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晨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体外
  • 2篇细胞
  • 1篇凋亡
  • 1篇乙烷
  • 1篇人淋巴细胞
  • 1篇体外培养
  • 1篇体外试验
  • 1篇周期
  • 1篇脱噬作用
  • 1篇细胞周期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细胞
  • 1篇氯乙烷
  • 1篇二氯乙烷
  • 1篇二氯乙烷类
  • 1篇
  • 1篇1,2-二氯...
  • 1篇DNA损伤

机构

  • 2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篇王菁
  • 2篇杨军
  • 2篇骆名进
  • 2篇李晨

传媒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1,2-二氯乙烷对体外培养SW620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1,2.二氯乙烷(1,2-DCE)对体外培养细胞周期、凋亡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1,2-DCE染毒0.5或1h,噻唑蓝(MTT)法检测活细胞相对数和相对活力,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MTF法检测发现,随1,2-DCE染毒剂量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细胞相对存活率逐渐降低。与二甲亚砜(DMSO)组比较,染毒0.5h,25、75、100、125、150、175、200μmol/L1,2-DCE组的细胞相对存活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染毒1h,75、100、125、150、175、200μmol/L1,2-DCE组的细胞相对存活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0.5h各组比,175μmol/L组染毒1h的细胞相对存活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殖曲线经标准化拟合后发现,染毒0.5h,1,2-DCE的最适Ic。为89.41μmol/L,95%的可信区间为85.23-93.79μmol/L;染毒1h,1,2-DCE的最适Ic50为87.68μmol/L,95%的可信区间为83.71-91.82μmol/L。FCM法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1,2-DCE染毒1h,25、50、100、150、200μmol/L组的G0/G1期比例降低,25、50、100μmol/L组的S期比例降低,25、50、100、150、200μmol/L组的GJM期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各组均不引起细胞凋亡。结论1,2-DCE能够抑制体外培养SW620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JM期,但不诱导细胞凋亡。
李晨张伟民骆名进杨军王菁
关键词:二氯乙烷类细胞周期脱噬作用
铅致人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作用的人群调查和体外试验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用γH2AX识别抗体流式细胞术研究铅暴露致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DSBs)作用。方法选取某蓄电池厂工人36人为铅接触组,其中高浓度组15人,低浓度组21人;同时选择厂外无职业性铅接触70人为对照组,取外周静脉血提取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H2AX,分析淋巴细胞中DNADSBs水平;不同剂量、时间下醋酸铅染毒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H2AX,分析淋巴细胞中DNADSBs水平。结果高浓度铅接触组DNA损伤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41.76%±28.57%、9.90±3.35,低浓度铅接触组分别为33.18%±30.64%、9.39±4.83,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28%±0.28%、6.95±2.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试验结果显示,染毒1和2h时,除62.5μmol/L外,125.0、250.0、500.0μmol,L醋酸铅染毒组DNA损伤率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染毒剂量的增高,DNA损伤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铅可致人淋巴细胞DNADSBs,流式细胞术检测γH2AX是一种值得运用于检测大样本DNADSBs水平的方法。
骆名进胡小军李晨杨军王菁
关键词:淋巴细胞DNA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