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红丽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脑梗
  • 2篇急性
  • 1篇丹参多酚酸盐
  • 1篇蛋白
  • 1篇低密度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电图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心病
  • 1篇心绞痛
  • 1篇型心
  • 1篇型心绞痛
  • 1篇眩晕
  • 1篇眩晕症
  • 1篇眩晕症状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氧化低密...
  • 1篇血液

机构

  • 5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方红丽
  • 4篇宋秋英
  • 2篇姜海波
  • 2篇叶小军
  • 1篇黄旭晴
  • 1篇卢晓东

传媒

  • 2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浙江医学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S100B蛋白早期变化对于急性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鉴别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即急性脑梗塞(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最常见脑血管病类型。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或血栓形成,以及斑块破裂导致的栓子栓塞或血栓形成导致的血流中断或供血不足是ACI和TIA的最常见原因。由于TIA多为血流短暂中断或供血不足,神经组织没有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因而也没有遗留神经症状体征和影像学变化。脂质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发生发展乃至稳定性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方红丽宋秋英叶小军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脑梗塞氧化低密度脂蛋白S100B蛋白CEREBRAL
绝经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雌二醇水平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又称耳石症,是周围性眩晕最常见原因。一般认为,BPPV的主要病因是内耳椭圆囊或球囊斑上变性耳石脱落至半规管或壶腹嵴帽,当体位或头位改变时耳石诱发毛细胞兴奋出现眩晕症状。目前,耳石脱落的病因尚未清楚,临床上予以对症治疗,可缓解眩晕症状,但不能预防复发[1]。本文通过检测绝经BPPV患者雌二醇水平,探讨该病可能发病机制。
方红丽宋秋英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雌二醇绝经BPPV眩晕症状周围性眩晕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62例临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MRI资料、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 62例均行MRI检查明确诊断。45例行手术治疗,治疗有效29例(64.4%);12小时内手术治疗有效率达100%;48小时内手术治疗有效率为92.8%;超过48小时手术治疗,有效率仅为13.8%。保守治疗17例,治疗有效14例(82.4%),该14例Frankel分级均在D级以上或短时间内神经功能已经开始恢复。结论脊髓硬膜外血肿患者符合手术适应证的应尽早行手术减压及血肿清除术,症状轻微者可考虑行保守治疗。其中48小时内手术的患者预后良好,超过48小时的患者预后较差。
宋秋英方红丽姜海波黄旭晴
关键词:脊髓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核磁共振成像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电图变化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电图变化及预后影响因素,为ACI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0例ACI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监测两组受试者脑电图变化,比较两组受试者大脑对称指数(BSI)及功率比指数(DTABR)。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优良组43例和预后不良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脑电图指标、一般资料和临床指标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BSI和DTAB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预后优良组患者高血压比例、入院时NIHSS评分、BSI和DTABR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尿酸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I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BSI及DTABR水平均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均P<0.05)。结论ACI患者脑电图存在明显变化,入院时NIHSS评分、BSI及DTABR水平是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因素。
叶小军方红丽宋秋英姜海波叶雪芬卢晓东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脑电图预后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临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口服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美托洛尔+普伐他汀;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盐。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hs-CRP水平及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良好且安全,但本研究样本数较小且观察时间较短,导致结果存在片面性,需进一步扩大病例及做长期观察。
顾恺方红丽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液流变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