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文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图
  • 2篇多焦
  • 2篇多焦视网膜
  • 2篇多焦视网膜电...
  • 2篇视功能
  • 2篇视网膜
  • 2篇视网膜电图
  • 2篇手术
  • 2篇网膜
  • 1篇眼手术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闭角型
  • 1篇原发性闭角型...
  • 1篇手术前
  • 1篇手术前后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并发
  • 1篇术后并发症
  • 1篇术前
  • 1篇术前后

机构

  • 4篇天津市眼科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裴文
  • 2篇周南
  • 1篇孟宪锐
  • 1篇汤欣
  • 1篇赵堪兴
  • 1篇左彤
  • 1篇郑日忠
  • 1篇王小强
  • 1篇李爱萍
  • 1篇王思慧
  • 1篇姜浩
  • 1篇陈颖
  • 1篇孙蔚
  • 1篇王雁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1999
  • 1篇199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改良睫状体缝合复位术与传统睫状体缝合复位术临床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评价改良睫状体缝合复位术与传统睫状体缝合复位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离断的临床效果,为优化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取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间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手术治疗的外伤性睫状体离断患者23例,分为2组。传统组11例,改良组12例,传统组行传统睫状体缝合复位术,改良组行改良睫状体缝合复位术,即巩膜瓣下小切口放液行连续缝合复位方法。比较两组术后睫状体复位情况、眼压及视力,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疗效。结果传统和改良睫状体缝合复位术术后复位率分别为90.9%(10/11)、100%(12/12),两组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周时眼压较术前均有明显回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传统组t=-12.34,P〈0.01:改良组t=-11.85,P〈O.01),但两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P〉0.05)。两组术后2周时视力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传统组t=-5.27,P〈0.01;改良组t=-5.89,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P〉0.05)。结论传统的睫状体缝合复位术和改良的睫状体缝合复位术均能有效复位睫状体,眼压、视力等指标均有改善,但改良术式较传统术式操作相对简化,应用范围更宽,效果确切。
王小强裴文汤欣姜浩陈颖
关键词:睫状体脱离复位术
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混浊分析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了解和掌握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RK)后发生角膜混浊(Haze)情况并评价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应用NIDEKEC-5000型扫描型准分子激光治疗的3896只眼发生2级以上Haze者做为分析对象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两年随访发现:术后曾发生明显角膜混浊者31只眼(0.79%),平均等效球镜-7.34±1.14,散光1.52±1.35。96.77%为双眼同时发生,70.96%伴有屈光度的回退、对药物治疗敏感者51.61%,余需手术治疗。结论:PRK术后角膜混浊发生具有一定临床特点:多发生于年轻患者;以男性为多;以双眼同时发生居多;且大部分伴有屈光度回退并与术前屈光度和散光度成正相关,
王雁赵堪兴左彤裴文李爱萍
关键词:角膜切削角膜混浊准分子激光术后并发症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3
1995年
为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危险因素,对103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95例非青光眼对照者进行了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发现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青光眼家族史、脾气暴躁及易激动、近距离用眼职业和高血压病,未发现吸烟、饮酒、糖尿病、近视眼和ABO血型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有统计学联系。
郑日忠王思慧孙蔚孟宪锐裴文
关键词:青光眼病例对照研究病因流行病学
多焦视网膜电图对钝伤性睫状体分离眼手术前后视功能的评价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研究钝伤性睫状体分离眼手术前后各部位视网膜功能,探讨睫状体分离眼视功能损害机制,为治疗及手术方法的选择与改进,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VERISscience TM4.2多焦电生理系统对43例钝伤性睫状体分离眼术前术后及对侧眼进行mfERG检测,以mfERG一阶反应N1波、P1波的振幅密度、潜时为分析指标,对不同视网膜区域包括6个离心度,中心凹、黄斑区、黄斑外区进行检测.对视力与mfERG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钝伤性睫状体分离组患眼手术前后的mfERG比较:N1、P1波振幅密度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潜时较术前缩短,在6个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钝伤性睫状体分离组患眼术后与对侧眼的mfERG比较:患眼在6个环的N1、P1波振幅密度较对侧眼降低,潜时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彩色三维立体地形图直观的显示与黄斑病变相对应的功能异常.术后视力与术前mfERG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术前视力与术后mfERG存在等级相关(P〈0.05).结论 mfERG能对钝伤性睫状体分离眼视网膜功能进行定位定量测量.
裴文周南
关键词:多焦视网膜电图视功能
多焦视网膜电图对外伤性黄斑裂孔手术前后视功能的评价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研究外伤性黄斑裂孔手术前后视网膜功能,探讨外伤性黄斑裂孔视功能损害机制,为治疗及手术方法的选择与改进、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应用VERIS scienceTM4.2多焦电生理系统对23例(23只眼)外伤性黄斑裂孔眼手术前、后进行mfERG检测,以mfERG一阶反应N1波、P1波的振幅密度、潜时为分析指标,对不同视网膜区域包括六个离心度,中心凹、黄斑区、黄斑外区进行检测。对视力与mfERG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外伤性黄斑裂孔手术前后的mfERG比较:黄斑裂孔术后N1、P1波振幅密度较术前提高,只有N1波在黄斑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心凹处潜时延长,黄斑区潜时缩短,只有N1波在中心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裂孔术后视力与mfERG反应密度的相关分析,二者存在正向相关rs=0.735,P=0.015。结论 mfERG能对外伤性黄斑裂孔眼视网膜功能进行定位定量测量。
裴文周南
关键词:多焦视网膜电图外伤性黄斑裂孔视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