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涛

作品数:21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手术
  • 6篇寰枢
  • 6篇脱位
  • 6篇外科
  • 5篇血管
  • 5篇外科治疗
  • 5篇显微外科
  • 5篇显微外科治疗
  • 4篇血管母细胞瘤
  • 4篇神经系
  • 4篇神经系统
  • 4篇手术治疗
  • 4篇枢椎
  • 4篇中枢神经
  • 4篇中枢神经系统
  • 4篇中枢神经系统...
  • 4篇寰枢关节
  • 4篇寰枢关节脱位
  • 4篇细胞
  • 4篇细胞瘤

机构

  • 19篇贵州省人民医...
  • 4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

作者

  • 21篇罗涛
  • 18篇刘窗溪
  • 16篇高方友
  • 15篇王曲
  • 13篇熊云彪
  • 13篇熊兵
  • 12篇韩国强
  • 9篇王超
  • 4篇尹浩
  • 3篇唐晓伟
  • 2篇姚倍金
  • 2篇侯小飞
  • 2篇伍敏
  • 1篇王晓宇
  • 1篇邵西仓
  • 1篇何颖
  • 1篇李晓裔
  • 1篇王心红
  • 1篇兰丽萍
  • 1篇刘昉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19
  • 3篇2018
  • 9篇2017
  • 4篇201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青春期儿童自发性寰枢关节脱位
罗涛王曲刘窗溪韩国强熊云彪王超熊兵高方友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一家系的流行病学调查
罗涛王曲王超尹浩刘窗溪韩国强熊云彪高方友
自发性寰枢关节脱位后路复位内固定术中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不能时的备选方法
2016年
目的探讨自发性寰枢关节脱位后路内固定过程中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不能时,其他备选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未采用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1例自发性寰枢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不能时,采用枢椎椎板螺钉、峡部螺钉、枢椎下关节突螺钉及延长固定节段至C3侧块螺钉来增加稳定性的方法。手术前后分别行CT及MRI检查,评价脊髓受压程度、脱位复位情况、螺钉位置、骨融合情况;通过比较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来评价疗效。结果 11例患者均为枢椎椎弓根置钉不能,改用备选方法置钉,全部行枕颈钉棒内固定。共置入枢椎椎板锣钉14枚,枢椎峡部螺钉5枚,枢椎下关节突螺钉1枚,延长固定节段至C3侧块螺钉4枚。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神经根损伤。11例患者的寰枢关节脱位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复位,随访中无患者出现螺钉松动、滑脱、断钉及复位丢失等情况,JOA评分为显著增加。结论对自发性寰枢关节脱位后路内固定过程中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不能时,可根据情况,个性化选用枢椎椎板螺钉、峡部螺钉、枢椎下关节突螺钉及延长固定节段至C3侧块螺钉的方法来固定,是可行且有效的。
罗涛王曲刘窗溪韩国强熊云彪王超熊兵唐晓伟侯小飞高方友
关键词:颅颈交界区畸形寰枢关节脱位枢椎螺钉内固定
小儿颈髓腹侧神经管原肠囊肿显微外科治疗
2016年
目的分析总结小儿颈髓腹侧神经管原肠囊肿的临床特点、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颈后正中入路囊肿分层切除法显微外科治疗的小儿颈髓腹侧神经管原肠囊肿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MRI特点和手术疗效。结果患儿肢体肌力在短期内(1~3天)进行性下降者5例。MRI特点分为有典型性和非典型性两种表现,典型表现者11例,非典型表现者5例。全部病例行颈后正中入路将囊肿分为两部分切除,病理结果均为神经管原肠囊肿,所有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15例为单纯的神经管原肠囊肿未合并其他畸形,采用颈后入路将囊肿分两部分切除均获近全切除;1例为肠源性囊肿、脊髓脊膜膨出、椎体发育畸形及脊髓内畸胎瘤的复杂畸形,行脊髓脊膜膨出切除术同时行软性神经内镜切除囊肿术后半年复发,再次行后正中入路近全切除囊肿。随访8~38个月(平均30.2个月)无复发,症状完全消失14例,症状改善2例。结论颈髓腹侧神经管原肠囊肿其病情发展迅速,熟识其临床表现和MRI特点,尽早诊断及手术,合理评估手术难度至关重要,采用颈后正中入路囊肿分两部分切除囊肿可提高囊壁切除程度获得良好预后。
王曲高方友刘窗溪熊云彪熊兵罗涛
关键词:椎管小儿显微外科
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症状性Rathke囊肿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Rathke囊肿的临床特征及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53例症状性RCCs的临床资料。结果头痛、头晕44例,视觉诱发电位异常43例,视力下降27例,视野缺损23例,垂体激素功能紊乱29例。MRI显示囊肿最大直径10~38 mm,平均(15.2±0.8)mm;其中≤15 mm有36例,>15mm有17例;囊肿主体位于鞍内25例,鞍内-鞍上28例。囊肿全切除30例,大部分切除或仅行囊肿开窗引流23例。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25例,垂体功能低下14例,颅神经损伤7例,脑脊液鼻漏4例。出院后随访3~60个月,平均(13.5±5.6)个月;复发6例(11.3%),复发时间13~52个月,平均(21.5±4.9)月;2例再次手术治疗,4例随访观察。结论症状性RCCs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缺乏特异性,MRI是术前评估的主要方法。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良好。
