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喆 作品数:22 被引量:73 H指数:6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理学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CT周围神经重组图像在评价骨肌肿瘤与邻近神经关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应用CT周围神经图像,观察骨肌系统肿瘤与邻近神经的关系,并探讨其在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影像科检查的27例骨肌系统肿瘤患者,男17例、女10例,年龄13~67岁,平均年龄34岁。其中15例原发软组织肿瘤、9例原发骨肿瘤、3例转移瘤,所有肿瘤均与神经关系密切。术前行CT扫描,应用曲面重组技术对周围神经进行重建,观察病灶与邻近神经关系。所有患者在检查完成后2周内行手术治疗。根据其术前影像特点判断神经是否受侵,并以术中所见为金标准,计算神经重组图像判断肿瘤侵犯(压迫)神经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27例患者中有25例(92.6%)可以在同一层面显示肿瘤与邻近神经的关系,其中有22例术前影像判断与术中所见相符(22/25,88.0%)。在神经重组图像中,周围神经呈连续的条索状结构,并与肿瘤在同一层面上,受侵神经可显示神经局部增粗、边缘模糊,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应用神经重组图像判断肿瘤侵犯神经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89.5%、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100.0%;判断肿瘤压迫神经的敏感度92.3%、特异度100.0%、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80.0%。结论周围神经重组图像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快速、直观地评价病灶与邻近神经的关系,指导术式的选择、减少术中神经损伤的风险,对神经是否受到侵犯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吕喆 臧杰 张滨 常天静 杨帆 那曼丽关键词:周围神经 肿瘤 体层摄影术 神经成像 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内血管异常CT表现与病理亚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探讨CT上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肺腺癌内血管异常改变与病理亚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7例(116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pGGN肺腺癌患者的CT影像与病理资料,根据血管在pGGN内的表现(包括血管聚集或/和增粗、扭曲)分成两组:无血管改变组和有血管改变组;肺腺癌的病理分型为3组:浸润前病变组、微浸润腺癌组和浸润腺癌组。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血管异常改变与病理亚型的关系,血管异常改变与病灶大小及密度之间的关系分别采用秩和检验和t检验。结果 116个pGGN肺腺癌中,浸润前病变组25个、微浸润腺癌组29个、浸润腺癌组62个。其中无血管改变和出现血管改变分别为21和4、14和15、16和46个。浸润前组、微浸润腺癌组与浸润腺癌组血管改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血管改变与pGGN的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p GGN密度无统计学意义(P=0.826)。结论 pGGN肺腺癌中出现血管异常改变与病变浸润性有相关性,且与pGGN的大小相关,而与病变的密度无关。 杨越清 吕喆 高杰 金鑫 吴芳 金梅 吴坚 赵绍宏关键词:腺癌 病理 计算机断层成像 CT神经重建技术在判断坐骨神经变异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CT周围神经重建技术在显示坐骨神经穿梨状肌变异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顺序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间无明确坐骨神经痛的、并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医学影像科行盆腔CT检查的住院患者50例;男17例,女33例;平均年龄61.8(36~82)岁。对扫描所得的原始CT图像,分别进行常规盆腔重建和双侧坐骨神经重建,按照潘铭紫对国人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分型,判断有无坐骨神经穿梨状肌变异,并比较两种重建方法有无差异。