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彬
- 作品数:30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 从帛书《要》篇看孔子“好《易》”的实质和意义
- 本文拟首先对《要》篇孔子“好《易》”段一些较为疑难或争议较大的词句进行疏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人探讨孔子“好《易》”的实质和意义。
- 刘彬
- 关键词:孔子中国哲学史
- 帛书《衷》篇新释八则被引量:2
- 2010年
- 帛书《衷》篇"天地相率,气味相取,阴阳流形,刚柔成[卦]"言八卦、六十四卦的形成;"用六贛也,用九盈也"言《坤》卦空虚之象,《乾》卦实满之象;"盈而刚,故《易》曰‘直方大,不习,吉’也。因‘不习’而备,故《易》曰‘见群龙无首,吉’也",其中《坤》六二爻辞乃言龙之象;"《无孟》之卦有罪?死,无功而赏",?""当为"不"之误,"有罪不死,无功而赏",才符合《无妄》卦无所期望而有得之义;"武之义保功而恒死,文之义保安而恒穷"之"恒"字,当读为"极",极至之义;"‘见龙在田’也者,德也","德"当训为升闻;"‘夕沂若,厉,无咎’,息也","沂"当训为终止休息之义;"‘飞龙[在天]’,□而上也",缺字可补为"亲"。
- 刘彬
- 关键词:帛书易传
- 清华简《筮法》筮数的三种可能演算被引量:7
- 2014年
- 使用五十六或五十七或五十八根蓍草,在按照《系辞上》大衍筮法"一变"前的步骤,经过"五变"的前提下,可以得出清华简《筮法》筮数九、八、七、六、五、四。六个筮数中,其出现概率规律是,六和七最多,约占三分之二,五和八次之,四和九最少。《筮法》第一至十九节228个三画卦中六个筮数出现频率情况,与其出现概率规律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这是由于《筮法》筮例的选择性,影响了对筮数概率规律的充分表达。
- 刘彬
- 关键词:数字卦
- 帛书《衷》篇“《键》之详说”章新释被引量:1
- 2013年
- 帛书《衷》篇"《键》之详说"章"史记之数书",谓史卜所掌记数术之类的书,指《蓍书》、《坤乾》之类。"君子齐明好道",齐谓知虑敏捷,明谓聪明彻达,言君子知虑敏捷、聪明彻达,乐好大道。"日自见以侍用也",侍,读为待,言以待起用。"首福又皇",首当训为守,言守福而得休美。"龙不侍光而僮",光读为广,大义,言龙不待大而动。"让善之胃也",让善即让禅,为同义重复词语,礼让之义;"善而治",当读为禅而治,即禅让而治,表现了先秦儒家禅让治理天下的思想。"□□人与蠪相以",阙文可补"大",疑为"□[大]人与蠪相以",蠪即龙,以读为似。
- 刘彬
- 关键词:帛书《易传》
- 帛书《周易》“川”卦名当释“顺”字考
- 今本《周易》"坤"卦之名,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皆写为"川"字。廖名春先生认为:"‘川’(实质是巛)是最基本的‘顺’,坤卦本为巛卦,‘巛’就是顺。"认为"川"是"巛"的别写,而"巛"为顺,故"川"当释为"顺",不能释为"...
- 刘彬
- 文献传递
- 《大戴礼记·易本命》象数发微被引量:4
- 2003年
- 本文通过对《大戴礼记·易本命》中一段资料的分析,认为这段资料的言论被置于“易”的境域中,论说者是从易道的高度阐发万物性命之理的,其论说本于古易象数,采用了“义理本于象效”、即“观象系辞”的阐述方式。由此,本文对《易传》“观象系辞”和古籍中“义理本于象数”的学术理路和阐述方式的合理性进行了哲学思考,从“象”的本质入手,给出了其必然理由。
- 刘彬
- 关键词:象数
- 子夏与《归藏》关系初探——兼及帛书《易经》卦序的来源被引量:3
- 2007年
- 孔子弟子子夏了解、掌握《归藏》,在晚年居魏讲学时向弟子传授过《归藏》。战国晚期之初,入魏襄王冢的易学书籍中有《归藏》,应来自于子夏所传习者。帛书《易经》的卦序,表明它应属于《归藏》系统,而其来源也有可能与子夏有关。这些说明,从春秋末至西汉初,在儒家易学的传承中,一直有《归藏》的内容,子夏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 刘彬
- 关键词:《归藏》卦序
- 帛书《衷》篇校札释记
- 马王堆帛书《衷》是一篇重要的易学文献。迄今为止,学者根据原件或照片做出的释文,已发表者约有以下8种:1.陈松长、廖名春《帛书〈易之义〉释文》,文中简称《陈廖》。2.廖名春《帛书〈易之义〉释文》,文中简称《廖甲》。3.廖名...
- 刘彬
- 文献传递
- 子夏易学初探
- 史载孔子弟子卜子夏传《易》,并有著作《子夏易传》传世。对子夏易学的一些问题,学者存有争议。本文对古籍所记载的有关于夏易学的一些资料,作了初步考察,以求对《子夏易传》的作者是卜子夏还是汉人韩婴,以及子夏易学的思想特色,获得...
- 刘彬
- 关键词:古义
- 文献传递
- 帛书《周易》“川”卦名当释“顺”字详考被引量:4
- 2013年
- 考察先秦至唐有关石刻史料和出土易学文献,可以发现:今本《周易》"坤"卦名本不作"坤",而作"顺"。"顺"卦之名自先秦至唐一直被使用,至唐中期方被"坤"完全取代。"坤"作为卦名为后起字,出现于西汉中期,至东汉末还没有被主流易学所使用,到唐中期方被普遍使用,而取代"顺"卦之名。帛书《周易》经传作为西汉初期抄本,其"川"卦之名当释为"顺"卦,而非"坤"卦。学者关于帛书《周易》"川"卦名当释为"顺"的观点是正确的。
- 刘彬
- 关键词:帛书《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