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翔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氨酸
  • 2篇丙氨酸
  • 1篇电子顺磁共振
  • 1篇遗传密码
  • 1篇正电子
  • 1篇正电子湮没
  • 1篇生命起源
  • 1篇水葫芦
  • 1篇顺磁共振
  • 1篇自由基
  • 1篇自由基形成
  • 1篇光学活性
  • 1篇分离纯化
  • 1篇凤眼莲
  • 1篇苯丙
  • 1篇苯丙氨酸
  • 1篇NA
  • 1篇
  • 1篇ESR
  • 1篇L-苯丙氨酸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王文清
  • 4篇丁翔
  • 1篇王孔江
  • 1篇王蕴玉
  • 1篇林峰
  • 1篇赵健
  • 1篇茹炳根
  • 1篇曹慧敏

传媒

  • 2篇核化学与放射...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4
  • 2篇199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2)Na正电子湮没对D-、L-苯丙氨酸不对称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研究22Na正电子湮没与D-、L-苯丙氨酸(Phe)的不对称相互作用。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检测D-、L-两种异构体的升华样品纯度,异构体有一致的吸收曲线。实验数据显示在D-Phe中三重态正电子素o-Ps的寿命τ3和强度I3都比L-Phe的大。D-Phe的τ3值为(1.570±0.033)ns,I3值为(10.107±0.315)%;L-Phe的τ3值为(1.529±0.033)ns,I3值为(8.457±0.379)%。结果表明,正电子在D-Phe中比在L-Phe中形成更多的三重态正电子素,D-Phe和L-Phe的I3比值为1.195。
王文清丁翔林峰王蕴玉曹慧敏
关键词:正电子湮没苯丙氨酸
关于遗传密码起源问题的几点看法被引量:1
1994年
氨基酸与核苷酸之间的密码关系可能来自原始tRNA链(包括识别核苷酸及反密码子)与氨基酸的直接相互作用即原始tRNA识别或第二套遗传密码
王孔江王文清丁翔
关键词:遗传密码生命起源
凤眼莲重金属螯合肽的分离纯化及快速鉴定被引量:4
1993年
本文以凤眼莲为模式植物,研究植物重金属螯合肽的分离纯化及其快速鉴定。凤眼莲放养在含2μg/ml Cd^(2+)的水中诱导13天。组织抽提液在低盐浓度下(0.01mol/L PBS)经Sephadex G-50柱层析,得到一个含Cd的巯基峰,凝胶过滤HPLC表观分子量为10000。将此巯基峰用过甲酸氧化,凝胶过滤HPLC表观分子量降至1300以下,经反相HPLC分析只有一个肽峰。G-50 Cd-巯基峰与反相HPLC肽峰的氨基酸组成相同,均为(Glu/Gln):Cys:Gly=2:2:1。依据重金属螯合肽的通式(γ-Glu-Cys)_n-Gly,可知n=2。过甲酸氧化后,反相HPLC和氨基酸组成偶联分析是鉴定是否为重金属结合肽以及其n值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丁翔王文清姜剑茹炳根王英彦
关键词:水葫芦
光学活性起源的研究——Ⅵ.电子顺磁共振研究^(90)Sr-^(90)Yβ辐照D-和L-丙氨酸不对称自由基形成被引量:3
1993年
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SR)测量技术,研究^(90)Sr-^(90)Y的β粒子辐照D-和L-丙氨酸,产生自由基的不对称作用。实验结果表明,β粒子(左旋电子)优先引起D-丙氨酸的不对称分解。实验在77K下照射,然后在室温下立即用ESR谱测量。该实验说明基本粒子的手征不对称性,通过电弱作用力对氨基酸对映体立体有择辐解,在原初状态(Primary Stage)可被检测到。
王文清赵健丁翔
关键词:ESR丙氨酸光学活性自由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