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旻
-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流行病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广州市某医院周边鼠形动物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调查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了解鼠形动物粪便标本中携带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方法2015年3月~10月,利用笼捕法于广州市某医院及其周边居民区捕获鼠形动物,分离其粪便中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按照2014年CLSI标准进行药敏试验,利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329只(包括205只臭鼩鼱、111只褐家鼠、5只黄胸鼠和8只小家鼠)。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在鼠形动物体内检出率分别为78.4%和34.7%。臭鼩鼱携带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呋喃妥因、哌拉西林和头孢噻肟耐药性高(耐药率分别为100%、51.2%、44.2%、37.2%和23.3%);家鼠携带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与鼩鼱相似。肺炎克雷伯菌的多重耐药率为40.9%,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10.7%。鼩鼱与家鼠携带的铜绿假单胞菌均对氨曲南耐药情况最严重(耐药率为12.4%和16.0%),其次为广谱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最低(耐药率均〈5%)。结论鼠形动物携带的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谱与目前临床分离株的耐药谱相似,提示这两种细菌可能在鼠形动物与人之间有传播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钟雪珊葛婧陈少威熊益权郑雪燕邱旻霍舒婷陈清
- 关键词:家鼠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抗生素耐药性
- 基因鉴定技术在拟钉螺亚科物种鉴定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
- 2016年
- 拟钉螺亚科内物种是多种并殖吸虫及亚洲组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鉴定对防控相关寄生虫病有重要作用。然而受限于个体小、形态特征不明显等问题,传统方法难以对拟钉螺亚科内物种作出准确的鉴定。随着近年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相关技术的高速发展,基因鉴定法变得日趋成熟,这使得快速、准确的鉴定拟钉螺亚科物种成为了可能。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基因鉴定法中常用的基因片段及其在拟钉螺亚科分类鉴定方面的应用情况,讨论了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邱旻陈清柯雪梅
- 关键词:物种鉴定基因鉴定寄生虫病
- 广州和厦门鼠类及臭鼩鼱携带星状病毒情况调查及其基因分析
- 研究背景: 星状病毒是导致人发生急性腹泻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由Appleton和Higgins于1975年首先在胃肠炎患儿的粪便中发现。据已有研究,鼠类也可以携带星状病毒。我国香港学者Chu等于2007-2008年间曾...
- 邱旻
- 关键词:鼠类星状病毒核酸检测基因分析
- 文献传递
- 厦门、深圳及广州鼠形动物脑组织标本基孔肯雅病毒携带情况调查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了解厦门、深圳及广州的鼠形动物脑组织标本基孔肯雅病毒(CHIKV)的携带情况,分析鼠形动物作为人类CHIKV宿主和潜在传染源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厦门、深圳及广州(白云区、越秀区)部分居民区、城市公园、医院、农贸市场、学校捕获鼠形动物,无菌采集其脑组织样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CHIKV。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鼠形动物1 092只2目2科3属7种,家鼠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鼠以黄毛鼠为优势鼠种,共获1 092份脑组织标本,RT-PCR方法未在采集的脑组织标本中检测出CHIKV。结论:厦门、深圳及广州鼠形动物作为CHIKV宿主和传染源的可能性小。
- 霍舒婷莫云师永霞熊益权李东亮邱旻郑雪燕陈少威蒋丽娜陈清
- 关键词:基孔肯雅病毒鼠形动物脑组织
