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婷婷
- 作品数:13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深度学习结合压缩感知技术改善屏气三维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可行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DL)结合压缩感知(CS)技术在屏气三维磁共振胰胆管成像(3D MRCP)图像质量改善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3至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上腹部3D MRCP检查的患者68例,3D MRCP序列包括CS组,加速因子为24(CS-24);DL-CS组,加速因子分别为24(DL-CS-24)、33(DL-CS-33)。测量3组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度(C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的整体图像质量、背景抑制、伪影、各级胆管及胰管可见性进行主观评价。采用卡方检验和Friedman检验分别对3组序列图像中不满足诊断图像数量与主客观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L-CS-33组的扫描时间为9 s,较CS-24组和DL-CS-24组的扫描时间13 s缩短约31%。DL-CS-33组68例患者的图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CS-24组7例患者的图像不满足诊断要求,DL-CS-24组4例患者的图像不满足诊断要求,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L-CS-33组和CS-24组的SNR、CR、CNR,整体图像质量、伪影、各级胆管和胰管的可见性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L-CS-24组的SNR、CR、CNR,肝内胆管、主胰管以及整体图像质量均好于CS-2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当加速因子均为24时,与CS技术相比,应用DL-CS技术在不改变图像扫描时间的情况下,改善了屏气3D MRCP图像质量。DL-CS技术结合高加速因子33,在确保整体图像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扫描时间,可提供快速的屏气扫描方案。
- 袁野张雨李函宇张道恩杨婷婷李真林夏春潮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胰胆管成像压缩感知
- 结核感染的实验室方法联合应用研究
- 杨婷婷李冬冬丰姝王婷婷苟瑜陶传敏
- 严重急性肾损伤患者远期慢性透析和死亡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究需要接受急性肾脏替代治疗(RRT)的严重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远期预后并分析其相关预测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302例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始并在院成功停止RRT的AKI患者,对其进行长期随访,随访首要事件为开始慢性透析,次要事件为全因死亡。采用COX回归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中位随访时间48.2个月,最终有20例(6.6%)开始慢性透析,56例(18.5%)死亡。与远期慢性透析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1)慢性肾脏病(CKD)(HR=26.199,95%CI为8.266~83.032);(2)除去肾脏得分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HR=1.397,95%CI为1.163~1.678);(3)复合病因(HR=2.712,95%CI为1.047~7.027)。与远期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恶性肿瘤史、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史、去肾CCI、肾小球肾炎病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严重AKI可能导致远期慢性透析及死亡,重视预测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对高危患者严密随诊,可能会改善预后。
- 杨婷婷韩梅苏白海刘强林丽萍孙偲
- 关键词:肾脏替代治疗远期预后
- 急性肾损伤患者停止肾脏替代治疗的参考指标:传统与新兴被引量:3
- 2016年
- 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的临床危重症,肾脏替代治疗(RRT)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在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制定的2011版AKI指南中指出,当肾功能已恢复至足够满足机体需求或RRT不再与治疗目标一致时,可停止RRT,但具体停机参考指标并不明确。现就传统指标如尿量(>400mL/24h)、血肌酐(SCr,下降趋势)、肌酐清除率(CCr,>20mL/min)以及新兴生物标志物如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NGAL)、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白细胞介素(IL-6、IL-10)、肾损伤分子-1(KIM-1)、犬尿酸等用于AKI患者的RRT停机指导进行综述,并强调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性。
- 杨婷婷韩梅苏白海
-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肾脏替代治疗
- 人工智能在眼底病全程管理中的革新与挑战
- 2024年
- 人工智能(AI)在眼底病全程管理中展现出革新价值与广泛应用潜力,但也面临临床转化、数据质量、算法解释性、跨文化适应性等挑战。AI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眼底病中,实现高效筛查、精确诊断、个性化治疗建议及预后预测。然而,AI对大规模、高质量、多样化的数据集需求与现有研究数据局限性之间的矛盾,以及黑箱模型的可解释性问题、医生与患者接受度、算法普适性等挑战,阻碍了其在眼科临床的广泛普及。为应对这些挑战,研究者们正探索采用联邦学习、标准化数据收集、前瞻性试验等方法,提升AI系统的稳健性、可解释性和实用性。尽管存在挑战,AI在眼底病管理中的优势显著,包括提升筛查效率、辅助个性化治疗、揭示疾病新特征及制定精准治疗策略,并通过5G、物联网等技术推动远程医疗发展。未来研究应继续解决现存问题,充分发挥AI在眼底病防治中的潜力,推动眼科服务迈向智能化、精准化、远程化,以满足全球眼健康需求。
- 张明廖祺杨婷婷
- 关键词:人工智能眼底眼疾病疾病管理远程医学
- 探讨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BcrAg)对HBV感染自然分期的价值
-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BcrAg)在HBV感染自然分期中的水平,分析其与HBV 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其对HBV感染自然分期的价值.方法 收集从2015年至2016年...
