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不同放疗分割方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评价直肠癌术前改良短程放化疗与常规分割放化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可切除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术前改良短程放化疗(A组,30例,30Gy分10次)和常规分割放化疗(B组,30例,45Gy分25次),分别在放化疗后2周和6~8周手术。结果A组和B组病理降期率分别为30%和67%(P=0.004)、保肛率分别为53%和68%(P=0.291)、R0切除率分别为97%和100%(P=0.236)、3年0s率分别为83%和88%(P=0.717)、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0%和7%(P=0.639)、3年远地转移率分别为27%和30%(P=0.774)。两组中有降期及无降期患者3年OS率分别为97%及74%(P=0.016);A组1-3级放射性皮炎、2级放射性肠炎、2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吻合口瘘及伤口延期愈合率与B组相近(P=0.092~0.717)。结论术前改良短程放化疗及常规分割放化疗均可作为可切除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选择方案,且术前改良短程放化疗有治疗周期短、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易接受等优势。
- 罗妍王文玲韩蕾董洪敏王刚王志勇胡银祥张汝一甄运寰王泽军
- 关键词:常规分割放疗
- 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改变
-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阵发性房颤患者环肺静脉消融术后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改变。 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至2010年接受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22-81(58.1...
- 王刚
- 关键词:射频消融左房功能左房结构
-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通过促进细胞焦亡加重放射性心肌损伤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通过细胞焦亡通路对放射性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20只C57BL/6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PD-1抑制剂组;单纯照射组(胸部单次照射20 Gy);照射联合PD-1抑制剂组,每组5只。超声心动测试评价受照后1个月小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室缩短率(FS);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蛋白免疫印迹、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心肌组织焦亡关键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白介素18(IL-18)、IL-1β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照射后1个月,照射联合PD-1抑制剂组的LVEF、FS、SV较单纯照射组下降(t=4.50、27.93、3.11,P<0.05);照射联合PD-1抑制剂组小鼠心肌损伤及纤维化较单纯照射组更明显,心肌胶原容积分数较单纯照射组升高[(2.88±0.27)%vs.(3.81±0.57)%,t=2.90,P<0.05];与单纯照射组比较,照射联合PD-1抑制剂组心肌Caspase-1、Caspase-1 p20、GSDMD、GSDMD-N、ASC蛋白表达量增高(t=3.14、3.22、8.83、20.29、2.79,P<0.05),Caspase-1、GSDMD、ASC的mRNA表达量也升高(t=3.09、2.91、2.53,P<0.05);照射联合PD-1抑制剂组心肌及血清IL-18、IL-1β表达较单纯照射组均升高(t=3.46、3.75、7.58、8.24,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单纯照射组[(38.33±7.92)%vs.(54.70±4.01)%,t=3.29,P<0.05],而CD4+T淋巴细胞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抑制剂可通过Caspase-1/GSDMD促进细胞焦亡,进而加重放射性心肌损伤。
- 赵沙沙吴碧波柏杰王刚王刚王羽刘瑶欧阳伟炜王羽苏胜发
- 关键词:心肌损伤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20例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我国近30年来明显升高,结直肠癌患者确诊后大约50%~60%会出现远处转移[1],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目前,全身化疗成为晚期大肠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化疗疗效仍不令人满意。1971年Folkman教授提出"肿瘤形成依赖新生血管形成",认为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研究热点。
- 闻杨董洪敏张红丽王文玲王刚
- 关键词:晚期大肠癌化疗近期疗效毒副反应
- 预后营养指数评估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预后的价值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400例2013年1月~2018年4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并经病理确诊为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入组患者从手术结束随访至失访、或死亡;计算PNI指数,使用分类变量(χ~2),单向ANOVA(正态分布)或Kruskal-Wallis H(偏斜分布)分析不同PNI组(低值、中值、高值组)之间基线特征的分布差异;使用单变量和广义Cox回归模型评估暴露因素与结果的相关性,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PNI对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预后价值。结果:Cox回归单变量及多变量模型分析发现,PNI与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并行结直肠癌根治切除术的死亡率无关(OR=0. 88,95%CI为0. 78~1. 00);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现PNI与结直肠癌患者死亡为非线性相关,当PNI≤41. 35时,PNI每增加一个单位,患者死亡的风险降低68%;当PNI> 41. 35,即使PNI再增加,也无法进一步降低患者死亡率; PNI中值组累积总生存率显著高于PNI低值组(P=0. 028),在一定范围内(PNI为26~41),PNI是死亡风险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PNI值具有一定预测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价值,PNI在26~41范围是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死亡风险的独立保护因素。
- 周红杞王文玲张汝一董洪敏王刚陈唯唯李国栋
- 关键词:预后营养指数预后
-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后联合新辅助化疗的前瞻性Ⅱ期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31
- 2017年
- 目的 探索术前同步放化疗加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贵州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科收治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为同步放化疗加化疗组。盆腔放疗DT:45 Gy/25次 ,5周,直肠肿块同步加量至50 Gy/25次,5周,放疗每周第1-5天同步5-FU持续滴注,随后行4周期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结束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手术),术后4周再行4周期FOLFOX4方案辅助化疗。对照组40例,为同步放化疗组。盆腔同步放化疗方案同试验组,治疗结束后6-8周行TME手术,术后4周行8周期FOLFOX4方案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率、降期率、R0切除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并发症及观察各组治疗完成情况。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率)分别为20.0%、5.0%(χ2=4.114,P〈0.05);降期率分别为77.4%、55.6%(P〉0.05);R0切除率分别为77.5%和65.0%(P〉0.05)。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6%及11.5%(P〉0.05),3年总生存率、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2.5%和65.5%(P〉0.05)、25.0%和37.5%(P〉0.05)。两组完成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根治性切除术及围手术期全身化疗患者共57例,试验组31例,对照组为26例。接受8周期全身化疗完成率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7.1%及61.5%(χ2=4.985,P〈0.05)。试验组患者发生1-4级急性反应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发生率、伤口延期愈合发生率及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较标准术前同步放化疗能提高近期疗效(pCR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但尚需长时间随访观察及扩大病例数进行进一步临床研
