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吉福

作品数:18 被引量:60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建筑科学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路基
  • 5篇沉降
  • 4篇路堤
  • 4篇荷载
  • 4篇刚性桩
  • 3篇地基
  • 3篇绕流
  • 3篇复合地基
  • 2篇堆载
  • 2篇预压
  • 2篇竖向
  • 2篇土桩
  • 2篇桩身
  • 2篇弯矩
  • 2篇稳定分析
  • 2篇混凝土
  • 2篇混凝土桩
  • 2篇挤土
  • 2篇挤土效应
  • 2篇固结

机构

  • 12篇天津大学
  • 11篇广州市市政集...
  • 8篇中国铁建港航...
  • 7篇中铁建港航局...
  • 6篇广州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8篇刘吉福
  • 7篇郑刚
  • 6篇安关峰
  • 1篇高玉峰
  • 1篇陈忠平
  • 1篇张洪彬

传媒

  • 5篇广东公路交通
  • 2篇公路
  • 2篇工程勘察
  • 2篇路基工程
  • 2篇广西大学学报...
  • 2篇水运工程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第11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3
  • 5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软粘土物理力学指标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对广东省13条高速公路软粘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给出了相关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含水率、孔隙比、密度之间线性相关性非常显著;压缩系数与含水率、孔隙比、密度之间呈现良好的幂函数关系;强度指标与物理指标之间相关性较差;力学参数指标间基本无相关关系。
刘吉福高玉峰
关键词:软粘土物理力学指标
沉管灌注桩断桩率减小措施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依托多条高速公路沉管灌注桩复合地基,通过地面隆起、原位监测和检测,对沉管灌注桩挤土影响范围、不同措施减少断桩率效果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断桩机理和断桩率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软黏土地基中预先设置竖向排水体对减少沉管灌注桩挤土效应、断桩率的作用很小,断桩的主要原因是地面隆起将桩拔断,连续施工的断桩率小于隔桩跳打,连续施工和桩身上部插筋可以有效减少断桩率。
刘吉福
关键词:沉管灌注桩插筋竖向排水体挤土效应断桩
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基绕流滑动稳定分析被引量:17
2013年
针对整体滑动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的部分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基发生滑塌的现实,分析了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基可能的破坏模式,指出桩间荷载较大且桩间土软弱时可能会发生绕流滑动破坏,对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基建议同时进行整体滑动稳定分析、绕流滑动稳定性分析和毁桩验算等。分析了刚性桩对滑动体的作用力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通过对路堤荷载进行折减处理以及将桩周摩擦力转换至加固区地基土重度等措施,提出了绕流滑动稳定分析简化方法。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基于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基绕流滑动稳定分析,对路基下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提出了建议。
刘吉福郑刚安关峰
关键词:路堤刚性桩
沉桩挤土效应的桩身与土体水平位移分析
2016年
依托XT高速公路K63+500附近引孔加桩加固管桩地基路堤工程,划出一块区域作为试验区,进行了管桩施工时的桩体及桩间土的水平位移测试,并根据桩体水平位移(沿深度)曲线推算得到新加管桩的桩身最大弯矩。结果表明:(1)沉桩挤土效应对桩体和桩间土所产生的水平位移基本一致;(2)由管桩和桩间土内测斜管测得的水平位移沿深度曲线计算出的最小曲率半径接近,其中曲线上段所得的管桩最小曲率半径是桩间土的0.93倍,下段为0.90倍。(3)引孔加桩施工的挤土效应明显,部分新加管桩桩身最大弯矩超过管桩最小开裂弯矩,可能已经出现开裂。
