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善斌
-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老年患者胃部黏膜病理学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老年患者胃部黏膜病理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良性胃肠道疾病老年患者15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3C呼气检查,依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观察组)和Hp阴性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胃黏膜类型、胃黏膜病理特征及炎症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47例,黏膜类型:胃窦型41例,小肠型2例,泌酸型4例;对照组112例,黏膜类型:胃窦型100例,小肠型5例,泌酸型7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黏膜糜烂28例,腺体萎缩9例,肠上皮化生16例,异型增生8例,淋巴滤泡14例;对照组黏膜糜烂10例,腺体萎缩5例,肠上皮化生10例,异型增生17例,淋巴滤泡3例。观察组慢性炎症6例,浅表性炎症28例,萎缩性炎症13例,其中轻度10例,中度15例,重度22例;对照组慢性炎症59例,浅表性炎症42例,萎缩性炎症11例,其中轻度65例,中度35例,重度1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老年患者胃部黏膜病理学改变密切相关,易导致黏膜糜烂、肠上皮化生、淋巴滤泡形成及重度炎症反应。
- 吴善斌于晓岩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病理
- 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2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临床症状与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RDS患儿78例,根据呼吸支持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气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儿进行性呼吸困难、气促、呻吟、吸气三凹征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3.181~5.279,P〈0.05);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t=3.447~12.390,P〈0.05);观察组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χ^2=5.186~9.953,P〈0.05);观察组患儿CO2潴留、低氧血症、鼻损伤、腹胀、机械通气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044~7.690,P〈0.05)。结论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治疗能改善RDS临床症状与血气指标,缩短无创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 于晓岩王红宇邹宁纪卫华吴善斌
-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指标
- RIP3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胰腺组织中表达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胰腺组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RIP3与胰腺细胞坏死的关系。方法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模型,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形态,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RIP3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及研究组胰腺组织结构清晰,细胞形态正常,无出血坏死。研究组小鼠6 h呈现水肿胰腺炎改变;12、24 h胰腺小叶结构紊乱,明显充血,腺泡细胞坏死,坏死区周围炎细胞侵润。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RIP3胰腺组织阴性表达;研究组RIP3表达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强,12、24 h研究组RIP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示3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24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P3蛋白可能在胰腺细胞坏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吴善斌王孟春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
- 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 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行n SIMV治疗,对照组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 h,观察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 O2)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吸氧分数(Fi 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支持时间、气管插管上机率、CO2潴留率、低氧血症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 SIMV能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缩短呼吸支持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 于晓岩吴善斌
-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衰竭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Occludin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肠上皮细胞的表达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肠黏膜上皮occludin蛋白的表达,探讨SAP时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变。方法建立小鼠SAP模型,电镜下观察肠上皮超微结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肠上皮occludin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电镜下肠上皮超微结构未见异常;实验组3 h无明显变化,其他时点可见肠上皮微绒毛稀疏、排列不整齐,部分断裂、脱落,细胞器受损,核内异染色质浓缩且边集,细胞连接增宽,24 h时改变最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对照组occludin均匀一致地分布于肠上皮细胞连接处的顶端;实验组分布不均,occludin表达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24 h最低。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3 h时平均光密度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2和24 h时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SAP小鼠早期即有肠黏膜屏障损伤,肠上皮细胞间连接增宽,其可能机制与肠上皮occludin蛋白的表达降低有关。
- 吴善斌王学清郭鸿飞王孟春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OCCLUDIN蛋白
- Occludin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肠上皮细胞的表达
- 目的
观察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上皮occludin蛋白表达变化,初步探讨occludin蛋白与肠粘膜屏障损伤的关系。
方法
雄性昆明种小鼠40只,体重20-25g,随机分为对照组/(n...
- 吴善斌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肠粘膜屏障OCCLUDIN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