- 李雷蕾王文玲董洪敏王刚罗妍胡银祥王志勇
- 关键词:直肠癌同步放化疗新辅助化疗总生存率
- UGT1A1基因不同表型与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毒副反应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UGT1A1基因不同表型与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毒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部肿瘤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临床分期为Ⅳ期结直肠癌或根治性手术后复发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24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初次行FOLFIRI方案化疗前抽血,提取全血中的DNA,采用PCR技术行UGT1A1基因型检测;接受FOLFIRI化疗方案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者发生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分别采用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分析UGT1A1基因不同表型与FOLFIRI化疗疗效的相关性,分解模型及广义估计方程多应变量回归分析UGT1A1基因不同表型与FOLFIRI化疗毒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共发现3种UGT1A1基因表型,分别为UGT1A1*1/*1(纯合野生型TA6/6型188/24078.3%)、UGT1A1*28/*1(杂合突变型TA6/7型47/24019.6%)和UGT1A1*28/*28(纯合突变型TA7/7型5/2402.1%)。UGT1A1基因型中TA6/7型TA6/6型相比,FOLFIRI化疗无应答风险增加16%,但无统计学差异;本组转移器官>2个的患者中TA6/7型和TA6/6型相比,血液学及非血液学毒副反应发生的风险均增加了9.3773倍(P=0.0079),其中消化道毒副反应发生风险增加了42.8066倍(P=0.0259);本组行FOLFIRI化疗≥4周期的患者中,TA6/7型比TA6/6型的患者发生血液学毒性的风险增加了22.3246倍(P=0.0035)。结论:TA6/6型为我省结直肠癌患者最为常见的UGT1A1基因表型,而TA7/7型罕见;晚期结直肠癌转移器官数超过2个行FOLFIRI化疗的患者中UGT1A1基因TA6/7型较TA6/6型患者血液学及非血液学毒副反应发生的风险均明显增加,其中消化道毒副反应发生的风险更胜。
- 徐宇轩王文玲杨远王刚王刚陈唯唯董洪敏李小凯
- 关键词:结直肠癌UGT1A1FOLFIRI毒副反应
-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根治术后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直肠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长较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以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较多见,约占直肠癌患者的3/4。近年来随着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在晚期大肠癌治疗中取得进步,它们也被用于直肠癌同步放化疗中,至今全球已有5个直肠癌术前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的随机临床研究,
- 李雨鑫王文玲董洪敏王刚李小凯
- 关键词:直肠癌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卡培他滨奥沙利铂
- 局部晚期胃癌放化疗不同联合方式及放化疗转化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 2023年
- 目的:观察分析不能手术局部晚期胃癌放化疗联合的临床疗效及转化治疗疗效,对比不同放化疗联合模式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6月至2020年06月于我院收治的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75例,其中同步放化疗组33例,序贯放化疗(化疗-放疗-化疗)组42例,观察放化疗联合的临床疗效及转化治疗成功率,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客观有效率(ORR)53.3%,疾病控制率(DCR)85.3%,转化手术切除率30.7%;同步放化疗组与序贯放化疗组的ORR分别为66.7%和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转化手术成功率优于序贯放化疗组(36.4%vs 26.2%),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手术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4.3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63.5%,15.4%,同步放化疗组生存优于序贯放化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化手术成功的患者中,R0切除的生存明显优于行R1/R2切除患者(P<0.05)。结论:对于初始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胃癌,联合放化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步放化疗较序贯放化疗明显提高了客观有效率,有提高转化手术切除率的趋势。
- 丁彤董洪敏王文玲王文玲陈唯唯王刚陈望花李国栋
- 关键词:同步放化疗序贯放化疗
- 序贯化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化疗-放疗-化疗(化-放-化)序贯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009年1月-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局部晚期胃癌84例,采用同期对照研究,分为化-放-化序贯治疗组(观察组)44例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均采用DCF(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或FOLFOX4(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方案化疗3~4周期,观察组化疗2周期后开始肿瘤累及区域三维适形放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3DCRT/IMRT),放疗剂量DT(45~50.4)Gy/[(25~28)f·(5~6)w],放疗结束再予相同方案化疗1~2周期。对照组不予放疗。结果:8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65.9%、37.5%,疾病控制率(CR+PR+SD)分别为88.6%、60.0%,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8.6%、65.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0个月、10.0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6.8%vs 32.5%、18.2%vs 7.5%。两组比较,在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临床症状缓解率、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年生存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有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Ⅲ-Ⅳ度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受损发生率相近。结论:序贯化放疗较单纯化疗提高了局部晚期胃癌的治疗有效率,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使部分患者改善了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并未增加治疗毒副反应,是不能手术局部晚期胃癌的较好治疗方案。
- 王琴董洪敏王文玲王刚胡银祥熊慧如刘兴祥
- 关键词:局部晚期胃癌序贯化放疗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