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阴囊
  • 3篇侵袭性
  • 3篇文献复习
  • 3篇精索
  • 3篇复习
  • 3篇膀胱
  • 2篇血管粘液瘤
  • 2篇粘液
  • 2篇粘液瘤
  • 2篇术后
  • 2篇尿道
  • 2篇侵袭性血管粘...
  • 2篇细胞
  • 2篇膀胱癌
  • 1篇大细胞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机构

  • 7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作者

  • 7篇刘利维
  • 7篇张东正
  • 5篇王锐
  • 4篇刘春雨
  • 4篇张瑞珊
  • 2篇孙二琳

传媒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精索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6年
目的:分析1例精索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以探讨其诊疗方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收治的1例精索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为阴囊肿物,遂行阴囊肿物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侵袭性血管黏液瘤,随访24个月肿瘤无复发和转移。结论:精索侵袭性血管黏液瘤较为罕见仅能依靠病理检查确诊;临床上容易与其他阴囊肿瘤混淆,手术切除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因为该肿瘤的高复发性,需密切随访。
王鑫朋马成泉王锐马保敬邓晓敬张东正张瑞珊刘利维
关键词:侵袭性血管黏液瘤阴囊
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比较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Thu VEP)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UKEP)在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80 m L)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3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被分成两组,分别进行Thu VEP及TUKEP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血红蛋白、血清Na+、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VR)及并发症等。结果:Thu VEP组血红蛋白下降值、血清Na+下降值、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保留尿管时间等较TUKEP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手术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IPSS评分、QOL评分、Qmax及PV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与TUKEP相比,在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时Thu VEP更为安全,止血效果更好,失血量更少。
王鑫朋刘春雨张东正张瑞珊邓晓敬马保敬孙二琳刘利维
关键词: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后出现膀胱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53例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的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病例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出现膀胱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53例患者术后膀胱复发72例(20.4%),平均随访时间39个月,平均复发时间21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HR=1.724;95%CI:1.009~2.948;P=0.046)、肿瘤多发(HR=1.852;95%CI:1.043~3.288;P=0.035)和尿脱落细胞阳性(HR=2.075;95%CI:1.225-3.515;P=0.007)是术后膀胱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肿瘤多发和尿脱落细胞学阳性是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后膀胱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应密切随访、积极治疗。
张东正高靖达王鑫朋张瑞珊王锐刘春雨刘利维
关键词: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膀胱癌复发
腹腔注射趋化因子受体2抑制剂RS102895、色甘酸钠对小鼠间质性膀胱炎的预防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趋化因子受体2(CCR2)抑制剂RS102895、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钠对小鼠间质性膀胱炎(IC)的预防作用。方法 36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9只。A、B、C组麻醉后排空膀胱,膀胱灌注50 g/L硫酸鱼精蛋白,保留45 min,再次排空膀胱,生理盐水冲洗3次,灌注750μg/m L的脂多糖溶液并保留30 min,再次排空膀胱,每隔7天1次,上述处理共3次。A组在上述首次处理后1.5 h即5 mg/kg腹腔注射RS102895,1次/d,共注射21 d;B组在上述首次处理前2天腹腔内注射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钠溶液50 mg/kg,1次/d,共注射23 d;C组每日注射等体积PBS溶液,共注射21 d。D组为空白对照。首次膀胱灌注记为第1 d,第5d收集各组小鼠尿液,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尿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组胺含量;第22 d处死各组小鼠,HE染色后观察膀胱组织膀胱组织黏膜和固有层炎性变化,甲苯胺蓝染色后测算膀胱固有层及逼尿肌中肥大细胞、脱颗粒细胞。结果与D组比较,A、B、C组MCP-1均升高,P均<0.05;与C组比较,A、B组MCP-1均降低,P均<0.05。与D组比较,A、B、C组组胺含量均升高,P均<0.05;与C组比较,A、B组组胺含量均降低,P均<0.05。C组膀胱上皮部分脱落,膀胱上皮黏膜下及逼尿肌肥大细胞浸润增多;A、B组膀胱组织尿路上皮细胞脱落轻于C组,肥大细胞浸润少于C组。与D组比较,A、B、C组固有层和逼尿肌中肥大细胞计数和脱颗粒细胞百分比均升高,P均<0.05;与C组比较,A、B组固有层和逼尿肌中肥大细胞计数和脱颗粒细胞百分比均降低,P均<0.05。结论腹腔注射RS102895、色甘酸钠对小鼠IC起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为MCP-1与肥大细胞结合、促进组胺释放。
王鑫朋孙二琳张东正赵坤刘春雨刘利维
关键词:肥大细胞间质性膀胱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组织胺
精索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分析1例精索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以探讨其诊疗方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收治的1例精索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查体:左侧腹股沟处可扪一肿大淋...
刘利维王鑫朋王锐张东正
关键词:侵袭性血管粘液瘤阴囊
文献传递
精索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分析1例精索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以探讨其诊疗方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收治的1例精索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查体:左侧腹股沟处可扪一肿大淋...
刘利维王鑫朋王锐张东正
关键词:侵袭性血管粘液瘤阴囊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发生尿道癌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发生尿道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50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6~76岁,平均63岁。176例既往有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病史。15例肿瘤侵及前列腺部尿道。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尿流改道方式为:原位新膀胱172例,输尿管皮肤造瘘90例,回肠膀胱88例。331例术前行膀胱灌注化疗,36例术后行全身化疗。148例肿瘤病灶≥2处,189例肿瘤分期≥T2期,177例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发生尿道癌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350例,28例(8.0%)术后发生尿道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NMIBC病史(HR=15.205,95%CI 3.718~62.180,P<0.001)、肿瘤侵及前列腺部尿道(HR=5.233,95%CI 1.106~24.754,P=0.037)、非原位新膀胱术(输尿管皮肤造瘘术和回肠通道术)(HR=6.656,95%CI 1.840~24.077,P=0.004)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发生尿道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膀胱灌注化疗(HR=0.470,95%CI 0.010~0.217,P<0.001)是发生尿道癌的保护因素。结论既往NMIBC病史、肿瘤侵及前列腺、非原位新膀胱术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发生尿道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灌注化疗是术后发生尿道癌的保护因素。术前常规行膀胱灌注治疗和对具备危险因素患者行尿道切除术有重要意义。
张东正高靖达王鑫朋张瑞珊王锐刘春雨刘利维
关键词:膀胱癌尿道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