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娟 作品数:6 被引量:14 H指数:2 供职机构: 保定市传染病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脲原体属和人型支原体体外药物敏感性及其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分析: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脲原体属和人型支原体体外药物敏感性特点,并分析其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9月至2017年4月通过体外培养方法检测出的脲原体属和人型支原体标本,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和菌种鉴定结果分析其体外药物敏感性特点。针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特点,采用普通PCR法扩增目的基因并测序,将测序结果翻译成蛋白质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参考序列进行比对,检测DNA促旋酶(GyrA/GyrB)和拓扑异构酶Ⅳ(ParC/ParE)序列的突变情况。结果脲原体属混合人型支原体的体外敏感性总体低于脲原体属或人型支原体单独体外敏感性;除大环内酯类外,脲原体属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交沙霉素、原始霉素、强力霉素的敏感性普遍低于人型支原体,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女性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脲原体属对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氧氟沙星的体外敏感性较男性低(P均<0. 05)。微小脲原体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高于解脲脲原体,尤以对四环素的敏感率差异最大(98. 48%比72. 73%,差值25. 8%,P<0. 05)。在GyrA、 GyrB、 ParC和ParE的序列比对中,共发现21个突变位点,其中ParC S83L突变占96. 22%(51/53),为最主要突变位点;其余为ParC A136T突变、ParE R448K突变、GyrA L176F和ParC S83L联合突变等以及6个目前尚未报道过的突变位点,即ParC的L540F、R718W、Q767E、S789N、M828I和I831T突变。结论脲原体属和人型支原体的体外药物敏感性与感染种属有关,脲原体属的体外敏感性还与菌种、患者性别有关。对脲原体属喹诺酮类耐药的机制研究表明,单独ParC S83L突变是脲原体属对喹诺酮类耐药的主要机制,而新发现6个突变位点可能的作用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 刘亚丽 张文娟 张文娟 王洁 赵颖 赵颖 窦红涛 王贺 王瑶 窦红涛 刘文静 郭莉娜 谢秀丽 王瑶 杨启文 孙宏莉关键词:人型支原体 药敏试验 喹诺酮 耐药 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TB)应用于结核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16年 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所引发的结核病是全球人民都必须重视的疾病。根据相关数据,全世界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并且每年大约有两百万人死于结核。早在2000年,国家卫生部第4次结核流行病学调查中显示,我国全年龄组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率已达到44.5%,全国大约有5.5亿人次感染了该菌,感染率高于全球人口感染率约1/3水平。 范伟光 孟娟 苏苗苗 张文娟 王浩关键词:结核感染 T-SPOT.TB T细胞 细胞检测 肺外结核 Versatrek 240与Bactec 960在分枝杆菌快速培养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评价Versatrek 240型快速自动检测分枝杆菌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20例临床标本以及分枝杆菌标准菌株H37Rv(ATCC 27294)同时接种Versatrek 240的MYCO培养瓶和Bactec 960的MGIT培养瓶后,观察两种仪器在阳性率、报阳时间上的差别。结果:Versatrek 240和Bactec 960的阳性率分别为42.5%和40.8%,报阳平均时间分别为12.1天和11.4天。结论:在分枝杆菌液体快速培养中Versatrek 240在培养阳性率、报阳时间上与Bactec 960的符合性非常好。因此,Versatrek 240与Bactec 960也是非常适合专业结核病防治机构使用的先进的仪器。 王浩 苏苗苗 张文娟 吕宁 苑菁体外培养法与RNA等温扩增法对脲原体检测能力比较 2019年 目的比较体外培养法与RNA等温扩增法对脲原体的检测能力。方法 2016年1-8月共收集了103份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患者的首次尿标本。标本平均分成3份,分别用于脲原体的检测。第1份采用RNA等温扩增法,第2份采用体外培养法,第3份采用体外培养联合测序法。其中,体外培养联合测序法将作为参考方法,横向评估体外培养法和RNA恒温扩增法对脲原体的检测能力。结果基于体外培养联合测序法,共有24例标本(23.30%)检测出了脲原体。其中,14例(17.50%)来自于男性,10例(43.47%)来自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40~<50岁脲原体检出率最高(5/12,41.67%)。与参考方法相比,体外培养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0%(18/24)和100.00%(79/79);RNA等温扩增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83%(23/24)和96.20%(76/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4份检测出脲原体阳性标本中,17例(70.83%)为微小脲原体,7例(29.17%)为解脲脲原体,未检查到微小脲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共同存在的情况。18例培养阳性标本进行了体外药敏测定,其中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体外敏感性最差。结论与培养联合测序法相比,体外培养法和RNA等温扩增法均表现出了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从临床应用角度来讲,二者联合使用可能会对脲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刘亚丽 叶莎 张文娟 王洁 刘畅 陈雨 甘勇 李军 窦亚玲 徐英春关键词:脲原体 外周血样本不同存放温度和时间对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在结核病诊断和护理过程中外周血(全血)样本,采集后存放温度和时间的不同对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 cell spot test for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TB)结果影响,为临床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9月保定市传染病医院诊治的118例疑似结核病患者的外周血(全血)样本,分成室温组和冷藏组,每组59例。室温组全血样本存放在室温(18~25)℃2、4、8、12h,冷藏组全血样本存放在冰箱冷藏(2~8)℃2、4h,在每个时段内执行T-SPOT.TB。结果冷藏组2、4h检测有反应性例数分别为23、10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8.98%、16.9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20,P=0.024)。室温组2、4h阳性检出率高于冷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0、24.900,P=0.001、0.000)。室温存放8h阳性检出率低于室温存放2h和4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86、4.051,P均<0.05)。室温存放12h阳性检出率低于室温存放2、4、8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004、21.281、7.199,P均<0.01)。结论外周血(全血)样本采集后存放温度和时间是影响T-SPOT.TB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基层医院实验室在临检工作中应重视这两个环节,积极与护理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可避免漏检、误检、假阴性的发生。 孟娟 石鹏辉 范伟光 王浩 苏苗苗 张文娟 刘洋 李艳 刘书兰关键词:结核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