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敏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黄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癌骨转移
  • 2篇全身
  • 2篇全身显像
  • 2篇显像
  • 2篇腺癌
  • 2篇骨转移
  • 2篇放射性
  • 1篇蛋白
  • 1篇型胶原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射线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切除
  • 1篇皮肤
  • 1篇皮肤鳞状细胞
  • 1篇皮肤鳞状细胞...
  • 1篇普萘洛尔

机构

  • 4篇黄石市中心医...
  • 1篇黄石市妇幼保...

作者

  • 4篇段永强
  • 4篇吴敏
  • 2篇王立兵
  • 1篇石年
  • 1篇许多慧

传媒

  • 3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骨生化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早期诊断乳腺癌骨转移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Uni Q ICTP定量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对25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血清ICTP测定,并与SPECT核素骨显像比较。术后每6个月-12个月对骨转移患者、非骨转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定量测定ICTP,观察骨转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结果乳腺癌术后SPECT骨转移率为19.4%(48/252);正常对照组、SPECT阴性组(非骨转移组)和SPECT阳性组(骨转移组)的ICTP分别为3.5±1.4!g/L、4.4±1.9!g/L和7.8±2.6!g/L。ICTP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43,P〈0.01;t=9.188,P〈0.01)。31例广泛骨转移与17例单发骨转移ICTP分别为9.5±3.5!g/L和5.1±2.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7,P〈0.01)。血清ICTP水平与骨转移数目多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df=48-2=46,χ=0.362,P〈0.01)。结论核素骨显像联合ICTP在早期诊断乳腺癌骨转移方面可以相互补充,核素骨显像在及时发现骨转移上的优势以及与ICTP在及时观察骨质破坏程度上的优势互补,对乳腺癌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危险度分层、判断疗效以及预后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段永强吴振夫吴敏王立兵刘杨保
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全身显像
^(32)P敷贴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儿童大面积皮肤毛细血管瘤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32P敷贴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儿童大面积皮肤毛细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大面积毛细血管瘤患儿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对照组20例,其中≤3岁儿童草莓状血管瘤10例、>3岁儿童鲜红斑痣10例,接受常规32P敷贴治疗。观察组25例,其中≤3岁儿童草莓状血管瘤10例、>3岁儿童鲜红斑痣15例,接受32P敷贴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类型血管瘤、≤3岁儿童与>3岁儿童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零反应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与88.0%(P>0.05);两治疗组中≤3岁儿童血管瘤有效率分别为90.0%与100.0%(P>0.05);但两治疗组中>3岁儿童鲜红斑痣有效率分别为40.0%与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用32P敷贴在≤3岁儿童与>3岁儿童有效率分别为90.0%与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32P敷贴联合普萘洛尔在≤3岁儿童与>3岁儿童有效率分别为100.0%与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湿性皮炎分别为25.0%与40.0%,发生色素脱失分别为75.0%与8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心率减慢在≤3岁儿童与>3岁儿童分别为50.0%与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P敷贴联合普萘洛尔治疗难治性大面积血管瘤,治疗方法简单、安全,疗效较好。但要密切注意32P、普萘洛尔两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处理。
段永强吴振夫邱煊吴敏费世暖
关键词:血管瘤磷放射性同位素普萘洛尔
鳞癌标志物在手术切除联合β射线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联合β射线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效果。方法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和零反应检验进行数据统计。评价皮肤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联合β射线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治疗疗效。结果 38例患者手术切除联合β射线治疗,其中治愈26例,治愈率为68.42%;有效12例,有效率为31.58%。在有效12例患者中,5例进行过第2次β射线治疗,5例在1年内均有效;7例未进行第2次β射线治疗,复发4例,未进行第2疗程β射线治疗的复发率为57.14%,是否进行第2疗程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复发率为10.53%。血清SCCA和CYFRA21-1水平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对β射线较敏感,不失为当前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一种简单、安全及有效的方法。3个月后再次β射线治疗,能明显降低复发率。SCCA和CYFRA21-1可以观察β射线的治疗效果。
段永强陈援浩吴敏石年许多慧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手术切除
TPINP和ICTP检测及SPECT和CT显像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比较血清TPINP和ICTP检测及SPECT和CT显像对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252例,进行全身骨显像扫描。SPECT使用低能高分辨准直器,患者取全身前位和后位显像,并结合常规CT扫描进行分析。检测TPINP和ICTP采用RIA药盒,计算采用log-logit或四参数数据处理模式。结果乳腺癌术后SPECT骨转移率为19.4%(48/252),48例骨转移患者发现病灶123个;乳腺癌术后CT骨转移率为11.9%(30/252),30例骨转移患者发现病灶53个。SPECT和CT的转移率、病灶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14、P<0.05和χ~2=41.386、P<0.01)。血清TPINP和ICTP水平在SPECT阳性组明显高于SPECT阴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09、P<0.01和t=8.799,P<0.01)。结论^(99)Tc^m-MDP全身骨显像与CT显像比较对乳癌术后骨转移有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灵敏度高、早期发现、全身成像不易漏诊的优点。TPINP作为骨形成标志物、ICTP作为骨吸收标志物能在早期出现变化,对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全身显像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相互补充,乃肿瘤诊断和治疗的趋势。
段永强夏淑平吴敏吴振夫王立兵
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99TC^M-MDP全身显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