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雨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血压
  • 2篇衰竭
  • 2篇综合征
  • 2篇氯吡格雷
  • 2篇急性冠状动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弹力
  • 1篇低反应
  • 1篇低反应患者
  • 1篇地平
  • 1篇动态血压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功能不全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肌梗塞后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机构

  • 7篇沧州市中心医...

作者

  • 7篇刘晓雨
  • 6篇贾国伟
  • 5篇孙荣国
  • 4篇马博聪
  • 4篇赵明
  • 4篇张巍
  • 2篇张红斌
  • 1篇董晓彤
  • 1篇蔡美娜

传媒

  • 2篇临床荟萃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替格瑞洛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效果。方法:入选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择期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88例,均在术前服用氯吡格雷600mg负荷剂量,在6~12h内进行肘静脉采取,经过VASP磷酸化分析,筛选出氯吡格雷抵抗患者4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改善氯吡格雷抵抗,实验组使用替格瑞洛改善氯吡格雷抵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达标率66.67%,明显低于实验组1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改善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同时能够降低ACS患者的病死率,同时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有一定积极意义,作为一种十分具有发展前景的抗血小板药物,为ACS患者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贾国伟刘晓雨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氯吡格雷抵抗
替格瑞洛治疗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低反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应用氯吡格雷75mg/d治疗的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493例,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根据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173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氯吡格雷组(n=87)和替格瑞洛组(n=86)。氯吡格雷组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5mg/d),替格瑞洛组将氯吡格雷替换为替格瑞洛(90mg,2次/d)。主要终点事件为治疗3天、7天、30天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次要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3天、7天、30天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6.7±12.5)%、(54.1±12.3)%、(53.2±15.3)%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87.7±14.3)%、(85.4±12.7)、(84.9±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替格瑞洛组MACCE及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而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接受替格瑞洛治疗后能获得理想的抗血小板效果,且替格瑞洛是有效、安全可信赖的药物。
刘晓雨贾国伟孙荣国张巍马博聪赵明张红斌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氯吡格雷血小板聚集血栓弹力描记术
院外管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院外管理模式加以干预后对其预后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研究出院后管理模式期间,对照组(61例):未对患者给予出院管理;观察组(61例):选择院外管理模式给予出院管理;最终就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再住院率以及死亡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下降(P<0.05);同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31.15%)以及死亡率(24.59%)对比,观察组(8.20%)、(6.56%)获得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选择院外管理模式展开出院管理,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再住院率以及死亡率降低方面获得明显效果,从而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好转以及预后改善做出充分保证。
孙荣国韦美玉贾国伟马博聪蔡美娜刘晓雨张巍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预后效果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围术期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ention,PCI)围术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短期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因ACS入院的患者379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替格瑞洛组(n=189)和氯吡格雷组(n=190)。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替格瑞洛组给予负荷剂量180 mg,之后给予标准剂量(90 mg,2次/d)口服治疗。氯吡格雷组给予负荷剂量600mg,之后给予标准剂量(75 mg,1次/d)口服治疗。观察PCI围术期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变化及出院3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资料、临床用药及PCI数据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hs-CRP较术前升高的患者替格瑞洛组63例(33.3%),氯吡格雷组121例(6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CI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概率替格瑞洛组29例(15.3%),氯吡格雷组31例(1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6)。对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替格瑞洛组MACCE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P=0.033)。而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可进一步降低ACS的PCI治疗患者围术期hsCRP升高率,提示替格瑞洛对围术期炎症反应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刘晓雨贾国伟孙荣国马博聪赵明张红斌张巍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
硝苯地平控释片清晨、夜晚服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在清晨、夜晚服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清晨组(n=60)和夜间组(n=60)。清晨组予以清晨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夜间组予以夜间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动态血压结果、昼夜节律变化、血管内皮功能、心脏结构与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夜间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清晨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夜间组的24 h动态血压的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白天平均SBP和DBP,夜间平均SBP和DBP均低于清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夜间组患者杓型血压比例为70.00%,高于清晨组患者的5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end-diastolic thickness,IVST)均较治疗前减小,且夜间组患者的IVST显著小于清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FMD)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夜间组患者的FMD和NO浓度均高于清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以及不良事件。结论相较于清晨服药,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能够有更好地降压效果,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马博聪赵明刘晓雨董晓彤
关键词:硝苯地平控释片动态血压时间治疗学血管内皮功能
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对患者CyP、GDF⁃15、IL⁃18水平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对患者环孢素A结合蛋白(CyP)、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影响及检测各指标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依照患者伴心功能不全程度分为高血压无心功能不全组(A=36)、高血压伴轻度心功能不全组(心功能Ⅰ、Ⅱ级,B=32),高血压伴中重度心功能不全组(心功能为Ⅲ、Ⅳ级,C=22),另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心脏超声检测各组心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因子水平,Spearman检验分析CyP、GDF⁃15、IL⁃18与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B、C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较A组和对照组显著增大,LVEF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对照组LVEDD、LVESD、LAD、IVS、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总抗氧化能力(T⁃AOC)、B型脑钠肽(BNP)、IL⁃6、CyP⁃A、CyP⁃B、GDF⁃15、IL⁃18水平均显著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A、B、C三组随着患者心功能不全程度加重各指标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CyP⁃A、CyP⁃B、GDF⁃15、IL⁃18与LVEF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机体炎症因子、CyP、GDF⁃15、IL⁃18水平明显升高,并与心功能障碍程度存在明显关系,临床上应注意观测CyP、GDF⁃15、IL⁃18水平变化,以预防和降低高血压患者心功能损伤的发生。
刘晓雨贾国伟孙荣国赵明张巍
关键词:心功能不全
院外规范化管理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院外规范化管理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16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常规管理组和规范管理组,每组80例,常规管理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规范管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院外规范化管理干预,采用生存质量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随访1年,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干预后1、3、6、12个月的遵医依从性。结果干预前,常规管理组和规范管理组患者的SF-36得分基本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规范管理组患者SF-36得分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管理组患者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管理组与常规管理组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得分干预后1个月[(61.52±6.51)分vs(68.13±6.72)分]、3个月[(76.59±7.84)分vs(69.31±6.99)分]、6个月[(84.32±8.59)分vs(72.34±7.54)分]和12个月[(87.31±8.62)分vs(75.32±7.72)分]比较,规范管理组遵医依从性得分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外规范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塞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的遵医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减少1年内不良心血管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贾国伟刘晓雨孙荣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