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强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巨细胞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细胞
  • 2篇免疫应答
  • 2篇结缔组织病
  • 2篇巨细胞病毒
  • 2篇巨细胞病毒感...
  • 2篇间质性
  • 2篇固有免疫
  • 2篇固有免疫应答
  • 2篇复习
  • 2篇HCMV感染
  • 2篇病毒
  • 2篇病毒感染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血药
  • 1篇血药谷浓度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创

机构

  • 7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肇庆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陈强
  • 2篇徐远达
  • 2篇刘晓青
  • 2篇黎毅敏
  • 2篇桑岭
  • 2篇罗群
  • 2篇王薇
  • 2篇林志敏
  • 2篇徐军
  • 1篇于宝丹
  • 1篇张洁
  • 1篇周静
  • 1篇孙庆文
  • 1篇杨淳
  • 1篇汪延生
  • 1篇张欢欢
  • 1篇吴彩云
  • 1篇刘明
  • 1篇郑丽霞
  • 1篇王志敏

传媒

  • 3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HCMV感染介导固有免疫应答诱发CTD-ILD发生及其机制探讨
HCMV感染干扰固有免疫反应信号通路,介导CTD-ILD(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生及其机制探讨.结论显示,HCMV通过与PBMC膜表面的TLR2结合,激活STAT3,使STAT3磷酸化,进入细胞核导致促纤维化...
陈强王薇付志萍罗群张晓月孙强徐军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免疫反应
文献传递
心肺复苏并发冠状动脉破裂及迟发性肝破裂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1年
目的总结分析心肺复苏(CPR)患者的近期与远期并发症。方法对1例肺癌术后CPR并发冠状动脉及迟发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治方案与预后。结果患者女,66岁,左肺腺癌(T1bN0M0,Ia期),行左上肺肺癌根治术,术后13 h突发心跳骤停,给予CPR 2 h,期间出现失血性休克,床边开胸探查,发现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有一破损口;CPR后第12天,再次失血性休克,腹部超声:肝脏破裂出血,予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吸收。术后3个月,神志恢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9分,转下级医院继续康复。文献检索后经筛选剔除,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4篇。35例冠状动脉破裂(尸体解剖回顾性研究)、34例肝破裂(个案报道)。肝破裂病死率高达70.6%。左肝比右肝破裂多,大部分通过CT/超声诊断。治疗上包括手术、保守、肝动脉栓塞。结论 CPR合并冠状动脉、肝破裂患者,起病急,病死率高。临床上需警惕、避免、甄别CPR并发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陈强张洁林志敏桑岭黎毅敏刘晓青徐远达
关键词:心肺复苏肝破裂
脾氨肽对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免疫调节治疗作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ILD)治疗中脾氨肽的免疫调节和抗肺纤维化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于我科就诊的90例CTD-IL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4)和脾氨肽治疗组(n=46),脾氨肽治疗组在同常规治疗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脾氨肽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亚群与细胞因子表达谱改变以及肺部高分辨CT(HRCT)和肺功能变化,同时监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阴转率,并随访治疗后6个月内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脾氨肽治疗组肺功能及影像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调节性T细胞(Treg)、γ干扰素(IFN-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而常规治疗组上述指标并无明显改善,且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7水平明显高于脾氨肽治疗组(P<0.05)。脾氨肽治疗组HCMV阴转率明显高于常规组,随访期间呼吸道感染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应用脾氨肽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脾氨肽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有效调节CTD-ILD紊乱的免疫微环境,抑制HCMV在体内的激活复制,进而可促进肺内炎症微环境的消散,阻止纤维化进展。
吴彩云罗群王薇汪延生陈强于宝丹刘明张欢欢郑丽霞徐军
关键词:脾氨肽人巨细胞病毒免疫调节
