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洋辉 作品数:9 被引量:101 H指数:6 供职机构: 成都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薯蓣皂苷对脓毒症大鼠肾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2024年 目的 探究薯蓣皂苷对脓毒症大鼠肾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和穿刺法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6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薯蓣皂苷低、中、高剂量组(30、60、120 mg/kg)和地塞米松组(阳性对照,10 mg/kg),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造模15 min后,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给药24 h后,检测大鼠血清中肌酐(Cr)、尿素氮(BUN)、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肾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量,并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薯蓣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血清中Cr、BUN、NGAL、KIM-1、IL-6、IL-1β、TNF-α水平和肾组织中MDA水平、NLRP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中SOD活性和Nrf2、HO-1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薯蓣皂苷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薯蓣皂苷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情况相似,上述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薯蓣皂苷可能是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NLRP3炎性小体,实现对炎症因子表达和氧化应激的抑制,从而发挥对脓毒症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申翔 徐尚刚 黄洋辉 罗斌 周裕丰 梁隆斌关键词:薯蓣皂苷 脓毒症 肾损伤 血清MMP-2,AFP与MELD评分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转归情况将90例HBV-ACLF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MP-2,AFP水平与MELD评分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MMP-2、AFP水平与MELD评分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清MMP-2水平及MELD评分均高于生存组,而血清AFP水平则显著低于生存组(P<0.05)。血清MMP-2水平和MELD评分升高、AFP水平下降是导致HBV-ACLF患者病死率的重要因素(P<0.05)。HBV-ACLF患者血清AFP水平与MMP-2水平、MELD评分均呈负相关,而MMP-2水平与MELD评分则呈正相关(P<0.05)。MMP-2,AFP水平及MELD评分预测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0.846,0.858。MMP-2,AFP水平及MELD评分联合检测的预测敏感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而联合检测的特异度较单独检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MMP-2,AFP水平及MELD评分是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转归的参考依据。 杨君 黄洋辉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终末期肝病模型 多排螺旋CT在胸腹部联合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胸腹部联合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86例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胸腹部联合损伤患者的完整CT影像资料,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其多排螺旋CT图像进行分析,最终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86例患者中,膈肌不连续29例,节段性膈肌不显影14例,膈疝21例,领口征14例,脏器下垂征18例,腹腔脏器上抬征21例,肠壁增厚和/或血肿6例,气腹8例。86例患者中,40例为穿通伤,46例为钝伤(其中20例交通伤,16例高坠伤,10例碾压伤)。手术证实膈肌破裂68例,膈肌未破裂18例。多排螺旋CT诊断右侧膈肌破裂准确率为88.4%,诊断左侧膈肌破裂准确率为90.7%。多排螺旋CT诊断血气胸、肺挫裂伤、纵隔出血、肾及肾上腺损伤准确率为100%,肝、脾、胰腺损伤诊断率分别为96.5%,96.5%,94.2%。结论放射科和急诊科医师均应熟悉胸腹联合损伤的多排螺旋CT表现,并尽可能准确发现膈肌破裂的各种征象,提高诊断准确性。 徐尚刚 黄洋辉关键词:膈肌 多排螺旋CT miR-29a对Dicer基因敲除小鼠心脏重构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29a(miR-29a)对Dicer基因敲除小鼠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将Myh6-Dicer ERT/Dicerloxp/loxp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miR-29a过表达(miR-29a agomir)组和miR-29a阴性对照(miR-29a NC)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玉米油外,其余各组均经腹腔注射他莫昔酚(TMX)溶液诱导建立心肌特异性Dicer基因敲除心力衰竭(HF)模型,miR-29a agomir组尾静脉注射miR-29a agomir 6 mg/kg,连续注射3 d,1次/d,miR-29a NC组尾静脉注射miR-29a NC 6 mg/kg,连续注射3 d,1次/d。末次给药1周后,小动物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左心室功能,记录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脑钠肽(BNP)及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苏木精-伊红(HE)、马森(Masson)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组织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miR-29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纤维化指标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miR-29a agomir组小鼠心肌病理损伤减轻,LVEDD、LVESD、血清BNP、NT-pro BNP水平及心肌组织Ⅰ型胶原蛋白、MMP-9蛋白表达降低[LVEDD(mm):5.78±0.70 vs. 8.68±0.61,LVESD(mm):3.53±0.74 vs. 5.92±0.58,BNP(pg/m L):168.89±30.16 vs. 817.14±84.05,NT-pro BNP(pg/m L):193.02±33.07 vs. 990.36±96.18,Ⅰ型胶原蛋白蛋白:0.73±0.09 vs. 1.26±0.11,MMP-9蛋白:0.77±0.12 vs. 1.29±0.13,均P <0.05],LVEF、FS及心肌组织miR-29a表达水平升高[LVEF(%):78.86±3.93 vs.62.11±3.01,FS(%):45.62±4.01 vs. 27.87±2.63,miR-29a:0.92±0.16 vs. 0.14±0.05,均P <0.05]。