力
关键词:游离气吸附气LANGMUIR方程等温吸附
五峰—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生—储耦合演化及对页岩气富集的控制效应被引量:18
2020年
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热演化程度高,含气性好,有机质与有机质孔随演化程度升高演化机制具有耦合性,这对盆内不同地区页岩气藏含气量具有控制作用。为揭示有机质与有机质孔在不同演化阶段下的协同演化对页岩气富集成藏的控制效应,选取了与研究区具有相似地质地化特征的下马岭组海相页岩开展了高温高压热模拟实验来模拟页岩生烃演化过程。基于海相页岩生烃热模拟实验烃气产率与碳同位素序列特征,厘定了海相页岩滞留原油接替干酪根生气的成熟度下限RO为1.5%与生气高峰期(RO为2.5%~3.4%)。开展了下马岭组与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扫描电镜分析,基于有机质定性识别与孔隙定量提取,以有机质形态学参数及等效圆直径、周长面积比等孔隙结构参数分析表明:海相页岩在低成熟阶段以原始干酪根有机质为主,有机质主要为团块状,有机质内主要发育微孔,孔隙连通性差,无机矿物粒间孔残余;高成熟阶段原始干酪根在总有机质中占比逐渐减少,迁移有机质占比上升,最高达80%,为早期干酪根形成的原油充注于残存的粒间孔形成,迁移有机质内普遍发育焦沥青孔,等效圆直径、周长面积比等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表明焦沥青孔发育良好,孔径较大,孔隙形态为圆状、长椭圆状,连通性好。有机质与有机质孔的耦合演化保证了晚期海相页岩气的富集成藏,低演化阶段干酪根与残余粒间孔提供了液态烃的物质基础与充注空间,高演化阶段大量存在的迁移有机质与焦沥青孔提供了成气母质与储气空间,有利于页岩气富集成藏。
杨威蔡剑锋王乾右崔政劼崔哲徐亮李兰顾小敏李兰
关键词:有机质
顶底板封闭性对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差异富集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在对6条野外剖面共6组顶底板样品进行高压压汞分析、排替压力测试及突破压力测试的基础上,开展了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顶底板封闭性及其对页岩气差异富集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①五峰组-龙马溪组顶底板岩性致密,均表现出低孔-低渗的特征。②顶板样品排替压力分布在11.027-16.677 MPa之间,平均为13.637 MPa;底板排替压力大多分布在13.766~13.798 MPa之间。③顶板突破压力为5~33 MPa,不同地区顶板突破压力差异性较明显;底板突破压力在21~42 MPa之间,普遍大于顶板突破压力,具有好的封闭性。④排替压力、突破压力与孔渗均具有良好的负相关性;含气量与顶板微观封闭参数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与底板微观封闭参数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⑤相比于底板,顶板的微观封闭能力更能影响页岩气的垂向散失,不同地区顶板微观封闭能力的差异性导致了页岩气的差异富集。初步建立了研究区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3大类、9项参数的顶底板封闭性评价参数指标体系,可依据其对顶底板封闭性做出较为准确和合理的评价。
崔哲杨威杨威左如斯蔡剑锋崔政劼徐亮李兰顾小敏
关键词:页岩气顶底板四川盆地
联合微米CT和高压压汞的致密储层孔喉网络结构差异定量评价被引量:5
2019年
阐明致密储层孔喉网络结构特征对明确油气富集主控因素,预测有利储层分布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微米CT和高压压汞技术,构建包括主流孔喉半径、幂指数、孔隙连通率和多重分形维数在内的孔隙结构参数,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长6段孔喉半径分布、孔喉网络非均质性和连通性及其差异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长6和长8段样品孔径分布特征较好,长6段主流孔隙半径为2.27μm,幂指数最小,储集能力最强。长8段样品0.1~0.5μm的喉道比例最高,对储层可动流体分布的控制作用最强。不同层段样品非均质性差异明显,在半径大于1μm区间内,长7段非均质性最弱,孔隙结构最好。长7和长6段样品的孔隙连通性要好于长8段,配位数和孔体积的有利匹配能提高储层孔隙连通性。
王乾右杨威左如斯姜振学李耀华刘聃崔政劼蔡剑锋崔哲崔哲李兰徐亮
关键词:延长组致密储层孔隙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