低水平辅助通气与T管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呼吸力学的影响比较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在拔管前3 d内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时应用低水平辅助通气与T管法对呼吸力学差异的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超过72 h、病情稳定且进入撤机阶段的25例困难撤机或延迟撤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到119例次呼吸力学指标,根据数据收集时使用的通气模式分为低水平辅助通气组和T管组。比较两组不同通气模式相关呼吸力学指标如食道压(Pes)、胃内压(Pga)、跨膈压(Pdi)、最大跨膈压(Pdimax)、Pdi/Pdimax比值、食道压-时间乘积(PTPes)、胃内压-时间乘积(PTPga)、跨膈压-时间乘积(PTPdi)、膈肌肌电(EMGdi)、膈肌肌电最大值(EMGdimax)、PTPdi/PTPes比值、Pes/Pdi比值、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呼吸周期(Ttot)的差异。结果与T管组比较,低水平辅助通气组有更高的Pes、PTPes、PTPdi/PTPes比值、Pes/Pdi比值和Te〔Pes(cmH_(2)O,1 cmH_(2)O=0.098 kPa):2.84(-1.80,5.83)比-0.94(-8.50,2.06),PTPes(cmH_(2)O·s·min^(-1)):1.87(-2.50,5.93)比-0.95(-971,2.56),PTPdi/PTPes比值:0.07(-1.74,1.65)比-1.82(-4.15,-1.25),Pes/Pdi比值:0.17(-0.43,0.64)比-0.47(-0.65,-0.11),Te(s):1.65(1.36,2.18)比1.33(1.05,1.75),均P<0.05〕;而T管组与低水平辅助通气组Pga、Pdi、Pdimax、Pdi/Pdimax比值、PTPga、PTPdi、EMGdi、EMGdimax、Ti、Tto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a(cmH_(2)O):6.96(3.54,7.60)比7.74(4.37,11.30),Pdi(cmH_(2)O):9.24(4.58,17.31)比6.18(2.98,11.96),Pdimax(cmH_(2)O):47.20(20.60,52.30)比29.95(21.50,47.20),Pdi/Pdimax比值:0.25(0.01,0.34)比0.25(0.12,0.41),PTPga(cmH_(2)O·s·min^(-1)):7.20(2.54,9.97)比7.97(5.74,13.07),PTPdi(cmH_(2)O·s·min^(-1)):12.15(2.95,19.86)比6.87(2.50,12.63),EMGdi(μV):0.05(0.03,0.07)比0.04(0.02,0.06),EMGdimax(μV):0.07(0.05,0.09)比0.07(0.04,0.09),Ti(s):1.20(0.95,1.33)比1.07(0.95,1.33),Ttot(s):2.59(2.22,3.09)比2.77(2.35,3.24),均P>0.05〕。�
王诗雅蒋振杰张宝珠陆广生王志敏林志敏陈强杨淳孙庆文阮红莲徐远达
关键词:有创机械通气T管
肺移植术后赛多孢子菌感染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0年
目的总结分析肺移植术后患者赛多孢子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例肺移植术后赛多孢子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scedosporium"/"scedosporiosis"+"lung transplant"或"scedosporium"/"scedosporiosis"+"lung transplantation"为英文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检索;以"赛多孢子菌"+"肺移植"为中文检索词,分别在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18年5月,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治方案和预后。结果患者男性,65岁,右肺移植术后7个月余。临床表现为反复抽搐、呼吸困难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胸部CT提示右下肺结节性病灶,肺泡灌洗液培养+DNA测序诊断为多育赛多孢子菌。虽然经过联合抗真菌治疗,患者最终死亡。文献检索后经过筛选剔除,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0篇,均为个案报道,共报道35例。感染多为播散性,可累及多器官,死亡率高;胸部CT和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培养结合DNA测序。治疗上需要联合抗真菌药物。结论肺移植术后患者赛多孢子菌感染多为播散性,死亡率高。临床上应对高危患者提高警惕,以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桑岭周静陈强黎毅敏刘晓青
关键词:肺移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替考拉宁在重症感染患者中血药谷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2021年
目的监测重症感染患者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的变化,为临床重症患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10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使用替考拉宁治疗的患者50例,监测其血药谷浓度变化,选取其中15例血药谷浓度达标者为观察组,未达标者15例为对照组,分析血药谷浓度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体质量、年龄、血清白蛋白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单次给药剂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考拉宁在给药后,患者个体差异较大,建议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能实时有效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替考拉宁的治疗效率。
周波简凤璧陈强
关键词:重症感染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影响因素
HCMV感染介导固有免疫应答诱发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发生及其机制探讨
背景和目的:  在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s)中,常常伴有肺部病变,在CTDs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中,间质性肺纤...
陈强
关键词:病理机制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