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雯
- 作品数:6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母亲”的叙事功能及无母的隐喻——《望春风》中的缺席者研究
- 2017年
- 在新作《望春风》中,格非延续了其在小说中设置缺席者的写作方式。在小说叙事效果上,"母亲"章珠作为小说中的缺席者承担了营造神秘气氛、为展现乡村人情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的叙事功能。此外,"无母"所致的个体自我认同的缺失与寻觅,母亲无法回归所隐喻的希望的遥不可及,母亲所代表的虚妄和春琴所代表的希望之间的摇摆,更使得小说在展现乡土人事之外,呈现出更深层次的主题。
- 高慧雯汪杨
- 关键词:缺席母亲主题
- “怪底篇篇都是水,只因家住在高沙”——论汪曾祺作品中的水意象
- 2016年
- 在汪曾祺的作品中,水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意象,它既是实体,也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象征。水意象是解读汪曾祺作品的重要切入点,通过解读水与汪曾祺的关系可以探究汪曾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审美价值。在汪曾祺笔下,水意象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和与生命力相连的独特内涵。水意象不仅作为文本中的重要内容而存在,其自身的特点也深刻影响了汪曾祺的性格及行文风格。水意象得以形成的原因则包括客观环境的熏陶和主观的自我选择两方面。汪曾祺所编织的审美世界以水意象为基石,读懂了水意象,才能把握住他笔墨中流淌的温情和美感。
- 高慧雯
- 关键词:汪曾祺水意象
- 《红高粱》中的莫言创作心理探析
- 2017年
- 《红高粱》是莫言隐秘的内心情感的外现,小说的感情基调、素材选择和审美想象都有着莫言个性心理的烙印。在小说创作过程中,情感宣泄与心理补偿作为莫言的创作心理推动了《红高粱》的情感表现,宣泄式的书写使《红高粱》富有感染力,而对高密出于心理补偿的想象和美化使小说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冲击力,更使高密成为一片绚丽多姿的历史空间。这种借想象以自娱的方式对莫言本人和读者来说都是一种"白日梦"式的满足。
- 高慧雯
- 关键词:个性心理创作心理创作动机
- 论传统饮食文化与汪曾祺散文的关联
- 2016年
- 在汪曾祺的创作中,有大量以饮食为题材的散文。饮食不仅是他作品的重要内容,还是他借以建构作品思想意蕴的方式。在他的创作中,传统饮食文化和散文有着双向的互动关系:饮食文化是散文的表现对象,它作为特定的题材丰富了散文的表现内容;与此同时,饮食文化也在文学的阐释中承载了更多的内涵,借助散文得以传承和深化。他发现饮食文化与文学的契合点,并借饮食之道传达自己的文学理念。
- 高慧雯
- 关键词:饮食传统文化汪曾祺散文
- 《草房子》经典化的可能性
- 2017年
- 当代文学正处于进行时态,而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因此,我们暂不宜确认新的经典,只能预测新的经典生成的可能。从文学自身的价值来看,《草房子》目前还不能以经典冠名,但它所具有的伦理价值、哲学意味和美学价值已被学界公认。小说展现了普遍的人性心理结构,涵盖了人类基本的情感模式,并且提供了传统美学与现代意识交融的审美范式。而从外部因素和读者参与的角度来看,《草房子》已经获得学界承认并在读者间广泛流传,因此,《草房子》存在经典化的可能性,并且在教育领域已表现出经典化的趋势,但它最终是否能成为经典,还有待历史的淘洗。
- 高慧雯
- 关键词:《草房子》文学经典
- 论《生命册》对现代化进程的批判与思考
- 2016年
- 《生命册》着眼于变化,书写了一幅现代化背景下的城乡世相图。作者用树状结构将五十年来不断变化的社会和人事一一串联,用敏锐的感知剖析了现代化前后存在的问题。立足于时代的书写使作品具有时代批判性,对人性异化的审视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忧虑感和对城市化进程的矛盾心理。作者在关注个体生存状况和精神困境的基础上,尝试着探索时代变迁下人的精神归宿,体现出了强烈的使命感和人文关怀。
- 高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