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佳

作品数:22 被引量:252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社会稳定
  • 5篇社会稳定风险
  • 5篇风险评估
  • 4篇行政
  • 4篇政府
  • 4篇社会稳定风险...
  • 4篇公共行政
  • 3篇行政学
  • 3篇知识
  • 3篇知识生产
  • 2篇行政学研究
  • 2篇应急
  • 2篇应急管理
  • 2篇语汇
  • 2篇中国话
  • 2篇中国话语
  • 2篇韧性
  • 2篇话语
  • 2篇公共管理
  • 2篇公共管理学

机构

  • 2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21篇吴佳
  • 19篇朱正威
  • 3篇黄杰
  • 1篇吕书鹏
  • 1篇王琼
  • 1篇石佳
  • 1篇张保星

传媒

  • 7篇中国行政管理
  • 2篇江苏行政学院...
  • 2篇公共管理与政...
  • 1篇中国卫生经济
  • 1篇中国党政干部...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学海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甘肃行政学院...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公共行政评论
  • 1篇地方治理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邻避冲突的产生与演变逻辑探析——基于对A煤矿设施当地民众的实证调查被引量:19
2017年
邻避设施推行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产物,其选址过程中频频发生的冲突行为不仅阻碍了公共利益的分配,更加剧了社会稳定风险。本文基于对A煤矿设施开发的实证调研,探索影响当地民众对煤矿设施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及内在关系,进而分析邻避冲突的产生和演变逻辑。研究发现,当地民众认为"利益—风险"分配不公是导致其发起邻避冲突的根源,而影响邻避冲突是否进一步演变的主要因素则是地方政府与当地民众的沟通,及当地民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水平。因此,从利益补偿和风险沟通的双重路径进行策略优化是从源头上预防邻避冲突的核心措施。同时,在面对邻避冲突时,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吸纳多元主体利益诉求的民主协商机制,重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水平,从而中止邻避冲突的进一步演化。
朱正威王琼吴佳
关键词:演变逻辑政府信任风险沟通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法治化建设研究论纲——基于政策文件和地方实践的探讨被引量:17
2016年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近年来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和维稳机制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其机制的良性运转和功能的全面发挥都同其法治化建设的程度密切相关。然而,在当前"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背景下,运行十年有余的"稳评"遭遇到了法律依据不充分等多方面的问题,而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优选方案是推动"稳评"的法治化建设。本文基于相关政策文件和地方实践,对"稳评"法治化建设的理由、实践和路径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论是"稳评"法治化建设的更高目标是立法基础上的有法必依,这有赖于相关"组织保障和落实机制"的建设。
黄杰朱正威吴佳
关键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依法决策法治政府建设
面向治国理政的知识生产:中国公共管理学的本土叙事及其未来被引量:11
2017年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中国公共管理学在研究问题、方法体系、理论价值等层面存在身份归属的模糊性,面临着"缺少关注真实中国问题的学术旨趣,面临管理主义与工具理性的挤压、理论研究碎片化"等知识增长瓶颈。文章认为,跨越中国公共管理学的身份认同困境,不能沉浸于从抽象角度讨论不同学科类型的知识传统,而应直面国家治理的真实情境,依托本土化的治国理政实践建构新型知识形态。同时,中国公共管理学的本土叙事要以"全球化与地方性、传统资源与现代情境、基础学科与多元视角、规范思辨与实证研究"四个维度的辩证叙事为方法论基础,真正构建起以问题为导向的包容性知识范式。
朱正威吴佳
关键词:治国理政公共管理学
社会稳定风险第三方评估:实践进展、现实障碍与优化策略被引量:19
2017年
近年来,为了提高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科学性、专业性,避免政府部门"自己评自己"的问题,部分省市开始尝试第三方评估模式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在当前的政府购买第三方稳评公共服务过程中仍存在诸如治理主体边界模糊,第三方评估制度化、规范化欠缺,评估主体的合法性不足以及评估专家的专业构成较为单一等问题。因此,应从厘清第三方评估的主体权责关系、推进第三方评估的法治化建设、健全第三方评估机构资质的认证机制等几个方面,综合提高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第三方评估的可靠性和公信力,从而为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提供参考。
朱正威石佳吴佳张保星
关键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第三方评估
新时代公共行政学的中国话语:基于“场景—问题”的经验叙事被引量:6