结果本组50例患者共计左右两侧梨状肌及坐骨神经100侧,均可完成常规重建及神经重建。常规图像通过梨状肌形态(肌肉间是否出现低密度条片影)判断有无坐骨神经变异,共发现坐骨神经变异27例(27%),其中能确定为Ⅱ型变异的10侧;神经重建图像通过显示坐骨神经形态(坐骨神经是否出现分离)判断,共发现坐骨神经变异32侧(32%),其中能确定为Ⅱ型变异的28侧,能确定为Ⅵ型变异的1侧。常规组与重建组显示异常变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1,P=0.438),但是在判断变异类型数方面,重建组明显高于常规组(χ^2=18.767,P<0.001)。结论虽然CT周围神经重建技术和常规重建技术均可发现坐骨神经变异,但CT周围神经重建图像更易判断变异类型,并且在同一层面直接显示坐骨神经自身形态,可以直观、准确地反映坐骨神经有无变异及神经与周围组织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坐骨神经痛提供一种新的影像学方法。 吕喆 常天静 杨帆 于明川 那曼丽 张滨关键词:周围神经 坐骨神经 体层摄影术 神经成像 CT观察腰椎退行性侧凸对神经根-硬膜囊夹角的影响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通过CT神经重组技术观察腰椎退行性侧凸(LDS)对神经根-硬膜囊夹角(N-E角)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LDS的患者47例(LDS组),均行腰椎CT检查,采用改良Cobb法测量侧凸角。选取同一时期患有腰腿痛的,并经过腰椎CT检查无腰椎侧弯的患者24例为对照组(NLDS组)。将腰椎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同层显示双侧腰N-E角。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腰椎侧凸Cobb角7.3~28.8°,平均(15.71±6.04)°,右侧凸31例(65.96%),左侧凸16例(34.04%)。在神经重组图像中,腰神经是发自硬膜囊的条索状结构,与硬膜囊呈一定的夹角。LDS组凹侧的N-E角与凸侧比较,P=0.01。NLDS组两侧N-E角比较,P=0.419。NLDS组双侧N-E角角度差为(1.14±3.81)°,LDS组N-E角角度差为(6.27±7.65)°,两组N-E角角度差比较,P=0.00。LDS组中,N-E角度差与腰椎侧凸Cobb角无相关性(P=0.200,R=0.190)。结论基于CT神经重组图像,可以清晰显示N-E角,LDS组N-E角在Cobb角<10°时已与NLDS组N-E角存在差异,且凹侧角度大于凸侧,这与LDS患者多出现凹侧疼痛相符,为以后探讨LDS引起神经根性疼痛的原因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及影像形态学方法。由于腰椎侧凸Cobb角与N-E角无明显相关性(R=0.190),提示单纯矫正LDS Cobb角可能对N-E角影响不大。 吕喆 哈婷婷 王娟 张滨 刘正 那曼丽关键词:腰神经根 多平面重组 2型糖尿病足底神经的计算机断层成像形态及特点 吕喆 龚雄辉 张滨 常天静 年娇糖尿病足患者足底神经CT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DF)患者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及足底外侧神经CT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2型糖尿病并发DF患者共66足(DF组)行CT检查,并与年龄、性别匹配的36例(36足)单侧足部创伤患者的非创伤侧足(NDF组)进行对照。通过CT后处理技术观察同层胫神经远端、足底内侧神经及足底外侧神经的形态,并分别测量A1(胫神远端测量点)、A2(足底内侧神经近端测量点)、A3(足底内侧神经远端测量点)及A4点(足底外侧神经测量点)相应神经前后径及左右径。比较2组间各测量点前后径及左右径的差异。结果 DF足底神经(胫神经远端、足底内侧神经神经、足底外侧神经)增粗(52/66,78.79%),神经边缘模糊(51/66,78.78%)。DF组测量点A1、A2、A4前后径及左右径均大于NDF组(P均<0.01),2组间测量点A3前后径及左右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F足底神经增粗、模糊;应用CT后处理技术可完整连续地显示神经形态,并测量神经径线,为临床诊断DF提供更多影像学依据。 吕喆 龚雄辉 哈婷婷 张滨 王娟 年娇关键词:糖尿病足 周围神经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3D-T_(2)WI-FFE序列结合曲面重组观察直肠癌放疗对骶神经形态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3D-T_(2)WI-FFE(three-dimensional T_(2)-weighted fast field echo)序列结合曲面重组观察直肠癌放疗对骶神经形态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顺序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间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9人,平均放疗次数(23.26±4.27)次,放射剂量16~54 Gy。