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成
-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论唐·德里罗小说《名》的恐怖主义叙事策略被引量:1
- 2014年
- 恐怖主义是德里罗小说重复再现的母题样式,亦是其重要的叙事策略。本文通过其《名》之解读,探讨"恐怖主义叙事策略"在此小说中所体现的典型特征,具体可归纳为德里罗艺术的"三个爆炸"叙事理论:一是爆炸冲击读者意识,激发读者的强迫性恐惧感,以颠覆走向死亡的美国权力象征;二是爆炸叙事语言,破坏其作为象征系统的交际功能,使之呈现一种持续转喻性、欲望驱动性、走向毁灭性的话语指向;三是爆炸叙事性,解构叙事传统,使其情节结构与恐怖主义阴谋同构;此三者相互连接,平行互动,驱动《名》之非传统叙事延展伸曲,体现了极端弱势群体反对主流权力的一种叙事话语模式。
- 方成
- 后现代小说中自然主义的传承与塑型:唐·德里罗的《白色噪音》被引量:22
- 2003年
- 本文以美国著名后现代作家德里罗的《白色噪音》为例 ,阐释自然主义所蕴涵的决定论、生存论、暴力论观念在后现代文学中的表现 ,探讨十九世纪末美国工业化进程在整个文化层面上所形成的社会商品化、主体心理物质化、大众行为暴力化在后现代小说中的重新塑型模式 。
- 方成
- 关键词:后现代小说自然主义
- 论库特·冯尼克特小说的冷战政治意蕴被引量:1
- 2001年
- 本文通过当代美国作家库特·冯尼克特五六十年代作品的分析,指出冯尼克特对科学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反思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战后国际关系中两大国家集团意识形态对立的政治格局,其作品无论在主题观照还是再现模式上都表现为美国知识分子的“冷战恐惧心态”。
- 方成
- 关键词:小说政治意蕴美国作家观照
- 纳撒尼尔·霍桑与美国浪漫传奇的文化逻辑被引量:3
- 2011年
- 霍桑创作鼎盛时期对自身创作的体裁定义即声称自己的作品是"浪漫传奇"而不是"小说",这为后继美国文学整体之研究埋藏了一个意蕴深厚的课题;本文通过解码霍桑《红字》的诸多"副文本"与"文本边缘踪迹"探讨霍桑的体裁定义的"历史性",发现这一体裁商讨涉及霍桑的艺术表征、文学市场、政治话语三个方面的互文特征:其艺术表征通过介于现实与想象之间的所谓"中间地带",使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文类杂糅,形成作家可以自由操作的"超常手段"或"暗光法",并在"隐藏与暴露"之间自由掌握自我创作的平衡;其文学市场策略是通过对个体与国家政治斗争热点的自辩与炒作,模仿女性作家的故事结构,暗合大众"期待视野";其政治话语是通过文学艺术含沙射影政敌,虚构自我作为白人、知识分子、男性、公务人员(失败的)的政治责任,挪用人类普遍心理中的、虚无的"民族情感纽带"来营造"妥协"与"和谐"的政治氛围,遏制国家走向分裂的严峻现实。这种能够巧妙地言说政治与文学市场的体裁杂糅成为后继美国同类作家的母题与形式创作传统,经过本文挖掘,该传统还可能向后追溯200余年。
- 方成
- 关键词:霍桑体裁文化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