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珊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脑血
  • 6篇血流
  • 6篇脑血流
  • 5篇脑血流自动调...
  • 3篇血性
  • 3篇缺血
  • 3篇卒中
  • 3篇急性
  • 2篇血管
  • 2篇右向左分流
  • 2篇缺血性卒中
  • 2篇急性缺血
  • 2篇急性缺血性
  • 2篇急性缺血性卒...
  • 2篇传递函数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内治疗
  • 1篇血流速度
  • 1篇隐源性
  • 1篇尤瑞克林

机构

  • 8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作者

  • 8篇吕珊
  • 7篇杨弋
  • 7篇郭珍妮
  • 6篇靳航
  • 2篇刘嘉
  • 2篇孙欣
  • 2篇邢英琦
  • 1篇吕玉丹
  • 1篇王爽
  • 1篇王赞
  • 1篇闫硕
  • 1篇赵韧
  • 1篇孙晴晴
  • 1篇张然
  • 1篇朱建楠

传媒

  • 4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癫痫患者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究癫痫患者的dCA功能。方法研究纳入100例癫痫患者和10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dCA功能。采用TCD联合无创指尖血压监测法分别连续采集受试者双侧MCA脑血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和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ABP)信号。将采集的CBFV和ABP信号经过传递函数法(transfer function analysis,TFA)分析,得出dCA参数(相位差和增益)。结果癫痫患者的总体相位差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46),提示其dCA功能受损。此外,合并发作间期慢波的患者其相位差更低(P=0.012),dCA功能受损更明显。EEG表现为局灶性放电的患者与表现为多灶性放电的患者的相位差无显著性差异。同样,在EEG表现为单侧放电的患者中,其放电侧大脑半球与放电对侧大脑半球的相位差也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因素与dCA参数的关系,发现发作间期慢波与相位差受损独立相关(P=0.016)。结论癫痫患者的dCA功能受损,而痫样放电合并发作间期慢波患者dCA受损更明显。dCA功能与癫痫患者的放电类型、放电部位无关。发作间期慢波是癫痫患者dCA功能受损的独立预测因素。
吕珊郭珍妮靳航孙欣贾美岩马虹印吕玉丹邱全利刘嘉杨弋
关键词:癫痫脑血流自动调节传递函数经颅多普勒
脑出血急性期降压对dCA能力的影响
目的: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是人体在一定血压波动范围内维持脑血流量相对稳定的能力,可避免脑组织发生过灌注或低灌注.研究发现动态脑血流自动自动调节能力(dynamic cer...
吕珊马虹印杨弋
关键词:脑出血脑血流自动调节传递函数
慢性失眠患者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探讨慢性失眠患者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慢性失眠患者60例,其中伴广泛焦虑者54例,同时收集40名性别、年龄与其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每位受试者进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评分及夜间睡眠监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受试者的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同时使用无创血压监测仪实时同步监测受试者的手指血压.将获得的数据通过传递函数进行分析,得出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参数(相位差及相关函数),比较慢性失眠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参数的差异.结果 伴广泛焦虑的慢性失眠患者的相位差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46.89±15.39)°]与[(56.00±12.05)°],提示其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t=3.439,P=0.001).受试者的相位差与HAD量表评分高低并无相关关系.结论 伴有广泛焦虑的慢性失眠患者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但其受损程度与焦虑、抑郁的程度并无线性相关.
吕珊郭珍妮孙晴晴朱建楠张然王赞
关键词:入睡和睡眠障碍焦虑血流速度
尤瑞克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评估尤瑞克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发病3 d以内的单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患者58例,随机分配至尤瑞克林组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给予缺血性卒中常规药物治疗,28例尤瑞克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0.15 PNA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连续应用(8±2)d。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手指血压监测仪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流调节功能进行监测。结果尤瑞克林治疗组,治疗后患侧半球相位差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而健侧半球的相位差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治疗前后患侧半球和健侧半球相位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尤瑞克林可能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患侧大脑半球的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
马虹印吕珊靳航孙欣郭珍妮杨弋
关键词:尤瑞克林脑血流自动调节急性缺血性卒中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研究历程被引量:4
2020年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在时间窗内快速进行血管再通、实现血运重建、挽救缺血半暗带是治疗AIS的关键,主要包括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治疗。AIS血管再通治疗从静脉溶栓发展到血管内治疗,经历了30多年的研究历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探索静脉溶栓药物,开创卒中的静脉溶栓时代;第二阶段,探索溶栓药物更安全、有效的剂量和更合理的时间窗;第三阶段,取栓治疗兴起并飞速发展,使AIS患者的治疗方法选择多样化、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严重程度及影像学改变等,选择静脉溶栓治疗、桥接治疗(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或单纯血管内治疗。
热孜亚·阿布都许库尔吕珊贺耀德靳航郭珍妮杨弋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
右向左分流患者的脑血流自动调节受损:偏头痛和隐源性卒中的潜在机制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s,RLS)与偏头痛和隐源性卒中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未明确。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dynamic cerebral autoregulation,d CA)受损可能在偏头痛和隐源性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RLS是否与d CA受损有关。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6例偏头痛患者,其中36例无RLS,30例有RLS。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连续监测患者的脑血流速度,同时采用无创手指血压连续监测仪实时同步监测动脉血压。利用传递函数分析得出以下脑血流自动调节参数:增益、相位差(phase difference,PD)和自动调节指数(autoregulation index,ARI)。结果 RLS组偏头痛患者的PD为50.6°±22.9°,明显低于无RLS组(67.2°±18.2°,P<0.001)。大量分流组的PD(45.4°±22.6°)明显低于少量分流组(64.9°±17.1°,P<0.01)和无RLS组(P<0.001);然而,少量分流组与无RLS组的PD值差异无显著性。RLS固有分流组的PD值(48.8°±19.9°)与潜在分流组(52.6°±26.1°)差异无显著性,但都明显低于无RLS组(P<0.05)。ARI结果与PD一致。结论伴有大量RLS的偏头痛患者d CA受损,这也许是联系RLS、偏头痛和隐源性卒中的潜在机制。
郭珍妮邢英琦刘嘉王爽闫硕靳航杨弋吕珊郭雨竹
关键词:脑血流自动调节偏头痛右向左分流
脑血流调节在脑血管再通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脑血流调节是人体维持脑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内在机制,主要包括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亦称脑血流储备(cerebrovas cular reserve,CVR)及神经血管耦联(neurovascular coupling,NVC)三方面。脑血流调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并且在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的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脑血流调节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再通治疗中的研究及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赵韧靳航郭珍妮吕珊杨弋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
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前后脑血流自动调节监测一例报道
2016年
1病例介绍女性患者,49岁,因"间断头痛20余年,加重1个月余,左侧肢体活动不灵1 d"于2014年4月9日就诊我院门诊。长期慢性头痛病史,情绪变化、生活习惯改变易诱发,休息或自服"去痛片"后可缓解,否认头痛先兆症状。上述症状反复发作,近1个月余加重,表现为头痛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
马虹印靳航郭珍妮邢英琦吕珊杨弋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介入封堵术脑血流自动调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