蒲天佑韩国强刘窗溪伍敏张海旺罗涛
关键词:RATHKE囊肿影像学特点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
贵州省罗甸县-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家系的基因及临床病理研究
罗涛王曲王超尹浩刘窗溪韩国强熊云彪高方友
贵州省罗甸县一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家系成员的VHL基因分析及病理学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CNS-HB)家系的致病基因以及家族性与散发性CNS-HB的病理学特征. 方法 提取贵州省罗甸县一CNS-HB家系中现存活的42例成员的外周血DNA,采用PCR技术对VHL基因外显子1、2、3进行扩增并测序.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对该家系中6例家族性CNS-HB患者的肿瘤标本(囊性6枚,实性3枚),以及做对照的9例散发性CNS-HB患者的肿瘤标本(囊性8枚,实性1枚)进行染色观察. 结果 42例成员均未发现VHL基因突变.HE染色可见肿瘤细胞主要由毛细血管网和间质细胞组成,间质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淡嗜伊红,形态各异,泡沫状或毛玻璃样,散在地分布于毛细血管网间,无核分裂象及坏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间质细胞的抑制素-α阳性表达比为11/18,Ki-67阳性表达比为14/18;血管内皮细胞的CD31阳性表达比为17/18.家族性与散发性CNS-HB组织中抑制素-α、Ki-67、CD31的阳性表达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家族性CNS-HB的发病机制不仅与VHL基因突变有关,还与其他因素相关.家族性与散发性CNS-HB的病理学特征相似.
罗涛王曲王超尹浩刘窗溪韩国强熊云彪高方友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家族性病理学
高位颈髓内巨大肿瘤显微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管理
王曲刘窗溪高方友韩国强熊云彪熊兵罗涛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成年人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外科治疗成年人脊髓拴系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成年人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未采用电生理监测手术治疗的24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电生理监测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为试验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膀胱残余尿量、下肢功能评分、膀胱功能改善率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膀胱残余尿量、下肢功能评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残余尿量为(34.2±14.7)m L,下肢功能评分为(26.1±2.6)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8±15.5)m L和(30.8±2.5)分(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膀胱功能改善率为57.1%,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率为67.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3.3%和41.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外科治疗成年人脊髓拴系综合征能够提高手术疗效。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外科治疗成年人脊髓拴系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膀胱功能,且在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方面也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王曲高方友熊兵罗涛刘窗溪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监测脊髓拴系综合征成年人显微外科治疗
3D打印技术在寰枢椎脱位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因延髓或脊髓受压而导致四肢无力、感觉障碍、吞咽呼吸困难、精细动作障碍、位置觉消失等,严重者可出现高位截瘫、呼吸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后路钉棒固定技术不仅能解除延髓或脊髓腹侧压迫,还能增加植骨融合率。该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治疗此类疾病。此外,此类疾病患者的椎弓根发育变异率高,枢椎椎弓根较正常人狭小,椎动脉发育异常明显高于常人。因此,对此类疾病患者术中直接进行置钉,其螺钉穿破皮质损伤神经和血管的随机性很大,失误率也较高。置钉过程中一旦损伤椎动脉、脊髓将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出现,及"精准医疗"的提出,3D打印个性化辅助置钉,实现了外科手术螺钉内固定的精确置入,为寰枢椎脱位复位内固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现综述如下。
王晓宇高方友王曲罗涛熊兵李筹忠张立波
关键词:3D打印寰枢椎脱位螺钉内固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