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足
  • 6篇手足口
  • 6篇手足口病
  • 4篇疫情
  • 4篇聚集性
  • 4篇聚集性疫情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2篇发病
  • 2篇发病率
  • 2篇病原学
  • 1篇毒性肝炎
  • 1篇猩红热
  • 1篇性病
  • 1篇性病学
  • 1篇托幼机构
  • 1篇流行病学调查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流行性

机构

  • 10篇天津市河北区...
  • 1篇天津市疾病预...

作者

  • 10篇潘雍
  • 7篇宋丹
  • 5篇张莫南
  • 3篇李莎涛
  • 1篇苏旭
  • 1篇郭丽茹
  • 1篇费春楠
  • 1篇赵莹
  • 1篇张颖
  • 1篇王艳
  • 1篇董晓春
  • 1篇陈伟
  • 1篇周宁
  • 1篇左丽娟

传媒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河南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起天津市集体单位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对天津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旨在为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提供更多证据,并对前期基于有限证据和经验实施的防控措施进行评估。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一起发生在集体单位内的聚集性病例进行三间分布及其他流行病学特征描述。结果自第一例指示病例于1月15日发病后,该单位相继发现10例确诊病例,且疫情从单位传播到4个家庭内,致7人发病。17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5(19~79)岁;其中10例职工病例全部为男性,7例家庭聚集病例中男性3例,女性4例。职工病例中,8例办公地点在CW车间,2例在行政办公楼。病例的暴露-发病间隔中位数为4 d,其中职工病例暴露-发病间隔中位数为4.5 d,家庭聚集病例为4 d。初期发病未实施隔离措施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4 d,发病期间开始居家隔离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2.5 d,发病前开始居家隔离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0.5 d。结论COVID-19传播过程中存在单位和家庭聚集性,在疫情发生初期,准确、迅速的采取封控措施完全可以阻止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大范围扩散。
张颖苏旭陈伟费春楠郭丽茹吴小丽周宁郭玉婷董晓春赵莹王浩武潘雍左丽娟
关键词: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2014年天津市河北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北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Excel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73例,发病率63.10/10万,聚集性疫情26起,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呈双峰流行,6月达到高峰,9月为次高峰,且病原分布不同;城乡结合部为高发区域;病例集中在1~6岁,以幼托和散居儿童为主(84.81%),男女性别比1.40:1;园医或校医的聚集性疫情报告率较低。结论天津市河北区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特点;重点加强校医及园医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识病、报病、防病能力。
潘雍宋丹李莎涛张莫南
关键词: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病率
天津市河北区2014—2018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分析天津市河北区2014—2018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点,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SPSS 16.0统计软件对流行病学及病原特征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天津市河北区2014—2018年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25起,涉及病例518例,波及3 290人;聚集性疫情发病高峰在5~6月,次高峰为9月;聚集发生地点以托幼机构为主,占67.20%,托幼机构的聚集疫情总数比家庭和学校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71,P<0.01);3~5岁为高发年龄段;发现途径以区疾控中心经监测疾病信息系统发现为主,占62.40%;共采集86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相关样本进行检测,病原型别以CoxA 6和CoxA 16为主,高于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19,P<0.05)。结论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重点场所,学校主动报告率有待提高。
潘雍宋丹
关键词: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病原学
2009-2017年天津市河北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儿童多发。本研究分析天津市河北区2009-2017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7年天津市河北区手足口病发病率年份、季节、区域和人群分布特征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2010-2017年病例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型组间构成比χ2检验。结果 2009-2017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 844例,其中死亡病例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1.96/10万,2010年发病率最高,为89.35/10万,2009年发病率最低,为28.91/10万。手足口病的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6、7月份达到高峰,占发病总数的46.14%(2 235/4 844);建昌道街、月牙河街年平均发病率较高,分别为147.21/10万、106.92/10万;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42∶1;病例以≤6岁学龄前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87.76%;职业以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二者占总发病数的86.96%。564例病原学检测阳性率73.05%,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分别占28.64%、29.61%和41.75%,不同年份病毒分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16,P<0.001。结论河北区手足口病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及人群分布特征明显。呈隔年流行的模式,发病集中在夏季,城乡结合部多发,好发于<6岁儿童;主要病原体逐年变迁。需针对高发季节和高发人群制定相应防控措施,落实宣教、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及加强幼儿园管理等对手足口病防控至关重要。
宋丹潘雍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病率