同时收集健康志愿者26人。均使用飞利浦Ingenia 1.5TX磁共振机行盆腔扫描,包括T_(1)WI轴位、T_(2)W-3D-FFE序列冠状位扫描。将2组扫描所得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中应用曲面重建技术(CPR)对骶神经神经重建,并根据骶神经成像质量进行评级计分。对2组骶神经评级计分、骶神经信号强度、梨状肌信号强度及两者对比噪声比CNR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3D-T_(2)-FFE序列原始数据经过曲面重组后,骶神经呈高信号的条索结构,周围肌肉骨骼呈低信号,骶神经与周围组织对比清晰。2组间骶1神经、骶2神经及骶3神经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2组间神经信号强度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χ^(2)=1.978,P=0.051),2组间梨状肌信号强度有统计学差异(χ^(2)=6.77,P<0.05),2组间骶神经与邻近梨状肌的对比噪声比有统计学差异(χ^(2)=-3.78,P<0.05)。结论磁共振3D-T_(2)-FFE序列结合曲面重组技术,可直观、准确的显示出骶神经,并可显示放射治疗后骶神经形态的改变,为临床进一步制定手术方案或评价疗效提供影像学依据。 吕喆 高庆坤 常天静 董含微 王晓鹏 那曼丽 张滨关键词:骶神经 直肠癌 曲面重组 3D-T_(2)-FFE序列结合曲面重组在骶丛神经显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3D-T_(2)-FFE序列结合曲面重组技术在观察骶丛神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飞利浦Ingenia 1.5T XD磁共振机对招募的26例健康志愿者行盆腔T1WI轴位及3D-T_(2)-FFE序列冠状位扫描。由两名医师分别对3D-T_(2)-FFE序列扫描数据在工作站中应用曲面重组技术对各骶神经重建,观察各骶神经走行及形态并对各骶神经的骶管内段、骶管外段的显示进行评级评分。对各个骶神经骶管内段及骶管外段评级计分进行t检验。结果3D-T_(2)-FFE序列图像显示骶神经呈高信号的条索结构,周围肌肉骨骼呈低信号,骶神经与周围组织对比清晰;骶1~骶3的全程显示率分别约为100%、100%、92.3%。各个骶神经在骶管内的Ⅰ级显示率均达100%。骶管外段骶1~骶4神经的Ⅰ级显示率分别为100%、90.4%、50%及17.3%;骶2~骶4神经的Ⅱ级显示率分别为9.6%、42.3%、23.1%。对骶2~骶4各支神经骶管内段及骶管外段评级计分进行t检验:骶2神经骶管内外段显示评分对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骶3、骶4神经骶管内外段显示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D-T_(2)-FFE序列并曲面重组可以清晰显示各个骶丛神经骶管内段及骶1、骶2神经骶管外段形态及其周围毗邻关系,可以部分显示骶3、骶4神经骶管外段走行及形态,为临床及影像诊断提供直观、客观的影像依据。 哈婷婷 董含微 吕喆 张滨 那曼丽 孙丰强关键词:曲面重组 CT周围神经成像技术在周围神经肿瘤切除治疗中应用价值 吕喆 哈婷婷 史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胫神经与腓总神经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胫神经与腓总神经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7例DNP患者为糖尿病组;另选取45名健康成人为健康组,两组均行膝关节磁共振DTI。比较两组患者胫神经与腓总神经磁共振DTI图、髌骨上缘胫神经与腓总神经各项异性分数(FA)值。结果:在轴位T1WI图像上,两组对象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显示为圆或椭圆形,与周围肌肉组织信号相近,呈等或略低信号,其内信号均匀或稍欠均匀,边缘包裹低信号神经外膜,周围为高信号脂肪组织;糖尿病组患者DTT图显示胫神经及腓点神经粗细欠均匀,边缘毛糙,局部结构扭曲。糖尿病组患者胫神经及腓总神经FA值分别为(0.459±0.091)、(0.467±0.125);健康组患者胫神经及腓总神经FA值分别为(0.517±0.084)、(0.531±0.102),糖尿病组患者胫神经及腓总神经FA值低于健康组(P<0.05)。结论:磁共振DTI技术可定量评估DPN的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损伤情况,为定量分析DPN提供依据。 唐丽丽 吕喆 李梦参 张滨 那曼丽关键词:糖尿病 扩散张量成像 胫神经 腓总神经 各向异性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