肖昌建刘吉福
关键词:挤土效应桩身弯矩
既有路基加桩工程堤中桩荷载分析
2016年
对于既有路基加桩工程,根据堤中桩土受力分析,推导得到堤中桩荷载计算公式,进而得到预制桩顶缓冲层控制的荷载公式。分析表明,堤中桩荷载与桩间距、路堤高度、堤中桩长度、路堤土抗剪强度指标等有关。堤中桩承担荷载不大,应根据堤中桩荷载确定地基中桩长。路堤高度较大时,缓冲层可能控制堤中桩荷载的大小。
刘吉福肖昌建石志兵
关键词:荷载
软基堆载水平滑动与软基挤出稳定分析
2013年
现有规范仅规定加筋地基进行水平滑动或软基挤出验算,对水平滑动、软基挤出现有稳定分析方法假定的滑动体竖向界面位置通常与实际存在出入,且不能考虑附加应力扩散的影响。为克服上述缺点,水平滑动、软基挤出稳定分析时不限定滑动体竖向界面的位置,采用Flamant解计算堆载在地基中产生的附加应力。分析表明,软基上堆载需要同时进行圆弧滑动、水平滑动、软基挤出等破坏模式的稳定验算,水平滑动、软基挤出最危险滑动体竖向界面不一定位于坡肩和坡脚。采用建议方法计算的水平滑动、软基挤出稳定安全系数通常与现有方法计算结果不同。
刘吉福郑刚安关峰
关键词:朗肯土压力
推算最终沉降中工后次固结沉降比例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工后沉降,利用室内常规压缩试验、长期压缩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了三点法、双曲线法、星野法等最终沉降推算方法推算的黏性土地基最终沉降与工后次固结沉降的关系。研究表明,采用三点法推算的黏性土地基最终沉降包含的工后次固结沉降较少,采用双曲线法推算的黏性土地基最终沉降包括约23%~52%的工后次固结沉降,采用星野法推算的黏性土地基最终沉降基本包含了绝大部分工后次固结沉降。故建议采用三点法和双曲线法推算黏性土地基最终沉降并预测工后沉降时还应考虑工后次固结沉降。
刘吉福
关键词:最终沉降
稳定路基中刚性桩抗弯能力验算简易方法被引量:8
2013年
稳定路基的刚性桩复合地基会产生一定的侧向位移,其刚性桩会承受一定的弯矩并可能开裂。为了保证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基的长期稳定性,应验算路堤下复合地基刚性桩的抗弯能力。为减小路堤下复合地基刚性桩的抗弯能力验算难度,需要研究刚性桩弯矩简易计算方法。首先,基于大量公路路基软基试验和监测工程,对路基最大沉降与最大侧向位移的关系进行了统计研究,得到了两者之间的经验关系式;然后,根据路堤下复合地基和刚性桩的侧向位移曲线形状,提出刚性桩水平受力简化模型,并对复合地基刚性桩弯矩与最大侧向位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推导。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根据复合地基沉降得到桩身弯矩的简易方法。工程算例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研究表明,刚性桩位移与桩间土位移基本相等,可忽略不计桩土位移差对刚性桩弯矩的影响;当刚性桩进入硬土层的长度超过7倍桩径时,可认为刚性桩在软土层底面处固定。
刘吉福郑刚安关峰
关键词:路基刚性桩抗弯能力侧向位移
最大关联度法在珠三角高速公路路桥比选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高速公路路桥比选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可采用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最大关联度法进行路桥比选。考虑相邻路段方案、比选范围工程造价组成、行车质量等,将路桥比选分为三类;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工程实践经验、专家调查等,确定了最大关联度法的比选因子、代表性指标及其权重,并提出路基工程造价考虑维修费用的方法,最后利用实际工程验证了最大关联度法对珠三角高速公路路桥比选的适用性。
刘吉福尹敬泽刘事莲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
等效时间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公路工程通常采用超载预压减少路基的工后次固结沉降,利用等效时间可以合理考虑超载预压减少工后次固结沉降的作用。为此,对等效时间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在等效时间已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简化计算方法。算例计算结果表明,简化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已有计算方法的基本相同,而且简单适用,有利于等效时间理论的推广应用和工后沉降的控制。
刘吉福郑刚安关峰
关键词:等效时间超载预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