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
- 作品数:23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论徐上瀛《溪山琴况》的音乐表演艺术观
- 2014年
- 明代徐上瀛《溪山琴况》是古代琴乐批评的集大成之作,其中融合了儒、道、释三家美学思想和审美品味,成就了《琴况》在历代琴乐批评中的顶峰地位。《溪山琴况》侧重谈论古琴表演中心、手、弦、音如何协调统一的'和'的问题。《溪山琴况》中的'和'从形而上的琴之'道'转向了'形而下'的琴之艺,即从理论走向了实用,从清谈变为实践。这是琴史上划时代的一次转型,为历来视'琴'为圣物、神器的音乐思想带来了世俗化的转变。其指、弦、音、意两两相和的'三和'观注重'心'的作用,提倡一种琴手合一,指达音声、心音同步的理想境界,不仅为古琴表演从实践上作出了详尽的指导,而且对表演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进行了解说,在很大程度上从音乐表演的角度进行了理论指导,成为古琴可供指导实践的经典教材。
- 刘莉
- 关键词:《溪山琴况》
- “乐之为体以心为主”——论嵇康的乐象观
- 2011年
- 乐象是嵇康音乐美学探讨的主要问题。关于乐象,嵇康有着独到的见解。同样是强调心的功能和作用,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乐象观认为音乐的内容是确定的,欣赏主体不能随意更改音声特定的道德教化内容,强调以正心、德心去驾驭音声,心是不自由,由于带有一定的社会功利目的,因而没有进入音乐的世界。以庄子为师的嵇康在"心斋"的基础上提出"乐之为体以心为主",强调心的自由驰骋,心象是模糊、变化无常的。乐音的和谐振动激发出欣赏者心中潜藏的情感体验,达到音声与人的合而为一,进入了审美的境界。
- 刘莉
- 关键词:乐象音乐意象
- 阮籍《乐论》音乐美学思想的再评价被引量:3
- 2012年
- 阮籍《乐论》表面看是对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继承,实际是对它的背离和颠覆。它从道家的自然观立论,以音乐的自然之和来区分雅郑之别,颠覆了雅俗纷争背后的伦理教化根基;以风格为音乐的特征,破解了儒家赋予音乐的政治属性;又从玄学汲取养分,立足于个体心性的和谐,探讨了音乐在个体全身养气中所起到的作用,背离了儒家君子德行培养的音乐价值观。其音乐美学思想上承道家思想,中取玄学人本精神,下为嵇康《声无哀乐论》挣脱伦理道德束缚,为后世音乐的独立发展铺平了道路。
- 刘莉
- 关键词:人本精神
- 论嵇康“和声无象”观对儒家乐象论的批判被引量:2
- 2010年
- 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了"和声无象"的观点,批判了儒家功利主义的乐象观。"和声无象"否认的象乃是特定的象,特指儒家人为附会在音乐上的盛衰吉凶之象、功德之象和主体心象,目的是剥离附会在音乐上的谶纬迷信、道德教化和主体情感内容,反对儒家把音乐作为统治工具而神秘化,反对比德式的音乐解释方式,反对打着情感之名进行教化之实的功利主义乐象观。只有剥离音乐中人为附加的特定的象,才为音乐欣赏走向审美想象奠定了基础,为人们驰骋心象,感知音声之美,获得审美愉悦开启了心灵自由之门。
- 刘莉
- 西部一位音乐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历程分析
- 2007年
- 一、对乌鲁木齐一位音乐教师的访谈(一)访谈时间:2007年6月3日。(二)访谈地点: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琴房。(三)访谈对象:牛媛媛,女,31岁。
- 刘莉
- 关键词:音乐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小学教师访谈教师职业师范院校
- 唐宋诗词中羯鼓的审美特征探究
- 2023年
- 羯鼓来自西域,是龟兹乐的代表打击乐器,曾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它经丝路传入中原地区后,在隋唐时期盛行一时,宋代衰落后逐渐失传。唐宋诗词中保存了大量羯鼓的现场演奏实录,剥离掉观者审美经验的主观感受,我们能够“还原”羯鼓的历史原貌,再次感悟其独具的艺术魅力。欣赏者审美经验视角下的羯鼓展现了其在传播过程中的接受程度。羯鼓的音色“焦杀鸣烈”宛若春雷之鸣,节奏急促如同疾风骤雨,呈现出优美、和谐的动态之美,能营造出雄伟壮阔、气势宏大的氛围和意境,具有独有的审美特征。羯鼓在传统文化河流里浮浮沉沉,究其兴起与盛行之根本原因,与羯鼓自身的特性有关,也与人们的审美趣味相呼应。
- 刘莉
- 关键词:羯鼓审美特征
- 论嵇康的和声观
- 2009年
- 嵇康的和声观是《声无哀乐论》的核心。他从审美客体、主体及乐音本身来探讨和声问题,指出音乐的本质是"和",它源自"自然之和",人们在"自然之和"的基础上,运用"和比"的音乐手法创造了乐音和谐的组合规律,满足了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音乐的根本在于具有平和人心的功能,音声的和谐在于音乐和人之间的相互愉悦。和谐音乐的最高境界是美善合一的"至和"与"太和"境界。
- 刘莉
- 关键词:声无哀乐和声
- 传承中华美学精神下的葫芦丝教学方法探究
- 2022年
- 在新时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倡导下,中国传统乐器走进课堂已经逐渐成为不争的事实。葫芦丝作为我国简单易学的乐器理所当然地成为小学音乐课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葫芦丝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质和多样化的发展,还可以让学生们随时演奏并且在快乐中学习。要想让学生学好并掌握葫芦丝的演奏方法,就要在教学实践中科学设置教学课程,因材施教、周密计划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通过情境教学、兴趣教学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葫芦丝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刘莉刘珊珊
- 关键词:葫芦丝教学方法
- 审美文化视域下的新疆维吾尔族纳格拉鼓乐研究
- 2017年
- 丰富的节奏和律动是维吾尔族歌舞最为耀眼之处,而纳格拉鼓乐节奏鲜明,发声高亢、激越,在民俗、节日、婚庆中起着召唤、聚集和引导功能,对形成地域色彩浓郁的音乐风格起着决定作用。纳格拉鼓乐是一种植根于沙漠的绿洲文化,点亮生命活力、释放审美快感的乐感文化,同时也是一种苦中作乐、超越苦难的狂欢文化。这种审美文化存在于新疆独特的生态环境中,源自于维吾尔民族的审美心理,表现为一种迥异于其他民族的审美意识。
- 刘莉崔斌
- 关键词:律动乐感狂欢
- 音乐教育理论体系及音乐实践方法探析——评《论音乐教育》被引量:2
- 2018年
-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类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它们拥有各自的艺术内涵和表象特点,音乐便是其中一种十分独特的艺术形式。音乐的起源悠远,几乎与人类的历史相同,但其实音乐教育的起源也并不比音乐的历史短太多,几乎是同时产生的。音乐教育的产生,说明人类开始逐渐意识到音乐中包含的情感、社会功能等内容是可以作为一种知识进行传播和传承的,于是人们开始进行音乐教学。
- 刘莉
-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育理论体系艺术形式艺术内涵社会功能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