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铭铭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血小板
  • 4篇抗血小板
  • 3篇活血
  • 2篇益气
  • 2篇益气活血
  • 2篇双联
  • 2篇中药
  • 1篇蛋白
  • 1篇心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大鼠
  • 1篇心绞痛
  • 1篇血小板功能
  • 1篇血小板聚集
  • 1篇血小板聚集率
  • 1篇血小板膜
  • 1篇血小板膜糖蛋...
  • 1篇血小板治疗
  • 1篇血小板作用

机构

  • 7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7篇薛梅
  • 7篇寇娜
  • 7篇王铭铭
  • 6篇史大卓
  • 4篇曲华
  • 1篇缪宇
  • 1篇许勇钢
  • 1篇杨琳
  • 1篇杨琳
  • 1篇柴华
  • 1篇梁芳

传媒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心脏大会...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益气活血中药配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和内皮血小板黏附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基于PI3K/Akt通路研究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损伤及损伤内皮诱导的血小板黏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HUVEC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80 mg/L ox-LDL)组、双抗(15μg/m L阿司匹林+10μg/m L氯吡格雷+80 mg/L ox-LDL)组、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anax Quinquefolium saponins,PQS,160μg/m L)+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160μg/m L)+双抗组和LY294002(30μg/m L)+PQS+PNS+双抗组,共5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凋亡率和内皮-血小板黏附情况;生化法检测HUVEC上清液乳酸脱氢酶浓度(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放射免疫法检测HUVEC上清液细胞间黏附分子浓度(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Western blot检测HUVEC中p-PI3K、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UVEC凋亡率、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dicator,MFI)、LDH、ICAM浓度均升高(P<0.05),HUVEC p-Akt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双抗组HUVEC凋亡率和LDH浓度均升高(P<0.05),MFI和ICAM浓度均降低(P<0.05);PQS+PNS+双抗组凋亡率、MFI、LDH、ICAM均降低(P<0.05),PQS+PNS+双抗组HUVEC中p-Akt表达增加(P<0.05)。与双抗组比较,PQS+PNS+双抗组HUVEC凋亡率、MFI、LDH及ICAM均明显降低(P<0.05),HUVEC中p-Akt表达升高(P<0.05);加入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后,HUVEC中p-Akt表达被抑制,益气活血中药配伍双抗发挥的上述保护作用均消失。结论益气活血中药配伍双抗通过上调内皮细胞PI3K/Akt通路,减轻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以及损伤内皮诱导的血小板黏附。
王铭铭薛梅杨琳缪宇许勇钢寇娜曲华史大卓
关键词:益气活血内皮细胞血小板黏附
益气活血中药方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历史性对照研究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方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双抗)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治疗组为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门诊治疗的5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月门诊服用双抗西药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100 mg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每日75 mg口服)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50例。治疗组在服用双抗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每日1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3个月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心绞痛评分、气虚血瘀证候评分及血瘀证评分,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及6个月随访时消化道不良反应例数及积分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3个月后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心绞痛评分、气虚血瘀证候评分、血瘀证评分降低(P<0.05或P<0.01);与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心绞痛评分、气虚血瘀证候评分、血瘀证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消化道不良反应积分增高(P<0.01)。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3个月后血小板聚集率、心绞痛评分、气虚血瘀证候评分、血瘀证评分降低(P<0.05或P<0.01),治疗3个月后、6个月随访时消化道不良反应积分减少(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方联合双抗西药治疗可进一步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双抗西药所致的消化道不良反应。
寇娜薛梅曲华王铭铭柴华梁芳史大卓
关键词:冠心病益气活血气虚血瘀证消化道不良反应
中西医结合抗血小板治疗与监测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的进程加速,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2013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指出,全国心血管病患者2.9亿(比去年增长28%),其中高血压病2.66亿,脑卒中至少700万,心肌梗死250万(全国年住院费49.9亿元),心力衰竭450万,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到了居民总死亡的41%,
王铭铭薛梅寇娜史大卓
关键词:血小板功能居民生活方式抗血小板作用血小板聚集率疾病患病率血小板膜糖蛋白
实验动态可视微循环与活血化瘀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动态可视化微循环技术是采用可视化技术,结合荧光标记、高速录像、电镜等方法观察微循环的变化,将静息图片转换为动态可视图形的技术。近十年来,国内研究者采用此技术,针对心脏、软脑膜、肠系膜微循环展开研究,动态观察活血化瘀单体、单味中药与中药复方对微动脉/微静脉管径、红细胞流速、白细胞黏附、血小板聚集、微血管通透性、过氧化物产生及血浆白蛋白漏出等的影响,阐释了活血化瘀中药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机理。进一步优化微循环检测技术,发挥动态可视化微循环技术直观优势,系统评价中药多部位、多靶点的作用机制及与中西药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未来微循环研究的重要方向。
寇娜薛梅王铭铭史大卓
关键词:微循环活血化瘀
中西医结合抗血小板治疗与监测研究进展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高,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脑血管病一、二级预防中的合理应用与监测越发重要。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仍是目前抗血小板治疗的经典药物,但出血风险、消化道损伤等不良反应部分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陆续有新型抗血小板药物...
王铭铭薛梅寇娜史大卓
史大卓教授辨治心绞痛的经验总结被引量:2
2016年
史大卓教授以中医传统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长期临床实践与现代病理生理学研究,将心绞痛的病因病机概括为心阳不足,寒凝、气滞、痰浊、瘀血阻滞血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宣痹通阳的治法治则,并根据心绞痛过程中兼症与病期的不同,总结出了独具特色的用药原则,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寇娜曲华王铭铭薛梅史大卓
关键词:名医经验心绞痛中医治法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联合双抗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寇娜薛梅杨琳臧明轩曲华王铭铭缪宇史大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