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 作品数:32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前期创造社期刊创办与郭沫若早期的文学创作被引量:1
- 2008年
- 郭沫若独特"球形"天才的成因,除了与自身的性格、学识有紧密的联系外,还与前期创造社期刊的创办有着紧密的关联。正是前期创造社期刊的创办使得郭沫若有机会涉足于文学批评、外国文学翻译、小说创作、戏剧编写等文学的各个领域,另外《创造周报》也扩大了郭沫若《女神》在当时文坛的影响。
- 张勇
- 关键词:《创造周报》
- 《创造周报》与郭沫若文坛地位的确立
- 2007年
- 《女神》与郭沫若文坛地位的关系,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中的结论大都与历史真实出入较大。郭沫若在现代文坛地位的确立,是“合力”所致。其中《创造周报》起的作用更大。《创造周报》强化了郭沫若在创造社的领袖形象,使郭沫若与新文坛形成新型的对话关系,扩大了《女神》和郭沫若的影响。
- 魏建张勇
- 关键词:《创造周报》文坛中国现代文学史《女神》领袖形象创造社
- 20年代初文学期刊的文化市场意识的一种表现——以前期创造社期刊为例
- 2008年
- 以《创造》和《创造周报》为代表的前期创造社期刊是我们以往研究创造社的空白点,而这两份期刊编辑者的文化市场意识更是被我们所忽略。本文主要从对现代期刊文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五四"文坛权威的挑战、对传统文学观念的突破和文化市场卖点的制造等方面对此问题展开详尽的论述。
- 张勇
- 关键词:前期创造社《创造周报》编辑者文化市场
- 前期创造社期刊作者群研究
- 2009年
- 前期创造社作者群与前期创造社期刊作者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虽有交叉,但前期创造社的作者群很小,而前期创造社期刊的作者群却很大,《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的作者群又有很大差别。前期创造社作者群人员的分散聚合的背后体现出了现代文学期刊再生产功能和特征,另外围绕着前期创造社期刊所构成的青年作者群,也形成了鲜明的"集体的文化形式",借此创造社以"异军"的形象迅速突起于"五四"文坛。
- 张勇
- 关键词:前期创造社《创造周报》作者群
- 创造社“异军突起”于……?——由前期创造社期刊作者群的聚散谈起
- 2010年
- 前期创造社作家群很小,但前期创造社期刊的作者群却很大,《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的作者群又有很大差别。前期创造社作者群人员的分散聚合的背后体现出了现代文学期刊再生产功能和现代文学社团"集体文化形式"特征。
- 张勇
- 关键词:前期创造社《创造周报》作者群
- 建国后郭沫若两篇佚作笔名考释被引量:1
- 2011年
- 1956年7、8月间郭沫若在《人民日报》上分别以"龙子"和"克拉克"为笔名发表了《发辫的争论》和《乌鸦的独白》两篇文章,通过对郭沫若以往笔名使用情况的统计与分析以及"龙子"和"克拉克"笔名内涵的阐释,可以看出作为政治人物和文学人物并存的郭沫若的生存状态,进而对如何正确认识建国后的郭沫若给出了合理的解答。
- 张勇
- 关键词:笔名建国后佚作
- 为什么《女神》不收入同时期其他诗作被引量:2
- 2013年
- 《女神》现有的十个重要的版本基本上都是在1921年初版本基础上的删改,回顾《女神》初版本出版的情况可以明显地发现,泰东图书局的出版策略以及市场需求对于《女神》编选内容的选定所造成的重要影响,同时也造成了在《女神》初版本之外大量佚诗的存在,《女神》在泰东图书局的出版既完成了郭沫若创建创造社找寻出版社的初衷,也实现了泰东图书局重新振兴的计划,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 张勇
- 关键词:《女神》诗作
- 创造社“转向”新论被引量:3
- 2003年
- 本文将从无产阶级文艺观的单维突进、阶级意识的产生和阐释中国的焦虑三部分探究创造社"转向"的外部社会原因及造成的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对20年代乃至其后文学发展的模式进行探究。
- 张勇
- 关键词:创造社阶级意识中国现代文学
- 明清小说叙事转换技法谈略——以《金瓶梅》、《红楼梦》为例被引量:2
- 2011年
- 明清小说在叙事转换技巧方面已相当成熟,而且理论上也有了相当建树,提出叙事转换须具有简捷性和隐蔽性的要求。同时,在对一些经典小说的评点中,评点家们通过具象性的描述,总结出几种有别于西方叙事理论的一些概念,如"间三带四"、"横云断岭"等。这些概念形象生动,适应了中国读者的审美阅读习惯。它们的运用,打破了传统叙事的单向性和艺术结构的平面化,建构了一个多线发展又浑然一体的立体艺术空间。
- 张勇
- 关键词:明清小说叙事
- 论前期创造社期刊的创办对中国现代文学进程的影响
- 2010年
- 前期创造社期刊,分别从昭示"五四"文学走向、引导"纯文学"时代到来、加速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进程和文学"公共领域"的形成等方面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进程。另外,前期创造社期刊的编辑者和出版书局的责权不明晰、编辑者之间的分工不清楚、期刊和社团关系认识的偏差以及期刊栏目设置的不足等方面也留给后人很多意味深长的教训。
-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