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悦

作品数:10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电影
  • 2篇战争
  • 2篇天堂
  • 2篇教学
  • 2篇俄罗斯电影
  • 2篇俄语
  • 1篇道德审判
  • 1篇电影艺术
  • 1篇独白
  • 1篇对话性
  • 1篇多么
  • 1篇叙事
  • 1篇叙事模式
  • 1篇意蕴
  • 1篇语法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文化
  • 1篇语言文化学
  • 1篇在线课堂
  • 1篇战争书写

机构

  • 9篇山东农业大学
  • 6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宁夏师范学院

作者

  • 9篇韩悦
  • 1篇吴生艳
  • 1篇朱法荣

传媒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西伯利亚研究
  • 1篇四川戏剧
  • 1篇山东农业教育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临沂大学学报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语言文化学视域下俄罗斯电影艺术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年
掌握文化语境有利于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电影艺术作为生动的文化形式,是了解语言文化的捷径。俄罗斯经典影视资料既能体现其电影艺术的高水准,也能生动地反映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情况。文章以俄语专业本科阶段的课堂教学为基础,将俄语影视资料中的语言、文化和文学等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探索影视艺术与教学有效结合的目的。
韩悦
关键词:俄罗斯电影语言文化学俄语教学
《论语》外译文本中“泰山”形象诠释——兼议泰山文化译介与传播
2022年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儒家典籍的各语种翻译文本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汉学在海外日趋盛行。本文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根植于齐鲁大地的儒家文化以及儒家典籍的英、俄译本中“泰山”文化形象的译介为研究切入点。选取儒家典籍《论语》的英、俄译本中的“泰山”形象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通过这一特定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状况总体探究泰山文化在海外的译介,对当前“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区域“文化互通”深入探讨,兼顾“泰山”文化负载词以及泰山文化当今在世界上扩大传播的途径,并将其纳入儒家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视阈。
韩悦
关键词:泰山文化文化负载词《论语》翻译对比
原型批评视野下的美狄娅和索尼娅
2019年
柳·乌利茨卡娅作为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的领军人物,其作品蕴含丰富的犹太教和俄罗斯典型的东正教思维,并且深受希腊文化影响。从作者塑造的"美狄娅"和"索尼娅"等一系列代表性女性身上可以看到希腊神话和《圣经》中经典形象的印记。作者秉承神话原型创作理论,并对神话原型进行颠覆与重塑。本文试图从原型批评理论视角,将作者笔下的"美狄娅"和"索尼娅"与希腊神话原型中的美狄娅、《圣经》中利亚与拉结的故事以及才德的妇人形象进行对比分析,突出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相对于原型的继承和逆转,探讨作者笔下人物命运的历史渊源,揭示人物在新时代背景之下的生命力——俄罗斯传统美妇人形象。这些形象在作者塑造的诸多人物中极具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
韩悦朱法荣
关键词:索尼娅
神性 色彩 空间:《战争天堂》的象征手法与人性书写
2022年
俄罗斯电影《战争天堂》(《Рай》)以真实的二战历史和丰富的象征意象建构了一个二战中纳粹集中营里“地狱”与“天堂”的二元对立世界,导演借助宗教神秘主义叙事主线讲述人性审判。影片用象征性手法实现叙事主题的隐喻性逆转,成功地将双线并行的叙述模式、集中营封闭空间叙事与黑白色调搭配完美地结合,完成了电影中人物、情节、色彩在特定艺术空间的有效表达。导演创造性地将宗教神秘审判性视角巧妙地贯穿于影片始末,从宗教象征、黑白色彩象征与空间象征等维度实现对人性与信仰的拷问,将战争历史叙述与人性书写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文章围绕以上视点展开,对《战争天堂》作多维度解读,深入探究电影的主旨意蕴。
韩悦
光影中的战争书写:俄罗斯电影《战争天堂》的多重叙事
2022年
俄罗斯电影《战争天堂》通过由战争主题的叙述转向宗教神秘主义的人性审判,实现叙事主题的隐喻性逆转。电影成功运用双线并行交叉的叙事模式,以黑白纪录片的形式表现二战时期集中营的封闭空间,并巧妙地将宗教性的神秘审判视角贯串影片始末,完成了电影情节、人物、色彩在特定历史空间的有效表达。影片中处于禁锢空间的人物面对灵魂与信仰的拷问,将战争历史叙述与人性表达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整部影片将历史叙述和宗教审判以及俄罗斯传统的“永恒女性”的主题相结合,展现了俄罗斯多重叙事之下的独特的战争历史观。
韩悦
关键词:俄罗斯电影叙事模式
狂欢与独白:《六月的离别》中道德审判之“谁之罪”
2022年
苏联著名戏剧家万比洛夫在《六月的离别》中描述了一群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其间夹杂的许多社会人物构成了一幅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的别样社会生活图景。作者在狂欢式的大学宿舍的婚礼布景中塑造了个性迥异的多种人物形象,他们在面临不同人生抉择时呈现出多样化的道德和价值选择。在狂欢化的背景下,他们是异样的独特形象,看似错误的抉择实则深刻地呈现出作家对社会的严肃拷问——到底是谁导致了这样的选择?本文通过狂欢化叙事进行多层次人物形象分析,揭示戏剧深层次的社会意涵,考量在爱情面前的道德两难抉择及其潜在的社会因素。
韩悦吴生艳
关键词:狂欢化对话性
在线课堂中的外语语法教学策略探索与实践——以俄语《语法》课程教学为例
2020年
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在线教学中,信息技术和各种在线教学平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各门课程本身特点与教学要求的影响,“在线课堂”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都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提升。本文旨在通过大学本科俄语《语法》课程的教学实施为背景,探索目前阶段运用信息技术以“在线课堂”的形式实施《语法》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并且通过本门课程的实践对其他外语语法类课程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韩悦
关键词:在线课堂语法俄语
具象与抽象中的悖论——茨维塔耶娃诗歌《我多么希望与您一起》的多重意蕴
2023年
《我多么希望与您一起》是茨维塔耶娃的一首爱情诗。诗人描述了自己对爱情生活的设想与内心的渴望,但是全诗又呈现出明显的情感悖论。一方面,诗人从具象化的生活场景入手,刻画了爱情生活的全景与细节;另一方面,诗人的爱情构想是建立在抽象化的预设和虚构基础上的幻象,全诗呈现出现实与幻灭的双重建构。在抽象的幻灭与具象化的真实之间游离的爱情使整首诗呈现出明显的情感张力和意象隐喻。诗人选取特殊的意象,通过言语修辞、悖论性的反讽技巧和多维视角构建了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使诗歌呈现出多重意蕴。
韩悦
关键词:具象反讽茨维塔耶娃
创伤与文化记忆:纳博科夫早期流亡小说的俄罗斯主题书写被引量:1
2022年
纳博科夫流亡欧洲早期的俄语小说通过流亡者的生活,体现出作家对俄罗斯文化记忆和流亡语境的多维认知,不仅表达了厚重的俄罗斯文化记忆,且多角度地呈现了文字书写、俄罗斯主题和意识情感之中的创伤记忆。作家将自身经历融入小说创作,在流亡新语境下重构了对俄罗斯文化的记忆,以此表达了对俄罗斯及其历史现实的指涉和个人情感指向,形成了流亡语境中基于个体创伤表征的记忆书写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时期纳博科夫小说中有关文化记忆之俄罗斯主题书写的探讨,揭示深藏于纳博科夫文字深处的对俄罗斯社会现实和历史的关注。
韩悦
关键词:流亡创伤文化记忆纳博科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