2015-2019年天津市河北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北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相应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天津市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天津市河北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 903例,死亡1例。2019年发病率最低(38.76/10万),2016年发病率(82.60/10万)最高,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374,P=0.000)。发病呈双峰流行,发病高峰为5-8月(占64.28%)和9-11月(占26.11%);10个街道均有发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86,P=0.139),0~<10岁组发病率最高(2 628例,1 278.80/10万),占90.53%,其中1~5岁病例占77.25%,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病例占81.09%。共检测手足口病病例标本400份,病原阳性率为69.50%,CoxA6和CoxA16为主,共占74.46%。结论手足口病防控除关注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及高发区域外,还应关注病原型别的流行更替,为掌握疾病发展趋势及疫情研判提供参考依据。
潘雍宋丹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
2014-2018年天津市河北区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2014-2018年天津市河北区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点,为丙型肝炎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8年河北区丙肝病例的三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病例中丙型肝炎报告发病数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占比例从2014年30.77%上升至2018年的45.66%;各街道均有发病,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建昌道街、铁东路街、王串场街;丙肝发病以散发为主,无明显的季节性;男性发病高于女性,职业分布中比例最高的为离退人员。结论2014-2018年河北区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应加强肝炎健康宣传活动的力度,辖区内的各级医疗机构应提高丙肝的检测和诊疗的能力,严格医院感染控制和消毒监测,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丙肝的发病。
韩亚凤张莫南潘雍宋丹王艳
关键词: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Coxsackievirus A6相关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及流行特征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手足口病是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 71)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导致儿童手足口病常见病因。而近年来在世界多地均有Cox A6相关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文献报道,由于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成人发病率高等特点引起较多关注。因此本文对Cox A6相关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流行特征及防治策略做一综述。
潘雍
关键词:手足口病
2010-2014年度天津市河北区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天津市河北区2010-2014年度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和流感病毒优势株的特征。方法收集2010-2014年全国监测网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流感病毒分离与阳性结果及暴发疫情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监测点医院内科、儿科和急诊门诊就诊病例3 275 536人,其中ILI 19 767人(0.6%);2010-04/2015-03辖区内监测点医院共采集咽拭子标本2 302份,分离流感病毒423株,平均分离率为18.38%;流感样病例咽拭子采集数以25~59岁年龄组最多,为1 295份;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以5~14岁年龄组最高为35.34%,其次为0~4岁年龄组为27.03%;5年内辖区共报告2起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2起均为甲3型病毒株引起的暴发疫情。结论 2010-2014年天津市河北区存在春季和秋季流感流行双高峰,低年龄组流感病毒阳性率较高,流感病毒毒株各型交替形成优势株。
李莎涛宋丹张莫南潘雍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
2012—2018年天津市河北区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北区2012-2018年猩红热发病情况,为完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2012-2018年河北区猩红热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8年河北区共报告猩红热病例662例,年均发病率为10. 42/10万。流行曲线呈双峰型,春末夏初和冬季为猩红热的高发季节,男女发病数之比为1. 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 73,P<0. 05)。4~10岁年龄段的病例占发病总数的92. 15%。发病主要人群为学生、托幼儿童及散居儿童,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7. 25%、26. 13%、16. 31%。河北区10个街道均有病例报告,病例集中在铁东路街、光复道街、建昌道街。病例的临床表现以皮疹、发热、咽峡炎、扁桃体炎为主。【结论】河北区猩红热发病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学生、托幼儿童是该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的猩红热防治工作。
张莫南潘雍
关键词:猩红热
天津市河北区2012-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北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开展相应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天津市河北区2012—201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1638例,总发病率为62.73/10万,各年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96,P〈0.01)。聚集性疫情65起,无重症及死亡病例。呈双峰流行,6—7月达到高峰,9月为次高峰;城乡接合部为高发区域;病例集中在0~6岁,占全部病例数的87.55%;职业分布上以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86.81%);男女性别比为1.53:1,性别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集性疫情主动报告率较低;主导病原型别在各年间分布略有不同。结论手足口病的防控应针对高发季节重点防控,加大城乡接合部健康教育力度,同时加强托幼机构的监测和管理,提高聚集性疫情的主动报告率,积极落实防控措施。
潘雍宋丹李莎涛张莫南
关键词: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托幼机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