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治强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类鼻疽
  • 2篇类鼻疽伯克霍...
  • 1篇蛋白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毒素
  • 1篇毒性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活性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毒
  • 1篇细胞毒性
  • 1篇小鼠
  • 1篇慢性
  • 1篇慢性感染
  • 1篇活性
  • 1篇基因
  • 1篇基因敲除
  • 1篇BALB/C
  • 1篇BALB/C...

机构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毛旭虎
  • 4篇胡治强
  • 3篇方瑶
  • 3篇马腾飞
  • 3篇胡艺
  • 2篇李倩
  • 2篇朱攀
  • 2篇任春艳
  • 1篇韩丹
  • 1篇周杰
  • 1篇何晓奕

传媒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类鼻疽杆菌慢性感染BALB/c小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建立类鼻疽杆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慢性感染BALB/c小鼠模型并评价其稳定性。方法采用0.01 m L洗涤后的高、中、低剂量的类鼻疽杆菌液(菌量分别为3.3×104、3.3×103、3.3×102CFU)滴鼻感染BALB/c小鼠,密切监测42 d,记录小鼠的生存率,探索合适的攻毒剂量。在低剂量细菌(3.3×102CFU)感染小鼠后21、28、35、42 d,计数小鼠血液、肝脏、脾脏和肺脏的细菌定植量,ELISA检测血清炎性因子TNF-α、IFN-γ的表达和血清类鼻疽杆菌特异性Ig G抗体滴度,观察肝脏、脾脏和肺脏等主要器官的病理学改变,评价动物模型的稳定性。结果低剂量类鼻疽杆菌滴鼻感染BALB/c小鼠后,小鼠42 d生存率为60%。期间小鼠体质量呈下降趋势,血液、肝脏、脾脏和肺脏均有细菌定植,并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多灶性坏死和脓肿等病理改变;类鼻疽杆菌血清中特异性Ig G抗体滴度从感染后21 d起持续增高;实验组小鼠血清炎性因子TNF-α和IFN-γ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的类鼻疽杆菌慢性感染BALB/c小鼠模型。
马腾飞胡艺方瑶朱攀胡治强韩丹康少雄李倩毛旭虎
关键词:动物模型
类鼻疽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评价被引量:10
2016年
类鼻疽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简称类鼻疽杆菌)引起的一种热带医学疾病,流行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澳洲北部地区。国内类鼻疽疫源地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南部的边缘热带地区。类鼻疽杆菌是一种腐生菌,主要存在于疫区的污水和土壤中。它可通过接触方式经破损的皮肤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造成感染。
毛旭虎胡治强
关键词:类鼻疽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PSL1549基因敲除株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构建类鼻疽菌BPSL1549基因敲除株[BP(△BPSL1549)],建立有效的类鼻疽菌毒力基因敲除平台。方法设计引物扩增类鼻疽菌BPSL1549基因上下游同源臂,连接至p K18mob Sac B自杀质粒上,通过大肠杆菌S17-1λpir以接合方式将其转入类鼻疽菌中。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替换野生株中的BPSL1549基因,经过蔗糖筛选靶标基因敲除株,并采用PCR、Western blot检测方法鉴定敲除株,利用动物模型评价敲除株表型变化。结果 BP(△BPSL1549)菌株与野生株的BPSL1549基因两侧同源臂片段PCR产物相比缺少600 bp,Western blot检测敲除株不表达BPSL1549基因编码蛋白,成功构建类鼻疽菌BPSL1549基因敲除株。动物实验证实敲除株相比野生株毒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成功构建类鼻疽菌BPSL1549基因敲除株,完善了类鼻疽菌敲除平台和评价体系。
胡治强方瑶朱攀任春艳胡艺马腾飞毛旭虎
关键词: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基因敲除
类鼻疽杆菌毒素分子BLF1的重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重组、表达类鼻疽杆菌毒素BLF1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运用DNA重组技术,以p GEX为表达系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BLF1蛋白;以纯化重组蛋白r BLF1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r BLF1血清,Western blot及ELISA鉴定抗血清;不同浓度r BLF1蛋白腹腔注射BALB/c小鼠,观察小鼠生存率;A549细胞模型中,通过CCK-8实验研究目的蛋白的细胞毒性效应及抗体阻断作用。结果从类鼻疽杆菌基因组DNA中PCR得到了BLF1目的基因,连接到p GEX-6p-2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GST-BLF1蛋白经诱导表达、酶切纯化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为23×103的高纯度r BLF1,免疫家兔抗血清ELISA效价达1∶1 280 000,Western blot鉴定在目的蛋白位置处出现特异印记条带。重组r BLF1蛋白腹腔注射BALB/c小鼠,小鼠死亡率与蛋白剂量呈正相关。r BLF1蛋白能明显杀伤A549细胞,抗体可有效阻断其杀伤作用。结论成功重组表达了具有生物活性的r BLF1,该蛋白具有明显杀伤A549肿瘤细胞的作用,同时能够导致小鼠死亡但表现出一定耐受性。
任春艳方瑶李倩胡艺马腾飞胡治强袁顺翎周杰汪黎鸿何晓奕毛旭虎
关键词:毒素细胞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