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云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生物被膜
  • 2篇单胞菌
  • 2篇多尼培南
  • 2篇铜绿
  • 2篇铜绿假单胞
  • 2篇铜绿假单胞菌
  • 2篇活性
  • 2篇活性研究
  • 2篇假单胞菌
  • 1篇丁香
  • 1篇丁香酚
  • 1篇药效
  • 1篇药效学
  • 1篇药效学研究
  • 1篇植物提取
  • 1篇植物提取物
  • 1篇中耳
  • 1篇中耳炎
  • 1篇生物被膜形成
  • 1篇提取物

机构

  • 5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5篇陈向东
  • 5篇汪辉
  • 5篇潘云
  • 4篇魏洪璇
  • 2篇王素霞
  • 1篇范璐

传媒

  • 2篇药学与临床研...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唾液链球菌K12防治口腔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自唾液链球菌K12(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K12,Ss K12)于1989年从一名健康儿童的唾液中分离出来后,其针对某些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潜能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本文就Ss K12在预防和治疗口臭、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念珠病、B族链球菌感染等疾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Ss K12临床应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有益指导。
潘云陈向东汪辉
关键词:口臭中耳炎B族链球菌感染
丁香酚等植物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及生物被膜的药效学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通过研究丁香酚(Eugenol)与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z)、葡萄籽(Grape seeds)、五倍子(Chinesegall)、柠檬(Lemon)的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及其生物被膜的药效,旨在从中筛选出具有防龋潜能的提取物。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5种天然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最低抑制生物被膜浓度(Minimal biofil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BIC);微量稀释棋盘法测定任两种提取物联合使用时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es,FICI);构建生物被膜体外模型,测得提取物对生物被膜生成量的影响;计算各提取物作用生物被膜后被膜内的存活菌数量,并绘制杀菌曲线。丁香酚/柠檬的MBIC/MIC为1~2,在5种提取物中较小;丁香酚、五倍子及柠檬提取物在抑制生物被膜生成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黄芩和葡萄籽提取物;杀菌曲线显示柠檬、丁香酚杀菌效果较好,且二者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可以将二者联合使用防龋。
范璐陈向东汪辉魏洪璇潘云谢少朵
关键词:防龋植物提取物变形链球菌生物被膜
雷公藤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背景】雷公藤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较高的应用价值。但由于产量少、提取过程复杂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植物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能够产生相似的药理活性,有望解决植物资源匮乏的难题,成为新药筛选的潜在资源。【目的】从卫矛科植物雷公藤中分离内生真菌,对其产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抗肿瘤活性进行测定,并利用活性菌株对雷公藤粗提物进行转化,以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法从雷公藤茎中分离内生真菌;打孔法测定发酵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抑菌活性;MTT(噻唑蓝)比色法测定发酵产物及转化产物的抗肿瘤活性;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测序分析确定活性菌株的种属。【结果】从雷公藤茎中分离得到43株内生真菌,其中5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LGT7几乎与1μg/mL青霉素钠的作用效果相当;6株对MCF-7、SKOV3细胞有抗肿瘤活性,LGT7、LGT41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达90%以上;4株对雷公藤粗提物具有转化活性。活性菌株分别被鉴定为拟茎点霉和腐皮壳属。【结论】雷公藤内生真菌具有抗菌抗肿瘤作用,并可以通过转化产生增效减毒作用。
谢少朵陈向东汪辉魏洪璇潘云纪乃琪栗飞红汪伟宸
关键词:雷公藤内生真菌抗菌抗肿瘤
多尼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和群体感应系统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究新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多尼培南(doripenem,DOR)对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对其群体感应系统相关基因Las R、Rhl R、Pqs A、Pqs E、Pqs R表达量的影响。方法: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30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和多尼培南对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抑制生物被膜浓度(minimal biofil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BIC);活菌计数法绘制多尼培南对生物被膜内细菌的杀菌曲线;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法测定多尼培南对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QS)系统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3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的29株(97%)形成生物被膜;多尼培南具有较强的抗铜绿假单胞菌浮游菌和生物被膜抑制活性,MICR为0.5~1μg·m L-1,MBICR为1~4μg·m L-1;显著下调Las R、Rhl R、Pqs A、Pqs E、Pqs R的表达量。结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具有高生物被膜形成率,多尼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下调QS系统相关基因有关。
陈向东王素霞汪辉魏洪璇谢少朵潘云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多尼培南群体感应系统
多尼培南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究新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多尼培南(doripenem,DOR)抗临床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活性并进一步探究亚抑菌浓度多尼培南抑制生物被膜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孔板法建立临床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尼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抑制生物被膜浓度(minimal biofi l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BIC)。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生物被膜的形成和黏附,活菌计数法测定生物被膜内菌数。平板分析法测定运动性,微生物碳氢吸附能力(microbial adhesion to hydrocarbons,MATH)测定评估细胞疏水性。结果多尼培南具有较强的抗铜绿假单胞菌浮游菌和生物被膜菌活性,MIC50为0.5μg/m L,MBIC50为2μg/m L。明显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和减少已形成生物被膜的量,降低铜绿假单胞菌的运动性和疏水性。结论多尼培南能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有望用于相关感染的治疗。
王素霞陈向东汪辉谢少朵魏洪璇潘云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多尼培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