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蕾

作品数:7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急性
  • 2篇预后
  • 2篇神经节
  • 2篇评分
  • 2篇卒中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梗死
  • 1篇蝶腭
  • 1篇蝶腭神经
  • 1篇蝶腭神经节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性别
  • 1篇性别因素
  • 1篇血小板
  • 1篇血性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机构

  • 7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7篇张蕾
  • 4篇毛妮
  • 3篇曹秉振
  • 1篇金善
  • 1篇郭洪伟
  • 1篇李慎军
  • 1篇程明
  • 1篇王晓玲
  • 1篇胡怀强
  • 1篇李博志
  • 1篇廖少华
  • 1篇吴坤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年份

  • 5篇2017
  • 2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后脑梗死复发类型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后脑梗死复发类型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后复发脑梗死患者3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抗血小板组,另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同期收治的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后复发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未抗血小板组,对两组患者脑梗死复发类型中AT、SCI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血小板组中糖尿病、冠心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者脑梗死复发类型中AT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未抗血小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后脑梗死复发类型中AT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冠心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SCI的危险因素包括冠心病、吸烟史。
毛妮张蕾郭洪伟金善
关键词:脑梗死复发类型
免疫抑制治疗对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相关抗体及肌电图指标的影响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与分析免疫抑制治疗对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相关抗体及肌电图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的3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免疫抑制剂,然后检测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相关抗体及肌电图指标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清相关抗体及肌电图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1周、2周、4周观察组的血清相关抗体水平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肌电图指标也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抑制治疗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其可显著地改善相关抗体及肌电图指标,因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张蕾毛妮廖少华
关键词:免疫抑制治疗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相关抗体
STAF及LADS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房颤动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STAF评分及LADS评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房颤动中的预测价值,以期提高临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诊断的效率,为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判断及二级预防措施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4例,所有患者未能在就诊后24h内做出TOAST分型判断。对124例患者分别采用STAF评分及LADS评分预测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几率,后续继续采用心电图、超声等手段检查患者是否合并心房颤动。以心电图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STAF评分、LADS评分及STAF评分联合LADS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房颤动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经连续心电图检查、实验室检查、病情观察及随访,124例患者中有25例确诊合并有心房颤动,发病率20.16%,STAF评分21例判断为心房颤动,LADS评分判断为心房颤动者23例,STAF评分联合LADS评分判断为心房颤动者23例。STAF评分联合LADS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特异度97.98%,灵敏度84.00%,准确度95.16%,均高于STAF评分单独预测和LADS评分单独预测。结论:STAF评分联合LADS评分可快速、简单且较为准确的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否并发心房颤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早开展对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张蕾曹秉振
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后6个月残疾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后6个月残疾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1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女性424例;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分型完全前循环型275例,部分前循环型377例,后循环型305例,腔隙性脑梗死型180例。记录其年龄、性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于病后6个月通过电话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 mRS)对其预后进行评价( mRS≤2分为预后良好,2<mRS≤5分为残疾)。用双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性别与残疾的关系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死,剩余的1014例中,376例女性患者残疾127例,638例男性残疾156例;女性患者残疾的比例(33.8%)高于男性(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P =0.002)。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示女性(P=0.002)、年龄≥73岁(P=0.000)、NIHSS≥8(P=0.000)、心肌梗死(P=0.001)、心力衰竭(P=0.000)、糖尿病(P=0.002)、心房颤动(P=0.000)、高脂血症(P=0.003)、复发脑梗死(P=0.000)、吸烟嗜好(P=0.003)、饮酒嗜好(P=0.004)、腔隙性脑梗死(P=0.000)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个月残疾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示女性[1.681(95%CI:1.183~2.390,P=0.004)]、年龄≥73岁[3.955(95%CI:2.708~5.776),P =0.000]、NIHSS≥8[7.473(95%CI:5.154~10.837),P=0.000]、复发性脑梗死[3.149(95%CI:2.150~4.614),P=0.000]、心房颤动[2.558(95%CI:1.465~4.466),P=0.001]和糖尿病[2.010(95%CI:1.415~2.855),P=0.000]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个月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腔隙性脑梗死[0.226,(95%CI:0.112~0.456), P=0.000]是急性脑梗死�
李慎军王晓玲张蕾曹秉振
关键词:脑梗塞性别因素残疾
3种评分量表对热射病预后评估的比较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目前在热射病诊治中应用的评分量表一般为借鉴其他专科量表形成。尚未有针对热射病经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的评分系统。文中就常用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评分、多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MODS)评分对热射病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进行比较,以及对3种评分加和、3种评分除权加和对热射病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进行比较,探寻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评分方法。方法对43名收住神经科重症监护室以及重症监护室诊断为热射病的危重患者分别进行APACHEⅡ、MODS评分、DIC评分及3种评分加和、3种评分除权加和分析。对5种得分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分析。结果 3种评分除权加和具有最大的ROC曲线下面积0.896;MODS评分最佳截断点处敏感度72.7%、特异度99.69%;DIC评分最佳截断点处敏感度100%、特异度56.2%;3种评分除权加和最佳截断点处敏感度72.7%、特异度100%。结论 APACHEⅡ、MODS评分、DIC评分以及3种评分加和、3种评分除权加和的方法均可较好预测热射病患者预后,但判断预后的价值仍有欠缺,临床上亟需开发一种针对性更强的评分系统。
李博志胡怀强程明张蕾曹秉振
关键词:热射病MODS评分
甲钴胺配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甲钴胺配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5例采用口服甲钴胺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口服卡马西平配合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1周及4周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疼痛缓解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满意度指数B(LSI-B)]、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LSI-B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组TNF-α、IL-1β、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TNF-α与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配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起效更快,疗效更好,且更安全。
毛妮张蕾吴坤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甲钴胺针刺疗法蝶腭神经节神经孔
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NO ET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11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8)和对照组(n=58)。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达拉奉治疗。评价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行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21%高于对照组7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切、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可通过显著调节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NO、ET-1水平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实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毛妮张蕾邹真真
关键词: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急性脑出血NOET-1血液流变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