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皓
- 作品数:9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有意思”的叙事——评晓苏《当代小说与民间叙事》
- 2018年
- 晓苏的《当代小说与民间叙事》一书,以中国当代小说中运用民间化叙事策略的作品为研究对象,从叙事立场、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四个维度分析了民间化叙事的基本特征,论证了民间化叙事是使小说获得'意思'和'可读性'的关键因素。该书的创新之处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揭示了民间化叙事的意趣性;二是充分体现了民间化叙事研究的体系性;三是以民间化叙事为基点,重新思考文学史的基本问题,对'重构文学史'具有重大的启示性。
- 李皓
- 关键词:启示性
- 人类命运共同体:《命运之子》的关系建构被引量:1
- 2020年
- 在中国命运之子故事中,命运之子、托问之人与解难之人三者共处在一个不可分割的关系体中。以命运之子为中心,解难之人与命运之子构成了帮助者与受助者的关系,命运之子又与托问之人构成互助的关系。跳出人物关系的框架探求故事的深层隐喻,不难发现,解难之人代表了位于上层的神的形象,命运之子代表了非凡的人即英雄的形象,托问之人代表了位于下层的常人的形象,而将三者串联在一起的则是未“出场”的命运。对英雄和常人而言,他们命运与共,有共同的困境,也有共同的利益,他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显现形式;而神则是命运共同体中的施惠者,他的存在显示出共同体的强大力量。在命运共同体中,三者实际上表现了人与自我、人与他者、人与世界的多元伦理关系。
- 孙正国李皓
- “惟山体”创作的地理基因与地理想象被引量:1
- 2020年
- 邹惟山,四川威远人,当代著名诗人、学者,创作了大量诗歌文赋,是汉语十四行诗、当代"拟寒山体"开创者。邹惟山热爱自然山水,遍游山川大地,其诗文既有清新自然、情感充沛、意境开阔、想象丰富的艺术特质,又饱含浓郁的巴楚风情。本文将邹惟山独创的汉赋、十四行诗及"拟寒山体"统称为"惟山体"诗文,并通过地理基因、地理想象等地理要素,探析其创作的艺术根源、生成机制与创新规律。
- 孙正国李皓
- 关键词:十四行诗艺术特质汉赋文赋地理要素
- 论汉川善书传承人徐忠德的文化个性
- 2016年
- 徐忠德是汉川善书的国家级传承人,论文通过对他的深入研究,来讨论汉川善书的源流、内容与价值。论文结合汉川市文化馆保存的善书资料与学界的相关研究文献,以对徐忠德的访谈为核心,追溯了徐忠德一脉的七代传承谱系,总结其历代传承人的文化共性:以社会传承为主;在善书的内容和形式方面代代相袭;在具体的社会语境中完成传承。以此为基础,论文梳理出徐忠德的文化个性:具有饱满的精神风貌、婉转动听的音色、灵活应变、即兴补充的表演个性;同时在善书案传的故事来源、曲调和唱词以及价值取向三个层面上表现了鲜明的创作个性,为汉川善书的当代发展与创新做出了独特贡献。
- 孙正国李皓吴丹王博
- 关键词:文化共性文化个性
- 新时期以来的邹荻帆诗歌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新时期以来的国内邹荻帆诗歌研究,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邹荻帆诗歌的艺术类型研究,有研究者将其分成哲理诗、讽刺诗、国际诗、抗争诗、南方诗等五大类型,深入探讨其不同类型诗歌的艺术特征;第二,邹荻帆诗歌的整体创作论,研究者将诗人50多年来诗歌创作视为一个艺术整体,分析其整体艺术风貌;第三,邹荻帆诗歌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视野,研究者通过运用多种新的研究方法观照邹荻帆诗歌,发掘其深厚的思想内容与丰富多元的艺术魅力;第四,邹荻帆诗歌的相关性研究,对邹荻帆诗歌在主题、思想内容和艺术性方面的研究较为完整、细致和深入,而比较研究、传播和接受研究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在研究方法、研究视野上也相对单薄和狭窄。
- 卢建飞李皓
- 关键词:艺术类型
- 民间叙事中的圆形结构及其艺术功能
- 2019年
- 圆形结构在民间叙事文学中普遍存在,是一种情节首尾复合、循环往复的结构,具有程式化特点的民间故事集中呈现了其基本形态。民间文学资源在当下的创造性转化,使传统的圆形结构在影视、动漫等作品中得以拓展和延伸,其呈现方式与象征意义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或以个人成长的圆形回归历程塑造英雄形象,或以死后再生的情节来表现圆形时间观。在文本意义之外,圆形结构的聚拢性特征创造了饱满圆熟的审美意味,折射出集体的文化认同。
- 李皓
- 关键词:民间叙事艺术形态艺术功能
- 中国“命运之子”故事的世界性内涵
- 2018年
- 中国'命运之子'故事是AT460和461的混合型故事,包含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的'寻找运气'母题。'命运之子'故事的独特性在于设置了主人公帮助他人代问难题的情节,而中国的难题情节又巧妙地将其设置为三次,表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命运忧患意识,是故事的世界性内涵的集中体现。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中国'命运之子'故事的主人公面临着'问三不问四'的禁忌,他先人后己的选择最终也为自己赢得了幸福,其中所传达的互利共赢观,与当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异构而同质,体现了中国本土文化的普世价值。
- 李皓
- 关键词:母题
- 聚焦前沿 双向互动——学术期刊与民俗学学科发展研讨会综述
- 2019年
- 随着学术研究进程的加速与学术期刊的大力发展,民俗学学科与专业期刊的对话意识也不断增强。2018年6月30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学术期刊与民俗学学科发展研讨会”在桂子山召开,来自《民俗研究》《民族艺术》《文化遗产》《民间文化论坛》《社会科学动态》《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贵州民族大学学报》《长江大学学报》《中原文化研究》编辑部的负责人,民俗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领导,以及媒体记者等50余位代表与会。本次研讨会以“学术期刊与民俗学学科发展”为主题,就推进民俗学学科的发展、推动民俗学专业期刊的繁荣、增进民俗学学科与专业期刊之间的交流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 李皓孙正国
- 关键词:民俗学学科大学学报民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