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霞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干细胞
  • 2篇增殖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肝硬化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胆酸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性
  • 1篇胆汁性肝硬化
  • 1篇凋亡
  • 1篇熊去氧胆酸
  • 1篇血清
  • 1篇血清IL-6...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胆汁性
  • 1篇原发性胆汁性...
  • 1篇脐带
  • 1篇脐带间充质干...
  • 1篇周期

机构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5篇周霞
  • 4篇韩英
  • 2篇时永全
  • 2篇王璐
  • 2篇杨琼
  • 1篇杨琼
  • 1篇郭长存
  • 1篇崔丽娜
  • 1篇周新民
  • 1篇侯宇
  • 1篇卢萌萌
  • 1篇候宇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细胞与干...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IL-6水平与UDCA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表达水平,探索其与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疗效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自2013年-2015年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的40例新诊断PBC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收集PBC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临床资料和血清样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IL-6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治疗前PBC患者血清IL-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1);2)PBC患者在接受UDCA治疗后的第3,6和12个月血清IL-6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在第3个月时下降最明显。3)无论是依据Paris I标准还是Barcelona标准,结果显示,UDCA应答者与应答不佳者相比其治疗前血清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373;P=0.409)。但UDCA应答者在治疗3个月时其血清IL-6表达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应答不佳者治疗3个月时血清IL-6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667;P=0.186)。结论:IL-6可能在PBC发病的免疫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尚不能认为PBC患者治疗前血清IL-6表达水平能独立评价UDCA疗效,但是治疗三个月后患者血清IL-6水平下降趋势能够提示PBC患者对UDCA的应答情况。
杨琼王璐周霞时永全韩英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熊去氧胆酸白介素-6
干细胞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分子机制被引量:3
2015年
干细胞是指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是最有治疗潜力的细胞资源,已成为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多种干细胞用于肝脏疾病的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这些干细胞在细胞来源、移植途径及治疗效果等多个方面各有特点,但其治疗肝脏疾病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将对目前已用于肝病治疗的各种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进展进行阐述。
周霞韩英
关键词:干细胞肝病分子机制
LAMP2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索LAMP2分子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首先利用Western blot及QT-PCR技术检测在不同肝癌细胞系中LAMP2分子的表达水平,然后选择一种肝癌细胞系HepG2进行慢病毒转染以建立LAMP2沉默的稳定细胞系HepG2-9455。利用MTT法对比LAMP2沉默细胞系和未沉默细胞系细胞的增殖情况。检测其可能影响的几个关键信号通路分子如PI3K、AKT、NF-κB、ERK等以明确其作用机制。结果:LAMP2在各肝癌细胞系中普遍表达较高,其在正常肝组织中主要分布于胆管周围并且呈极性分布,然而在肝癌组织中LAMP2的定位却发生了紊乱。通过慢病毒构建的稳定细胞系HepG2-9455其LAMP2表达下降了90%,而在下调LAMP2后可以显著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并且在下调LAMP2分子后HepG2细胞的PI3K、AKT和NF-κB分子发生明显下调。结论:LAMP2分子可以通过调节下游的PI3K、NF-κB(pp65)分子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提示LAMP2分子在肝癌的恶性进展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蔡维乐王璐周霞卢萌萌候宇杨琼周新民
关键词:肝癌增殖PI3KNF-ΚB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分离小鼠BM-MSC和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用脂多糖(LPS)和干扰素γ(IFNV)或白细胞介素4(IL-4)刺激巨噬细胞向M1或M2型巨噬细胞极化。利用Transwell小室建立BM-MSC和巨噬细胞非接触式共培养体系,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共培养后,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比例变化情况,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相关分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3a(IL-23a)和M2型巨噬细胞相关分子精氨酸酶1(Arg1)、CD163表达量的变化。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巨噬细胞+LPS+IFNγ+BM-MSC共培养组与巨噬细胞+LPS+IFNγ组比较,M1型巨噬细胞比例显著降低(62.5%±4.6%对比86.6%±6.9%,t=5.034,P=0.0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M1型巨噬细胞相关分子TNFα相对表达量(3.75±0.23对比6.17±0.27)和IL23a相对表达量(2.05±0.16对比4.56±0.37),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1.57、10.57,P值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巨噬细胞+BM-MSC共培养组与巨噬细胞单独培养组相比,M2型巨噬细胞比例显著增高(89.5%±5.8%对比70.1%±6.3%,t=3.924,P=0.0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M2型巨噬细胞相关分子Arg1相对表达量(14.35±1.05对比1.00±0.03)和CD163相对表达量(3.04±0.27对比1.00±0.03)均显著增高,t值分别为21.96、13.14,P值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M-MSC可通过旁分泌作用抑制巨噬细胞由LPS+IFNγ诱导的M1型极化,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
侯宇周霞蔡维乐郭长存韩英
关键词:肝硬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iR-1290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调控作用研究
2016年
目的:探索microRNA-1290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从胎儿脐带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为基础细胞,构建miR-1290模拟物,进行瞬时转染,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miR-1290水平;运用MTT方法观察转染miR-1290后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染色观察转染后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转染后miR-1290表达水平显著升高12.2倍;MTT结果表明,高表达miR-1290相比于阴性对照组(NC组)可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周期检测结果发现,转染miR-1290后,细胞周期G1期从(85.90±1.91)%缩短至(76.35±2.03)%,而S期和G2期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增殖指数(22.75±3.01)相比于对照组(14.10±1.87)也显著升高(P<0.05);凋亡检测结果显示,高表达miR-1290细胞凋亡率(4.9±0.276)%与阴性对照组(8.2±0.891)%相比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290可以提高MSC的增殖能力,延长S期和G2期,并一定程度上抑制MSC的凋亡。
周霞崔丽娜杨琼时永全韩英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