- 赵艳华饶郴丽丰姝苟瑜王婷婷李冬冬杨婷婷魏斌陶传敏
- 四川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观察四川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特征,评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对其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首次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ROP患儿156例306只眼纳入研究。根据抗VEGF药物的种类不同,将患儿分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组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组;根据患儿就诊路径不同,将IVC组分为院内组和转诊组。治疗后门诊随访至病变退行(血管退化或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或再次入院治疗,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若发现病情复发或进展,则再次收治入院并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选择抗VEGF药物、视网膜激光光凝或手术治疗。总结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临床特征:性别、出生胎龄(GA)、出生体重(BW)、吸氧史等;病变情况:ROP分期、分区、是否有附加病变等;治疗情况:治疗时间、首次抗VEGF药物治疗时矫正胎龄等;预后:是否再治疗、再治疗时间、再治疗方式等;不良事件:角膜水肿、晶状体混浊、眼内炎、视网膜损伤等局部不良反应以及与治疗相关的全身不良反应。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156例ROP患儿306只眼中,男性74例(47.44%,74/156),女性82例(52.56%,82/156);均具有出生时吸氧史。患儿GA为(28.43±2.19)(23.86~36.57)周,BW为(1129±335)(510~2600)g,首次抗VEGF药物治疗时矫正胎龄为(39.80±3.04)(31.71~49.71)周。均诊断为1型ROP,包括急进型ROP(A-ROP)26只眼(8.50%,26/306),Ⅰ区病变39只眼(12.74%,39/306),Ⅱ区病变241只眼(78.76%,241/306)。患儿确诊后于72 h内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其中行IVR治疗68例134只眼(43.79%,134/306),行IVC治疗88例172只眼(56.21%,172/306)。IVC组患儿中,院内组34例67只眼(38.95%,67/172),转诊组54例105只眼(61.05%,105/172)。仅一次治疗后好转279只眼(91.18%,279/306),�
- 刘桂娜胡明蒋安娜梁莉聪杨婷婷陆方
-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血管生成抑制剂疗效评价
- 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亚型报告的国际新命名专家共识解读被引量:8
- 2022年
- 随着眼底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多模式影像新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新命名系统对于指导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由视网膜专家、眼底读片专家以及眼病理学家组成的nAMD研究组经过反复讨论并达成共识,在原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病理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及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等新型影像和当前的病理认识,建立了nAMD亚型和相关病变的新命名,以帮助眼底病医师对各种不同表现nAMD患者进行分组和研究。该共识提出术语“黄斑新生血管”,并将其分为1型、2型、3型;同时针对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出血、纤维化、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等黄斑新生血管相关病变进行了命名。这一新命名有助于改善不同研究之间、临床诊疗上的沟通,在读片中心和研究者之间建立标准定义和术语,将进一步推动眼底病医师对nAMD的认识和交流。
- 杨依柳杨婷婷陆方黎晓新
- 综合性医院HIV/AIDS患者的梅毒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 石明巧黄曦悦杨婷婷李冬冬王婷婷陶传敏
-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评估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心功能中的价值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在评价CKD患者心功能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以慢性肾脏相关疾病为主诊的住院患者567例,按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为6组,结合患者心功能分级,分析其血浆NT-proBNP水平与肾功能、心功能的相关性以及CKD患者诊断心功能衰竭的截断值。结果 CKD患者心功能越差,血浆NT-proBNP质量浓度越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越低,血浆NT-proBNP质量浓度越高,且两者间呈负相关(r=-0.529,P<0.01);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在CKD不同分期的患者中诊断心功能衰竭的NT-proBNP界值分别为G1:119.5ng/L,G2:168.5ng/L,G3a:300.5ng/L,G3b:1 019.5ng/L,G4:2 777.5ng/L,G5:3 640.5ng/L。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受肾脏功能影响,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存在负相关,建议对CKD患者应用NT-proBNP进行心脏功能评估时,应考虑采用不同的界断值。
- 宋昊岚杨婷婷李贵星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心功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