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娟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出土
  • 2篇汉墓
  • 1篇东周
  • 1篇遗址
  • 1篇遗址出土
  • 1篇儒家
  • 1篇儒家伦理
  • 1篇儒家伦理道德
  • 1篇扫描电镜
  • 1篇商代
  • 1篇石质
  • 1篇酸雨
  • 1篇酸雨频率
  • 1篇碳氮
  • 1篇同位素
  • 1篇同位素分析
  • 1篇能谱
  • 1篇能谱分析
  • 1篇漆器
  • 1篇髹漆

机构

  • 5篇安徽省文物考...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5篇杨娟
  • 4篇姚政权
  • 3篇徐靖
  • 2篇李华清
  • 1篇秦颍
  • 1篇魏国锋
  • 1篇郭怡

传媒

  • 3篇文物鉴定与鉴...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文物保护与考...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从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出土漆器残片看其髹饰技法被引量:2
2020年
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出土的漆器多为残片,大都不能通过修复恢复原貌。通过整理这些残漆片,可以看出当时随葬的漆器采用了彩绘、锥画、堆漆、金银贴花、镶嵌等髹饰技法,并且多种技艺综合运用,做工精美。
宋佳佳姚政权徐靖杨娟李华清
关键词:漆器
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出土耳杯的髹漆工艺研究
2022年
为研究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出土的漆器工艺特点,利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等仪器对木胎和夹纻胎耳杯残片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耳杯的结构由内表面漆膜、内侧漆灰、胎体、外侧漆灰和外表面漆膜组成。木胎耳杯以榆木为胎,夹纻胎耳杯中的纺织品为麻类。红色漆膜的呈色物质为硫化汞。木胎耳杯漆灰层薄而细腻,填料主要为石英、钠长石和云母,夹纻胎耳杯漆灰层掺杂了大颗粒无机矿物,填料主要为骨灰、石英和钠长石。不同胎体的耳杯体现了不同的工艺特点。
宋佳佳姚政权徐靖杨娟李华清
徽州地区石质牌坊病害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文化底蕴丰厚,是明清徽商故里,是中国正统儒文化传承的典型区域,被誉为"东南邹鲁"。在徽州地区现存的建筑遗产里,徽州牌坊以其鲜明的地域特性,与民居、祠堂一起构成徽州最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和人文景观,是儒家伦理道德的物化象征,浓缩了徽州建筑乃至徽文化的基本特质,可谓徽文化的缩影。现存的徽州牌坊长期处于户外露天环境,保存现状大都不太稳定,各种自然营力(日照、风、雨、
姚政权杨娟徐靖魏国锋秦颍
关键词:石质病害机理徽文化建筑遗产酸雨频率儒家伦理道德
安徽东周楚国青铜器金相学初步研究
2021年
为初步探究安徽地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对金属加工技术与合金配比的掌握程度,文章对寿县和六安市区的几处楚文化遗址、墓葬出土青铜器的样品进行初步科学分析。金相观察微观组织并配合扫描电镜能谱仪进行微区观察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青铜器样品的制作加工工艺主要有铸造、热锻、铸造后加热处理及热锻后冷加工等多种加工方式;合金成分主要为铅锡青铜,配比较为科学,并存在铁、硫等其他杂质元素。以上结果显示了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较高的冶金技术水平,也为这一地区楚国青铜器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杨娟张钟云吴忠
关键词:金相分析
安徽阜南台家寺遗址出土龟甲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
2022年
本研究以阜南台家寺遗址出土的商代龟甲及部分动物骨骼为材料,开展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在揭示动物食物结构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先民对龟的使用及龟的来源问题。研究结果显示:龟甲的同位素数据相互之间差异较大,通过聚类分析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δ^(13)C和高δ^(15)N值(δ^(13)C=-20.3‰±0.4‰,n=3;δ^(15)N=7.8‰±0.2‰,n=3);第二类是δ^(13)C值居中,δ^(15)N值偏低(δ^(13)C=-21.6‰±0.4‰,n=4;δ^(15)N=7.0‰±0.3‰,n=4);第三类是δ^(13)C值偏低、δ^(15)N值居中(δ^(13)C=-23.7‰±0.6‰,n=4;δ^(15)N=7.6‰±0.3‰,n=4),这意味着该遗址出土的龟甲可能存在多种来源。究其原因,可能缘于先民制作卜甲时使用的龟来源于不同的栖息环境,抑或来源于不同种属的龟。这种用龟行为,或许与殷墟甲骨上记载的“贡龟”密切相关。尽管本研究通过稳定同位素分析揭示商代先民的用龟行为尚属初步,但毋庸置疑,本研究为全面探索商代先民的用龟行为、拓展甲骨学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证据和视角。
杨娟姚政权郭怡谢诗雨何晓琳高颖彤胡耀武
关键词:龟甲商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