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笑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央储备粮郑州直属库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小麦
  • 2篇米象
  • 1篇压条
  • 1篇压装
  • 1篇玉米
  • 1篇玉米象
  • 1篇水分
  • 1篇籽粒
  • 1篇小麦品种
  • 1篇小麦籽粒
  • 1篇抗虫
  • 1篇抗虫性
  • 1篇加工厂
  • 1篇害虫
  • 1篇害虫密度
  • 1篇含水量
  • 1篇槽管
  • 1篇储藏
  • 1篇储藏时间
  • 1篇储粮

机构

  • 4篇中央储备粮郑...
  • 3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储备粮管...

作者

  • 4篇田笑
  • 3篇王殿轩
  • 2篇曹宇飞
  • 1篇王萌辉
  • 1篇陆群
  • 1篇杨毅
  • 1篇王静
  • 1篇李春来
  • 1篇王静

传媒

  • 2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河南省粮食加工场所储粮昆虫发生分布调查
2018年
害虫感染关系到粮食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效益,了解其中储粮昆虫的发生分布有助于对害虫进行综合治理。通过现场采集,调查了河南省15个地市的面粉、大米、饲料等61个粮食加工企业中储粮昆虫种类及其发生分布情况。共发现储粮昆虫80种,包括鞘翅目昆虫21科58种、鳞翅目昆虫6科13种等。全部调查企业中,在数量达33个以上企业均发现的昆虫有赤拟谷盗、玉米象、锈赤扁谷盗等,在数量达20~28个企业中发现的昆虫有大谷盗、黑菌虫、黑粉虫、谷蠹、印度谷螟和四点谷蛾。玉米象、米象、谷蠹、麦蛾等中主要发生于小麦、稻谷等原料场所,赤拟谷盗、长头谷盗、姬粉盗、大谷盗、锯谷盗多见于粉碎物料和下脚粮场所,肥蠼螋、锈赤扁谷盗、干果露尾甲、小露尾甲、黑菌虫、小菌虫、二带黑菌虫等多发生于车间墙角、地坪、设备地坑等卫生死角处。
周鸿达王殿轩史欣艳王玉田王静冀圣江田笑曹宇飞
关键词:加工厂储粮昆虫
新收获小麦中玉米象发生及虫蚀粒率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了解田间收获小麦中储粮害虫的发生和危害情况,是进行科学防治和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基础。在防止后期害虫感染的前提下,从田间收获的水分含量为9.9%的泛麦8号(河南省漯河市田间采集)、水分含量为11.6%的郑麦7698(河南省濮阳市田间采集)和水分含量为13.2%的济麦22(山东省德州市田间采集)3个品种,在保持原始水分和适宜温度(25℃)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时间的害虫发生与虫蚀粒率变化情况。主要结果为:泛麦8号在储存前期的120 d里样品中未检出玉米象成虫,150 d后样品中成虫密度达1.3头/kg,270 d后样品中成虫密度达1.7头/kg,经过240 d的储存后样品的虫蚀粒率一直为0%。郑麦7698储存45 d后样品中玉米象成虫密度为2.0头/kg,此时小麦的虫蚀粒率为0%;270 d后样品中的成虫密度达2.7头/kg,粮食的虫蚀粒率增至3.0%。济麦22储存45 d后样品的害虫密度为5.3头/kg,虫蚀粒率为0%;75 d后样品的害虫密度为57头/kg,虫蚀粒率为0.4%;270 d后样品的害虫密度达320头/kg,虫蚀粒率为7.4%。结果表明:收获后水分含量从9.9%至13.2%的3个小麦品种在田间均可感染玉米象;隐藏于籽粒内的玉米象虫卵在后期储存中羽化为成虫的时间与数量受小麦水分含量影响显著,水分含量低的小麦样品中玉米象发育至成虫的时间明显滞后且数量少;收获后储存中小麦样品虫蚀粒率的增加与其水分含量、害虫发育时间以及害虫数量密切相关。
王殿轩王潇蓉袁玉珂唐培安田笑
关键词:储藏时间玉米象害虫密度
槽管压条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工装领域,特别涉及槽管压条装置。槽管压条装置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上转动装配有导入轮和压入轮,所述的压入轮设置在导入轮后侧,所述的导入轮的转动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机架上设置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上设有处于导...
曹宇飞李春来田笑陆群王静王萌辉靳文洁
文献传递
小麦籽粒水分含量变化对小麦品种抗虫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为探讨小麦含水量对近年新推广种植小麦品种抗虫性的影响,本研究选用河南、山东等省种植较广泛的6个小麦品种‘矮抗58’、‘西农979’、‘良星66’、‘济麦22’、‘泛麦8号’和‘郑麦7698’,检测了水分含量分别为11.50%、12.50%和13.50%时,小麦籽粒中米象子代成虫数量、由卵至成虫的平均发育历期,以及小麦对米象的敏感系数(SI)。结果表明,小麦含水量为13.50%、12.50%和11.50%时,供试小麦中出现子代成虫数量最多的相应为‘郑麦7698’(85.67头)、‘良星66’(45.67头)和‘济麦22’(17.67头)。同一小麦品种中,由米象卵至子代成虫的平均发育历期均在水分含量为11.50%时最长,13.50%时最短。在3种含水量下,米象平均发育历期最长为44.77d(‘泛麦8号’),最短为32.77d(‘郑麦7698’)。含水量为11.50%、12.5%和13.5%时,对米象的敏感系数(SI)最小的分别为‘良星66’(0.54)、‘郑麦7698’(7.76)和‘济麦22’(8.47)。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含水量相同时不同品种对米象的抗虫性差异显著。同一品种小麦籽粒含水量从13.50%降低至11.50%时,米象子代成虫数量和SI减小、卵至成虫平均发育历期延长,小麦籽粒含水量对抗虫性的影响大于小麦品种的影响。
王殿轩杨毅唐培安田笑
关键词:含水量小麦品种米象抗虫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