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学英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照射
  • 2篇皮肤
  • 2篇外照射
  • 2篇急性
  • 2篇急性放射病
  • 2篇急性放射性
  • 2篇急性放射性皮...
  • 2篇骨髓型
  • 2篇骨髓型急性放...
  • 2篇放射病
  • 2篇放射性
  • 2篇放射性皮肤
  • 2篇放射性皮肤损...
  • 2篇^192IR
  • 2篇^192IR...
  • 1篇营养治疗
  • 1篇临床救治
  • 1篇救治

机构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2篇刘玉龙
  • 2篇王优优
  • 2篇陈学英
  • 1篇陈炜博
  • 1篇卞华慧
  • 1篇余道江
  • 1篇包明月
  • 1篇戴宏
  • 1篇张玉松
  • 1篇李元
  • 1篇邱梦悦
  • 1篇蒲汪旸
  • 1篇郑旭
  • 1篇刘松涛
  • 1篇黄威威
  • 1篇郭凯琳
  • 1篇刘华江
  • 1篇蔡梅芝
  • 1篇洪秀秀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的营养治疗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通过对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全程救治中的营养治疗,探讨放射损伤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案。方法 在不同救治阶段,对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和监测相关营养指标包括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等,并使用代谢车测定患者静息能量消耗值,为患者制订不同的营养治疗方案。结果 患者入院时(受照后第5天)体重42.5 kg,受照后第172天(首次植皮术后)下降至最低为36 kg,此后逐渐回升,出院时(受照后第383天)体重基本恢复。血红蛋白入院时正常为135 g/L,受照后第172天降至最低为54 g/L,出院时恢复正常;淋巴细胞入院时偏低为0.5×10^9/L,受照后第58天恢复正常,受照后第172天降至最低为0.4×10^9/L,出院时恢复正常。血清白蛋白入院时正常为41.2 g/L,受照后第172天降到最低为25.3 g/L,出院时恢复正常;血清前白蛋白入院时正常为0.22 g/L,受照第248天降至最低为0.04 g/L,出院时基本恢复正常为0.17 g/L。肝功能指标入院时正常,胆红素指标略偏高,进行"全合一"肠外营养后约2.5个月后,肝功能指标和胆红素指标均逐渐升高,经调整营养治疗方案及保肝利胆等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受照后第294、308和342天使用代谢车测得患者的静息能量消耗值,据此确定患者当日热能需要量。结论合理营养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放射损伤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及临床疗效,是放射损伤临床救治的关键手段之一。
陈学英刘玉龙王优优蔡梅芝黄威威洪秀秀赵斯迪
关键词:^192IR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营养治疗
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的临床救治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 通过对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的剂量估算、临床表现和医学处理的总结,探讨类似放射损伤的救治技术和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医护人员询问受照患者的详细病史,进行物理剂量和生物剂量估算,应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动态监测损伤部位的温度改变。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治疗上,全身和局部治疗并重,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步,采取综合措施。给予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功能、营养支持、抗感染、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对症治疗等进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包括镇痛、换药、清创及两次肌皮瓣移植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输注、负压封闭引流(VSD)等。结果 患者全身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为1.51 Gy,物理估算右下肢皮肤最大剂量值约为4 100 Gy,该结果和临床表现一致;患者受照后约40 d平稳进入恢复期;经过378 d的精心救治,右下肢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伤口愈合,但仍存在活动障碍。结论 早期进行局部不均匀照射的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符,结合系统的医学检查指导救治方案的制定;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病程分期不明显,预后较好;局部严重放射性损伤迁延不愈,肌皮瓣移植是治疗的关键,显微外科技术、VSD封闭式引流技术及MSCs输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抗感染、营养治疗及心理疏导对患者全身及局部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刘玉龙王优优余道江戴宏卞华慧陈炜博李元陈学英冯骏超邱梦悦郑旭包明月郭凯琳刘松涛刘华江张玉松蒲汪旸
关键词:^192IR临床救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