- 厦门、深圳及广州鼠形动物脑组织寨卡病毒携带情况检测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了解福建厦门、广东深圳及广州的鼠形动物脑组织标本寨卡病毒的携带情况,分析鼠形动物作为人类寨卡病毒病潜在传染源的可能性。方法于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厦门、深圳及广州(白云区、越秀区)部分居民区、城市公园、医院、农贸市场、学校捕获鼠形动物,无菌采集其脑组织样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寨卡病毒核酸。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鼠形动物1 092只2目2科3属7种,家鼠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59.84%),野鼠以黄毛鼠为优势鼠种(98.02%);共获1 092份脑组织标本,RT-PCR方法在采集的脑组织标本中均未检测出寨卡病毒核酸。结论厦门、深圳及广州鼠形动物作为寨卡病毒病传染源的可能性小。
- 霍舒婷莫云熊益权李东亮邱旻郑雪燕陈少威钟雪珊葛婧蒋丽娜马淑娟程明基陈清
- 关键词:鼠形动物脑组织
- 基于COI基因片段的拟钉螺种类鉴定初探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COI基因片段在拟钉螺种类鉴定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来自福建省内多个地区的疑似拟钉螺标本,用形态学方法进行物种鉴定后,取出螺肉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的方式扩增COI基因序列片段并测序,通过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鉴定其物种。结果共采集到标本13份,通过形态学方法将样本鉴定为福建境拟钉螺属。所有标本经实验扩增到长度为515~598bp的COI基因片段。13份标本中11株的COI基因片段与γ拟钉螺属最为相似(88.96%~97.82%),另外2株分别与拟钉螺属下的武鸣拟钉螺(87.08%)及新拟钉螺属下的开放新拟钉螺(88.55%)最为相似。在属水平上,13份标本中仅有1份的形态学鉴定结果与基因鉴定结果吻合,其余12份样本的形态学鉴定结果均与基因鉴定不同,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通过COI基因检测可快速对拟钉螺亚科作出准确判断,但对属水平的鉴定的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柯雪梅邱旻林陈鑫葛婧郭志南程明基陈清陈国伟
- 关键词:COI基因物种鉴定
- 广州市鼠及蝙蝠狂犬病毒携带情况调查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广州市鼠及蝙蝠狂犬病毒的携带情况,分析鼠、蝙蝠作为人类狂犬病潜在传染源的可能性。方法于2013—2015年在广州市公园、医院以及农贸市场捕获褐家鼠及蝙蝠,无菌采集其脑组织样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细胞培养分离法检测狂犬病毒。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159只褐家鼠、66只蝙蝠(57只犬蝠、9只伏翼蝠),共获225份脑组织标本,RT-PCR和细胞培养分离法未在采集的脑组织样本中检测出狂犬病毒。结论广州市褐家鼠、犬蝠及伏翼蝠作为狂犬病传染源的可能性较小。
- 陈少威蒋丽娜郑雪燕马淑娟熊益权钟雪珊邱旻葛婧霍舒婷陈清
- 关键词:狂犬病毒褐家鼠蝙蝠
- 413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体会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对1999年9月~2006年3月救治的413例严重多发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的临床诊断均符合多发伤标准,创伤严重度评分(ISS)>16,平均23.5±8.2。急诊手术322例次,其中64例在1次麻醉下分组同台完成了2个以上部位的手术。重症监护病房(ICU)平均住院(21.8±5.6)天。临床治愈289例(70%),致残67例(16.2%),死亡57例(13.8%)。结论诊断性胸腹腔穿刺和床旁B超检查快速、简洁、敏感。病情允许的伤者可考虑头、胸、腹同时CT扫描。手术顺序应按其致命性严重程度决定,尽可能在一次麻醉下分组同台处理不同部位的损伤。主动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DCO)策略,术后均进入ICU,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 韩庆杨欣建白卫东陈文凯周泽强吴绍豪何向阳王以国王卫东邱旻孙炜陈保东邓勇杨峰牛琼梁群
- 关键词:多发伤急救手术
- 广州和厦门鼠类携带3种致腹泻病毒检测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了解鼠类携带致腹泻病毒情况,充实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动物宿主的流行病学背景资料。方法2012—2014年采用笼捕法捕捉鼠类,收集来自广东省广州市和福建省厦门市的鼠类粪便样品,提取病毒RNA,RT-PCR检测样品中的A组轮状病毒(RVA)、GI、GII型诺如病毒(No V)和人双埃可病毒(HPeV)的核酸序列,并对实验获得序列进行测序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共收集样品224份,分别来自188只褐家鼠、27只黄毛鼠、9只黄胸鼠。在褐家鼠粪便中检出1份HPeV核酸阳性,阳性率为0.53%(1/188),但病毒分型实验未成功。在所有标本中未发现RVA或GI、GII型NoV核酸阳性。结论首次发现在褐家鼠有携带HPeV的可能,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邱旻郑雪燕柯雪梅周军华蒋丽娜钟雪珊陈少威熊益权马淑娟陈清
- 关键词:腹泻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