结论 miR-29a可抑制心肌特异性Dicer基因敲除HF小鼠的心肌纤维化,减轻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 申翔 梁隆斌 徐尚刚 黄洋辉 罗斌 余明海关键词:心脏重构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紧急输血方案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索严重多发伤所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紧急输血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份严重多发伤所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34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15~20分],且启动紧急输血方案流程(研究组),即入院60 min内输注O型Rh阳性同比例红细胞悬液与新鲜冰冻血浆;选取2010年1月份至2013年12月份严重多发伤所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34例(APACHEⅡ评分15~20分),且启动一般输血流程(对照组),即入院90 min内输注同型不同比例红细胞悬液与新鲜冰冻血浆;2组患者中无Rh阴性血型者,观察2组患者入院后1 h内死亡率、输血相关不良反应、是否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入住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出院死亡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入院1 h内均未发生死亡,未发生输血相关不良反应,2组凝血功能障碍比较[41%(14/34)与50%(17/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MODS,ICU时间,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71%(24/34)与85%(29/34);(14.0±2.7)d与(19.0±3.4)d;50%(17/34)与62%(21/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失血性休克的严重多发伤患者尽早期输注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可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紧急情况下入院最短时间内输注O型Rh阳性同比例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较输注同型不同比例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此外,对严重多发伤所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输注O型Rh阳性同比例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者未出现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 刘晓林 冯启莉 曾麒羽 刘杨 黄洋辉关键词:红细胞输注 血浆 丹红注射液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及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并给予缬沙坦口服,80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每次40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m 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治疗疗程均为一个月。分析两组患者疗效、临床症状积分、肾功能指标(24h尿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检测血清TGF-β1、VEGF、MCP-1、ANGⅡ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倦怠乏力、腰膝酸软、食少纳呆、夜尿清长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UAE、S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U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GF-β1、VEGF、MCP-1、ANG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改善肾脏微循环,保护肾功能,可显著降低血清TGF-β1、VEGF、MCP-1、ANGⅡ水平,缓解病情发展。 王利平 吴刚 廖志敏 赵城志 黄洋辉关键词:丹红注射液 慢性肾衰竭 苯巴比妥钠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HIF-1α、LXA4、ET-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钠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脂氧素A4(LXA4)、内皮素-1(ET-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接诊的8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本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苷肌肽注射液2 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苯巴比妥钠注射液肌肉注射,首次剂量10 mg/kg/次,24 h内可重复给药2~3次,24 h总剂量最高不超过30 mg/kg,之后以5 mg/kg/d的维持剂量,分2次使用,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治疗前后血清HIF-1α、LXA4、ET-1水平、神经行为评分(NBNA)、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智力发育指数(MDI)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P<0.05),原始反射、肌肉张力、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HIF-1α、E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LXA4水平、NBNA评分、PDI评分、MD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有发热、皮疹、肝肾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苯巴比妥钠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明显优于脑苷肌肽治疗,其可有效调节血清HIF-1α、LXA4、ET-1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王明章 贾玲 尹旭 庞军 黄洋辉关键词:脑苷肌肽注射液 苯巴比妥钠注射液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院前及院内溶栓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院前及院内溶栓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将92例急性脑卒中病人根据是否院前溶栓分为院前急救组26例与院内急救组66例。记录两组病人发病后溶栓时间、溶栓后效果。比较溶栓后不同时间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院前急救组溶栓时间早于院内急救组(2.90 h±1.82 h vs 4.10 h±2.47 h,P<0.05);院前急救组溶栓后效果明显,提高有效率(88.5%vs 68.2%,P<0.05)。溶栓后24 h及7 d时,院前急救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院内急救组(P<0.01)。治疗后7d,两组病人Barthel指数显示出差异性(P<0.01),14d差异尤为明显(P<0.01)。治疗24h后两组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前显著下降(P<0.05),但院前急救组更明显(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病人接受院前溶栓可减少延迟时间,提高有效治疗率,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这可能与早期脑血流灌注恢复,减少炎症浸润有关。 徐尚刚 黄洋辉 梁隆斌关键词:溶栓 BARTHEL指数 盐酸纳美芬联合醒脑静对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患者的疗效及血清β-EP,SOD,MD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9 2017年 目的:探讨盐酸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患者的疗效及血清β-内啡肽(β-EP)、超氧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8例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纳美芬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β-EP、SOD、MD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与对照组(79.69%)相比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苏醒后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全身乏力、心悸胸闷、血压下降发生率分别为14.06%、12.50%、32.81%、15.63%、12.50%,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β-EP、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血清SOD水平显著上升(P<0.01),且观察组这3项指标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GG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盐酸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患者可有效减轻机体内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快速苏醒,疗效确切。 黄洋辉 梁隆斌 徐尚刚 朱姝姮 唐时元关键词:盐酸纳美芬 醒脑静 急性酒精中毒昏迷 氧化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