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倩

作品数:16 被引量:220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结构性改革
  • 3篇经济增长
  • 2篇中国经济
  • 2篇收入分配
  • 2篇收入分配结构
  • 2篇土地财政
  • 2篇民政
  • 2篇富民政策
  • 2篇财政
  • 2篇城市
  • 2篇城市群
  • 1篇地方债
  • 1篇地方债务
  • 1篇地方政府
  • 1篇地方政府行为
  • 1篇动力机制
  • 1篇行政干预
  • 1篇演进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一体化

机构

  • 16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6篇沈坤荣
  • 16篇赵倩

传媒

  • 3篇经济纵横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经济学家
  • 1篇河北学刊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经济理论与经...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地财政背景下的行政干预及其经济波动效应被引量:5
2018年
土地财政与大规模快速城市化相伴而生。土地财政给中国经济带来增长活力,但也产生资产泡沫化等负面影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不同,因此围绕土地财政展开多次博弈。由于市场化调控手段不足,中央政府不得已运用行政干预手段,在短期内有效稳定了房地产市场,但也引起经济的异常波动。本文对土地财政与行政干预的经济波动效应进行机理分析,利用2008—2016年98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和中央政府的行政干预都会加剧经济波动;第二,行政干预在短期内抑制了土地财政的波动效应;第三,投资波动是土地财政和行政干预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传导路径。
赵倩沈坤荣
关键词:土地财政行政干预经济波动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大制度创新与阶段性发展被引量:7
2019年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从传统农业大国转变为现代化的工业大国,而大规模工业化带动了城镇化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经济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关键在于坚持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带来农村的全方位发展; 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为主走向以市场经济为主,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整体效率,带来城市的全方位发展; 2000年以后,中国加入WTO,开启全球市场,带来第三轮高速增长。展望未来,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国企改革为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重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以"放管服"改革为重点激发市场活力,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促进科技创新,以城市群建设为重点完善改革开放空间布局,以金融体制改革为重点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推动乡村振兴。
沈坤荣赵倩
关键词:制度演进
中国70年来的经济增长与波动
中国70年的经济发展见证了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战争废墟上重建经济,开始探索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期间遭遇了重大挫折,也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如果说...
赵倩沈坤荣
文献传递
“十四五”时期完善建设用地市场的重点和难点被引量:7
2020年
当前建设用地市场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集中表现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结构失衡以及建设用地指标空间错配,不仅对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构成重大制约,而且导致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缺乏发展空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建设用地市场存在结构性矛盾的深层次原因是城镇建设用地供应主体单一,用地审批管理事权错位以及地方政府土地配置行为的激励机制扭曲,而这些体制机制障碍也是“十四五”时期完善建设用地市场的重点和难点。“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以化解建设用地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为突破口和主抓手,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激励约束机制、逐步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融资的依赖,才能提升建设用地供给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回旋余地。
沈坤荣赵倩
关键词:建设用地市场土地融资
江苏居民的经营性与财产性收入及其提升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近年来,江苏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滞后于经济增长的步伐,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居民收入结构有待优化。提升经营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已成为拓展收入增长空间、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的重要手段。基于此,分析了江苏城乡居民经营性与财产性收入的现有格局,并与上海、浙江进行比较和成因分析后发现,苏浙沪差异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收入分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化的差异性影响了个体创业、企业创新的行为。提升居民经营性收入的重点在于营造双创生态系统,扎实推进普惠金融工作,提高农民初始资源禀赋水平,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点在于依法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聚焦生态富民。
沈坤荣赵倩
关键词: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收入分配结构省际比较富民政策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创新发展被引量:5
2016年
当前,由于投资结构不优以及投资效率低下,我国面临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而高端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的困境。面对经济下行风险,旨在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需求管理的政策效应持续收缩,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投资结构优化与投资效率提升,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从"中国制造"向"为中国而造"转变,实现中国经济由总量追赶型向质量和效益追赶型转变。
沈坤荣赵倩
关键词:产能过剩
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被引量:117
2020年
从全球范围看,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率先实现了经济复苏,彰显了独特的制度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以及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也要看到,"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外部环境可能更加严峻复杂,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需求结构升级和供给能力提升,推动总供给与总需求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动态平衡。发展环境越是复杂,越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城市群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狠抓落实,为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沈坤荣赵倩
创新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重构被引量:12
2017年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需要重构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宏观层面依靠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而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以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微观层面则依靠企业从模仿转向自主创新,而良好的激励和适当的竞争是加快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保障。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和落实改革举措,坚定不移地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纠正资源错配,为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条件。
沈坤荣赵倩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土地功能异化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被引量:11
2019年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缺口扩大,促使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功能异化为土地财政这一新事物,并由此衍生金融功能,给地方政府带来正规税收之外的支出灵活性,间接推进工业化进程和以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以及城市间的互联互通为重点的城镇化进程。但是,地方政府非理性博弈以及财政支出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弱化了土地财政等制度安排的正面功能,导致资产泡沫堆积、交易成本增加、地方债务扩大。如果听之任之,很可能触发"明斯基时刻",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为了弱化土地财政的负面影响,强化其正面效应,需要规范完善地方政府的收支制度安排与支出行为。
沈坤荣赵倩
关键词:地方政府行为土地财政地方债务系统性金融风险
世界级城市群国际比较与区域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以江苏为例被引量:18
2018年
城市群崛起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世界级城市群对创新资源与全球市场的有效整合,使之成为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以现代化体系构建为重点的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空间布局优化和要素集聚作用更加突出。以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为契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提升长三角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扬子江城市群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苏对接湾区经济、重塑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江苏应以基建网络扩张打破地理边界,以有效合作新机制构建打破行政边界,促进资本、劳动、人才、信息自由流动,使城市群发展理念更好融入"1+3"重点功能区战略,进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沈坤荣赵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