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污染与糖尿病的患病率存在统计学联系。为更好地了解这一关系,对探讨颗粒物污染(PM_(10)/PM_(2.5))与血糖水平相关性的研究展开系统综述。在中国知网、万方、Pub Med、Web of Science检索1997年1月至2017年12月国内外关于颗粒物污染与血糖水平关系的研究,同时对参考文献也进行了追溯。共纳入15项研究,多数显示颗粒物污染与血糖水平的升高存在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具体的效应值有所不同。老年人群、女性人群和超重人群是可能的易感人群。目前关于颗粒物污染与血糖水平关系的研究数量仍较少,未来仍需大量研究基于个体水平的暴露数据,更精确地探索不同人群中颗粒物污染与血糖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2013—2015年上海市高温热浪事件对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2015年上海市人群非意外死亡数据、气象数据及空气污染等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基于泊松回归的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GLM),分析上海市2013—2015年间5次高温热浪事件所造成的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结果2013—2015年高温热浪期与非高温热浪期相比,全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8.78%(95%CI:3.69%~14.13%),男性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11.06%(95%CI:4.30%~18.26%),女性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6.83%(95%CI:0.17%~13.94%);65岁以下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11.88%(95%CI:1.66%~23.14%),75岁以上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9.10%(95%CI:3.13%~15.40%),而65~75岁人群高温热浪期非意外死亡风险与非高温热浪期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9.16%(95%CI:1.47%~17.44%),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15.83%(95%CI:4.10%~28.89%),而造成的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精神与行为障碍死亡风险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3—2015年上海市高温热浪事件导致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虽然国内外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分析温度与血压之间关系,但是相关的综述却很少。该文对国内外发表的关于温度与血压之间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进行综述。联机检索数据库包括Pub Med、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CNKI、万方,甄选的方法采用关键词和相关参考文献追溯等途径,收集1980—2016年国内外发表的关于温度与血压关系的所有流行病学文献。共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文献31篇,关注温度对血压影响的研究26篇,极端低温对血压影响的研究3篇,极端高温对血压影响的研究2篇。多数研究证明温度与血压呈负相关关系,部分研究结果发现温度对血压变化的影响存在温度阈值,其中,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在高于温度阈值时,温度与血压才呈负相关关系;另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在低于温度阈值时,温度与血压呈负相关关系,高于温度阈值时,温度与血压呈正相关关系。关于亚人群易感性的分析仍存在争议,需要未来研究进一步予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