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霆宇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胃癌
  • 1篇代谢
  • 1篇胆酸
  • 1篇电凝
  • 1篇电切
  • 1篇电切除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假性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异物嵌顿
  • 1篇早期胃癌
  • 1篇脂肪
  • 1篇脂肪性
  • 1篇脂肪性肝病
  • 1篇上消化道
  • 1篇上消化道异物
  • 1篇十二指肠
  • 1篇十二指肠穿孔

机构

  • 6篇自贡市第一人...

作者

  • 6篇王霆宇
  • 5篇魏尉
  • 4篇黄忠
  • 1篇王静
  • 1篇李智
  • 1篇候聪
  • 1篇王兰
  • 1篇陈新莲

传媒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经内镜黏膜下注射及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结肠巨大息肉4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探讨经内镜黏膜下注射及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除结肠巨大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40例为结肠镜检查发现的直径≥2 cm,病理诊断排除恶性肿瘤的结肠巨大息肉,在内镜下先行黏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用尼龙绳套扎于息肉根部,再行高频电凝切除;对照组42例单纯使用高频电切除。观察息肉一次性切除率,术中、术后观察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40例息肉均一次性切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无穿孔、出血并发症,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6~12个月随访原治疗部位无复发,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内镜黏膜下注射及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结肠巨大息肉有效、安全。
魏尉王霆宇李智
关键词:结肠息肉黏膜下注射尼龙绳套扎高频电切除
HMGB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中的表达及乌司他丁的干预效应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肺损害的机理以及乌司他丁的干预效应。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三组,每组各18只,每组再分为6h、12h和24h亚组(n=6)。以5%的牛磺胆酸造模SAP,对照组开腹并拨动胰腺组织,而治疗组在SAP基础上予乌司他丁干预。检测胰腺及肺组织的病理学及血氧分压改变;免疫法检测胰腺的HMGB1的水平;ELISA法检测胰腺、肺及血中的TNF-α、HMGB1、IL-1β蛋白浓度。结果 SAP组在血、胰腺、肺中的HMGB1蛋白浓度在6~24h持续上升,SAP组、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中的IL-1β、TNF-α蛋白浓度在6~12h持续上升,于24h开始降低,SAP组、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胰腺可见HMGB1强表达:SAP组>治疗组>对照组,从6~24h保持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大鼠的炎症机制可能是由于HMGB1部分结合TNF-α、IL-1β并通过JNK信号通路而导致的,而乌司他丁能降低SAP大鼠肺组织中HMGB1、TNF-α、IL-1β表达及中断JNK信号通路,能有效治疗SAP大鼠的胰腺及肺损伤。
王静黄忠魏尉候聪王霆宇罗红发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高迁移率族蛋白-1肺损伤乌司他丁
重复发生胃内透壁性异物1例
2020年
上消化道异物为消化内科急症,尤其是胃内透壁性异物,如不及时取出可能引起胃十二指肠穿孔、出血、肝脓肿、出血性胰腺炎、脾动脉假性动脉瘤[1]、邻近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异物嵌顿还有引起化脓性胃炎的报道[2]。但重复发生胃内透壁性异物罕见。2016年我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黄忠王霆宇
关键词:上消化道异物胃十二指肠穿孔内科急症异物嵌顿脾动脉假性动脉瘤化脓性胃炎
法尼醇X受体激动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全球患病率为20%~40%,伴随着沉重的疾病负担和晚期疾病相关的高病死率,目前尚无批准治疗MAFLD的标准药物。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具有调控糖脂代谢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其中奥贝胆酸作为FXR激动剂,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可改善MAFLD患者的肝组织学特征。本文主要阐述FXR激动剂的作用机制和研究现状以供临床参考。
王霆宇魏尉钟黄刘菲黄忠龚航
二甲双胍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中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中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为治疗老年中晚期胃癌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于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22例中晚期胃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64)。对照组应用替吉奥治疗,观察组采取替吉奥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及肠道菌群含量。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8%vs 75.0%,P>0.05)。治疗前2组血清CA199、CA242和CE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A199、CA242和CE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Ⅰ-Ⅱ度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2组蛋白尿、高血压、白细胞减少、出血、手足皮肤反应、Ⅲ-Ⅳ度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增加,肠球菌和大肠杆菌含量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替吉奥治疗中晚期胃癌疗效良好,提高近期治疗有效率,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调节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魏尉龚航王兰王霆宇
关键词:老年中晚期胃癌糖链抗原199癌胚抗原胃肠道反应
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未分化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接受胃癌根治术并经术后病理诊断为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80例,分析内镜特征、临床病理特征、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80例患者中,18例有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组患者黏膜下癌比例、有脉管浸润比例、血清G-17含量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PG-Ⅱ/PG-Ⅰ比值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黏膜下癌(OR=1.944,95%CI:1.452~2.853)、脉管浸润(OR=1.775,95%CI:1.378~2.512)、术前血清G-17升高(OR=1.661,95%CI:1.277~2.451)及PG-Ⅱ/PG-Ⅰ比值降低(OR=2.039,95%CI:1.503~2.849)是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黏膜下癌、脉管浸润、术前血清G-17升高及PG-Ⅱ/PG-Ⅰ比值降低可能增加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魏尉王霆宇陈新莲黄忠
关键词:胃癌内镜肿瘤标志物淋巴结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