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莉 作品数:17 被引量:62 H指数:5 供职机构: 英德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CTA在烟雾病中的诊断价值 2021年 目的:分析CTA(CT血管成像)在烟雾病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2例疑似烟雾病患者,均予以CTA检查,将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本次研究的金标准,计算CTA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Kappa检验CTA与DSA的一致性,比较CTA、DSA血管狭窄评分。结果:32例疑似烟雾病的患者,经DSA检查确诊30例,CTA检查确诊29例,CTA诊断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100.00%,DSA与CTA的一致性较好。CTA检查的ICA、PCA、MCA、ACA血管狭窄评分与DS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A可有效提高烟雾病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可准确评估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与DSA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值得推广。 陈华英 周国永 朱玉莉关键词: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烟雾病 DSA引导下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2019年3月18日于我院治疗的100例AOSC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将接受DSA引导下PTCD+择期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接受急诊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存活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存活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5.00%,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OSC患者接受DSA引导下PTCD治疗有助于缓解全身状态,辅以择期手术治疗,利于提升生存率,减少并发症。 周国永 张翠禄 杨有甜 朱玉莉 刘伟波关键词: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存活率 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11~2017-10经外科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6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62例急性阑尾炎中,阑尾位置:常见位置56例,低位5例,高位1例。CT征象:4例阑尾CT无法辨出,58例阑尾的直径为(1. 04±0. 31) cm,其中> 6 mm的53例,<6 mm的5例。阑尾积液41例,阑尾壁增厚(> 2 mm) 48例,阑尾结石17例,阑尾周围渗出54例,蜂窝织炎10例,阑尾周围脓肿5例,阑尾周围积气6例,腹膜炎29例,腹水9例,回盲部肠壁增厚39例,淋巴结增大10例。1例急性阑尾炎增强CT表现阑尾壁肿胀增厚、强化明显。手术及病理结果:单纯性阑尾炎8例,化脓性阑尾炎37例,坏疽性阑尾炎17例。并发症中,穿孔9例,脓肿形成5例,弥漫性腹膜炎11例,局限性腹膜炎18例。结论急性阑尾炎的CT征象中,阑尾增粗、阑尾积液、阑尾壁增厚、阑尾周围渗出有较高的特异性。CT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率高,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梁树生 莫永灿 朱玉莉 吴伟雄 黄大成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体层摄影术 多层螺旋CT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喜辽妥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商品名:喜辽妥)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AVF狭窄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各32例。研究组采用PTA联合喜辽妥治疗,观察组单纯行PT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量水平及术后3、6、9、12个月的AVF通畅率及血栓发生率。结果术后6、9、12个月,研究组AVF血栓发生率分别为9.4%、18.8%、31.3%,低于观察组的31.3%、43.8%、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流量(435.69±23.24)ml/min、内瘘口内径(3.69±0.44)mm、内瘘口峰值流速(250.48±25.05)cm/s均优于观察组的(401.46±24.18)ml/min、(3.46±0.18)mm、(265.51±30.03)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9、12个月的AVF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A联合喜辽妥外敷改善内瘘血流量、改善内瘘功能、降低血栓发生率,延缓内瘘血管的硬化,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使透析患者透析更充分,对自体AVF有很好的维护作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朱玉莉 莫永灿 吕欢艳 王金宝 刘伟波关键词: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脑动脉介入术后碘造影剂外渗与颅内出血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总结脑动脉介入术后碘造影剂外渗与颅内出血的CT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行脑动脉介入术并通过24~48小时复查证实为造影剂外渗的患者21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结合文献将本研究21例脑动脉介入术后颅内高密度灶分为3型,其中2例同时具有Ⅱ及Ⅲ型混合表现,故共有23例颅内高密度灶表现;Ⅰ型为造影剂正常分布,7例(30.4%);Ⅱ型为造影剂外渗,13例(56.5%);Ⅲ型为颅内出血,3例(13.1%)。