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寅 作品数:31 被引量:102 H指数:6 供职机构: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异病同治理论辨识眩晕感悟 眩晕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现代医学根据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后等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临床中可出现眩晕症状的常见疾病有前庭性偏头痛(VM)、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前庭神经炎(... 孙莉 韩琦 刘寅 项颗关键词:异病同治 眩晕 辨证论治 小柴胡汤在现代眩晕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24年 该文对近年来小柴胡汤在现代眩晕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及分析,发现小柴胡汤治疗现代眩晕疾病有明确的中医理论来源,且可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抗炎、抗抑郁等机制治疗现代眩晕疾病。 王思南 刘寅 王阿慧 孙莉关键词:小柴胡汤 眩晕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梅尼埃病 耳穴压豆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前庭性偏头痛与西医常规治疗的疗效对比,初步验证耳穴压豆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提供新思路,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7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5例,给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变化、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变化和健康状况量表评分变化以评定其疗效及安全性。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眩晕复发情况。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相似。2)治疗前后,治疗组在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健康状况量表评分及随访眩晕复发次数和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耳穴压豆治疗前庭性偏头痛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总疗效相似,但在改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健康状况量表评分方面耳穴压豆治疗优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且能够减少眩晕复发次数、缩短眩晕复发持续时间,远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李冬梅 项颗 孙莉 刘寅 李付成关键词:眩晕 肝肾阴虚证 耳穴压豆 头痛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苓桂术甘汤治疗眩晕病的潜在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苓桂术甘汤治疗眩晕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蛋白质数据库(universal protein,UniProt)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有效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借助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及DRUGBANK数据库获取眩晕病已知靶点,整合分析苓桂术甘汤作用于眩晕病的靶点;采用Cytoscape_v3.7.2软件进行网络可视化及蛋白相互作用分析数据库(STRING)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采用Metascape平台对其进行基因功能和作用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HPA(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对其核心基因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获得苓桂术甘汤有效活性成分103个,关键成分97个,得到预测靶点212个,复方作用于疾病的交集靶点114个,包括白细胞介素-6、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肿瘤坏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等;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发现:生物过程2031个、细胞组分93个、分子功能151个,包括活性氧代谢过程、对脂多糖的反应等;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信号通路304条,主要包括癌症的途径、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苓桂术甘汤的核心活性成分与治疗眩晕病的关键靶点可以紧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苓桂术甘汤在大脑皮层对眩晕病起到治疗作用。结论:苓桂术甘汤治疗眩晕病通过核心靶点--白细胞介素-6、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肿瘤坏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等参与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的调控,可能与调控中枢神经炎症,保护及重塑脑神经和调节脑组织有关。 曹政华 刘寅 孙莉关键词:苓桂术甘汤 眩晕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免疫组织化学 从神论治眩晕中医理论探微 被引量:14 2020年 历代医家将眩晕病的病因责之于风、火、痰、虚、瘀及外感六淫等,并将其不断发展、完善,逐步形成了从风论治、从痰论治、从火论治等多种学术流派。尽管中医古籍中尚未明确记载眩晕病从神论治理论,但诸医家在遣方用药中已有所体现。围绕眩晕病"病位在心脑、从神论治"的新假说进行挖掘和整理,进一步阐述眩晕病的病机和治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孙莉 韩琦 刘寅 项颗关键词:眩晕 神明 脑小血管病相关性头晕/平衡障碍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脑小血管病(CSVD)相关性头晕/平衡障碍患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以期为中医临床诊疗思路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结合医疗记录的方式收集301例CSVD相关性头晕/平衡障碍患者,研究该病各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腔隙性脑梗死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CSVD相关性头晕/平衡障碍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前3位为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和心血管疾病,证型以痰湿中阻较多,占32.89%(99/301),其次为肝阳上亢证,占26.91%(81/301)。痰湿中阻证与高血压病关系密切,肝阳上亢证与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关系密切,瘀血阻窍证与年龄、腔隙性脑梗死、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结论:CSVD相关性头晕/平衡障碍的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痰湿中阻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危险因素是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瘀血阻窍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腔隙性脑梗死、心血管疾病。 李帅 邱严 张水生 艾春玲 刘寅 孙莉关键词:中医证型 头痛息宁颗粒剂治疗偏头痛(痰浊证)的多中心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头痛息宁颗粒剂治疗偏头痛(痰浊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观察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偏头痛患者给予头痛息宁颗粒剂治疗,连续服药4周,比较治疗不同阶段单项中医症状、视觉模拟评分与中医证... 刘寅 关雪 王彦红 曲长春 徐亚文 杨知博 狄彩虹 崔东麟 郝云 靳会民 张林生 曹铭 李秀萍 解淮志 李红强 陈希 项颗关键词:偏头痛 痰浊证 临床药理 前庭性偏头痛遗传学机制与中医体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23年 前庭性偏头痛(VM)是以发作性前庭症状为主并伴有偏头痛特征的一类眩晕疾病。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前庭性偏头痛与中医体质均存在先天遗传性特点,并证实了部分基因或位点的表达与前庭性偏头痛、中医体质分型存在一定关系。本文通过对VM与中医体质分型的遗传学机制进展进行论述,得出VM患者常见中医体质为气虚质、气郁质及痰湿质,推测其可能与VM部分突变位点存在关联,但因目前尚缺少相关证据,仍需大量研究验证。 滕鑫 荆涛 刘寅 孙莉关键词:遗传学机制 基因 中医体质 项颗从神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经验 被引量:1 2022年 项颗教授基于从神论治理论,从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延缓进展的角度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神明之体受损,神机失用,在临证时,应以动态的演变规律来全面客观地着手AD的治疗,补中有施,缓中有急。在从神论治的治疗原则下,或治以填精养神,或治以开窍醒神,或治以补肾安神,或治以养心调神,从而延缓AD的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韩琦 刘寅 艾春玲 项颗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名医经验 病机 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临床观察 2023年 观察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结果:70名符合入选条件的持续体位-感知眩晕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名,两组分别进行前庭功能康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观察组以天麻钩藤饮作为治疗方法,4个星期,观察两组中药证候积分、眩晕残障量表(DHI)、匹兹堡睡眠品质指标(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汉密尔顿忧郁症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忧郁症(HAMD)等指标,分析两组的副作用,并进行安全性对比。结果 观察组中药辨证有效率88.5%,与对照组比较(62.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病人 DHI、 PSQI、 HAMA和 HAMD得分比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类型的 HAMD得分在 DHI和 PSQI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 HAMD得分(P<0.05),而 HAMA得分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天麻钩藤饮对肝阳虚证的临床效果明显,能明显减轻病人的头晕症状、睡眠状态和焦躁。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安全和较好的效果。 滕鑫 刘寅 孙莉关键词:天麻钩藤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