2018年
新时代需要新的公共行政学。在话语制度主义的分析视野中,行政国家的中国叙事包括了"党性"与"人民性"的背景观念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前景话语。立足中国国家治理现实的行政学话语实践,是对行政国家的中国经验进行刻画和形塑。它并非遵照先验的知识逻辑对研究对象进行切割与重组,而是强调知识生产的主体性,并以回应真实问题的经验叙事方式建构公共行政学的中国话语体系。在学科、知识、权力三维互动的意义上,围绕中国场景、中国问题的行政学话语实践,需要以"观念魅力"为表现形式在世界体系中建构和拓展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全球图景。
朱正威吴佳
关键词:行政国家话语实践知识生产
复杂适应性视角下的政府风险治理——以兰州水污染事件为例被引量:8
2016年
传统官僚制组织不能满足风险社会条件下的治理需求,遭遇风险治理的适应性困境。基于复杂适应性的基本逻辑及风险治理过程的视角,对政府风险治理过程中典型的适应性困境进行理论概化,可以建立包括"感知差距、知识差距、结构差距、功能差距"在内的政府风险治理情境差距模型。以该模型为框架对兰州水污染事件中的政府风险治理的情境差距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为适应风险情境的非线性、动态性、整体性、涌现性等特性,需要建立以"强化风险感知、再造风险知识、结构扁平与开放、功能整合与涌现"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风险治理柔性适应模式。
朱正威吴佳黄杰
公共行政的时代之问与知识生产——纪念《把行政学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发表40周年被引量:2
2022年
《把行政学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的发表,对公共行政学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夏书章教授的“呼吁”因应中国改革的需要,促成了中国公共行政学科的恢复与重建,并提出了解决时代问题的公共行政学路径。同时,该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尝试在事实描述、原理分析和话语建构中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行政学。纪念这篇具有学科宣言意义的文章发表40周年,我们应当充分汲取这篇文章的方法论意义,即在回应时代之问的进路中反思公共行政学知识生产的实践性和话语建构方式,并通过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辩证叙事推动差异化、多层次的中国故事丰富和发展公共行政学的一般知识体系。
朱正威吴佳
关键词:公共行政知识生产中国话语
适应风险社会的治理文明:观念、制度与技术被引量:8
2020年
新冠肺炎疫情给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治理体系带来了系统性的冲击。这些冲击超越了财富分配逻辑与传统科层管理思维,并以跨越民主和威权对立的方式赋予政治分野新的内涵。建构适应风险社会的治理文明,需要在风险生产、演化及其防控的意义上重新审视治理体系中的观念、制度与技术。作为现代化的自反性后果,风险的系统效应也推动了公共性的跨边界生长,使得发展与安全相伴相生,以“一体两面”的关系推动着治理理念的演进。在总体安全框架下实现有效制度供给,需要真正建构起迅速回应风险社会治理需求的整体性应急管理体系。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进展,如何实现技术理性与政治逻辑的良性互构,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高度关注的议题。
朱正威吴佳
关键词:风险社会技术逻辑
中国应急管理的理念重塑与制度变革——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应急管理机构改革的探讨被引量:33
2019年
转型秩序内生的复杂社会风险持续不断地对公共治理提出挑战,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着政府重塑治理理念与制度体系。作为公共安全治理新的实践动向,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应急管理机构改革为中国应急管理发展提供了新的观念背景与制度基础。新时代的中国应急管理注重安全与发展的共生共在,强调公共生活中的个体安全体验,并在制度化预期的风险防控中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推向公共安全治理的全过程。同时,专业化、职能化的制度调整方向为应急管理的组织变革与政府再造提供了新的机会。面对这些应急管理的实践变迁,学术研究需要从法制体系重建、预案体系变革、协同联动机制再造、公共治理能力提升等角度展开和拓展相关研究议程。
朱正威吴佳
中国大都市的“灰犀牛式危机”与政府风险治理模式的重塑--基于两个典型案例的分析被引量:11
2021年
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与城市治理能力的相对低下形成了强烈反差,传统的科层制政府组织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系统性风险缺乏足够的感知,导致了以组织失误为深层表征与症结的“灰犀牛式危机”。基于相关文献,本文提出了一个组织视角下的“灰犀牛式危机”发生与演化机理的解释框架,进而运用该框架深入剖析了天津大爆炸和深圳渣土滑坡两个案例,全面地揭示了组织失误(包括审视失误、整合失误、激励失误和学习失误四种类型)的体现,并论证了组织失误是当前我国大都市“灰犀牛式危机”发生的重要根源。本文强调治理大都市的“灰犀牛式危机”离不开政府风险(危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其本质是政府风险治理模式的重塑。而且,在思考如何标本兼治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治理层面,而应当迈向政府风险治理的政治学。
黄杰吴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