Ⅱ型造影剂外渗特点为分布对称、密度较高(CT值60~95HU,局部达150HU)、周围缺乏低密度水肿、24~48小时复查消失或明显吸收,脑出血则缺乏此类征象。结论:CT对脑动脉介入造术后碘造影剂外渗与颅内出血可以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头颅双能量CT平扫尤能作出准确区分;血脑屏障破坏是造影剂外渗的原因。 梁树生 莫永灿 陈华英 朱玉莉 吴伟雄关键词:造影剂 外渗 颅内出血 X线计算机断层 DR 双能量减影技术在气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 DR 双能量减影技术在气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经双能量减影技术检查的气胸患者46例,所有患者一次检查同时得到3幅图像,分别为常规 DR 片、骨组织图像、软组织图像,比较双能量减影技术与常规 DR 对气胸的检出率,同时观察双能量减影技术与常规 DR 对气胸的潜在病因肺大泡的检出率。结果双能量减影技术对中、大量气胸检出率与常规 DR 相同;对少量气胸的检出率双能量减影技术高于常规 DR,检出率分别为90.0%(18/20)、60.0%(12/20);两者肺大泡检出率分别为81.3%(13/16)、37.5%(6/16),双能量减影技术肺大泡检出率高于常规 D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量减影技术对气胸及肺大泡的检出率高于常规 DR,可降低漏诊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梁树生 周国永 郑华英 吴伟雄 朱玉莉关键词:气胸 双能量减影 数字化摄影 骶前间隙静脉型血管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 探讨骶前间隙静脉型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骶前静脉型血管瘤的临床表现、MRI表现、手术纪录及病理结果。结果 骶前间隙静脉型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圆形、椭圆形实性或囊实性病灶,边界清楚,可见静脉石,增强扫描渐进性延迟强化。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骶前间隙静脉型血管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根据其影像学特点,可作出准确诊断。 梁树生 莫永灿 朱玉莉关键词:骶前间隙 血管瘤 影像学 小细胞肺癌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应用CT诊断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及误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的5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应用螺旋CT进行早期影像学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评估CT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误诊病例分析。结果 51例确诊为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中,燕麦细胞型21例,中间细胞型15例,复合燕麦细胞型15例。经CT诊断后确诊31例,CT诊断符合率为60.78%。误诊20例:肺炎6例,肺脓肿5例,肺结核6例,纵隔旁肿瘤3例。结论 CT做为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检测技术,其诊断准确率约为60.78%,误诊病例中以肺炎与肺结核病例为主,故需要结合穿刺活检与纤维支气管镜等技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郑华英 麦神忠 梁树生 朱玉莉关键词:肺癌 小细胞 CT诊断 误诊 应用MSCT预测肝癌TACE术前碘化油沉积率研究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MSCT在肝癌TACE术前预测碘化油沉积率的线性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诊治的79例肝癌经TACE介入治疗病例,根据术前MSCT病灶强化面积是否超过50%划分为研究组(强化面积均≥50%,n=55)及对照组(强化面积均<50%,n=24),探讨两组的肿瘤碘油沉积率和近期疗效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肿瘤碘油沉积率和近期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TACE介入术后碘油沉积率Z与术前最大截面长径X均呈显著性负相关,与强化面积比Y呈显著性正相关,研究组回归线性方程式为:碘油沉积率Z=0.555-0.041X+0.458Y。结论 MSCT增强扫描动脉期的肿瘤强化面积与TACE术后碘油沉积率呈正相关,MSCT动脉期表现为富血供的原发性肝癌在TACE术后有较高的碘油沉积率和较好的近期疗效。 周国永 刘伟波 张翠禄 朱玉莉关键词:MSCT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碘油 髓外造血的影象学诊断分析及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髓外造血的影象学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接受治疗的髓外造血患者22例,选取时间为2008年5月-2018年10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MRI和CT(胸腔、肝、脾、肠管)影像学检查,对MRI和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病灶的部位、病变的情况、病灶周围的组织变化),总结该病的影像学的特点和表现。结果:在对患者实施CT平扫时发现,患者的软组织肿块的密度均匀,增强后中度强化。MR表现为T1WI低信号以及T2WI高信号,增强后可见肝脾造血时可见肝脾增大,但缺乏特异性。结论:对髓外造血的CT或MRI表现具有明显的特征性,可以结合典型的影像学特点对患者的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 武义 朱玉莉 麦神忠 王金宝关键词:髓外造血 影象学 MRI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