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理学

主题

  • 1篇第一性原理
  • 1篇第一性原理研...
  • 1篇质子
  • 1篇质子转移
  • 1篇势能曲线
  • 1篇氢键
  • 1篇氢键系统
  • 1篇界面活性
  • 1篇化学活性
  • 1篇激发态
  • 1篇激发态分子内...
  • 1篇非融合
  • 1篇分子
  • 1篇分子间
  • 1篇分子间氢键
  • 1篇分子内
  • 1篇分子内质子转...
  • 1篇NI
  • 1篇CO吸附

机构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李东霖
  • 1篇张喜林
  • 1篇张岩星
  • 1篇刘玉芳
  • 1篇杨宗献
  • 1篇毛建军
  • 1篇董珊
  • 1篇陈志明
  • 1篇魏丹丹

传媒

  • 1篇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非融合五元环和融合六元环吡咯-吡啶氢键系统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机理的理论研究
非融合五元环分子2-(1H-pyrrol-2-yl)pyridine(5-HB)能够比较灵活的形成分子间氢键,而融合六元环分子 10,11,12,13-tetrahydro-9H-quinolino[8,7-a]carb...
李朝正李东霖史亚婷刘玉芳
关键词: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分子间氢键化学活性势能曲线
Ni与钇稳定的氧化锆(111)表面相互作用以及界面活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研究了Ni原子在钇稳定的氧化锆(YSZ)(111)和富氧的YSZ(YSZ+O)(111)表面不同位置的吸附,以及CO和O_2分子在Ni_1(单个镍原子)/YSZ和Ni_1/YSZ+O表面吸附的几何与电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单个Ni原子倾向于吸附在O原子周围,几乎不吸附在Y原子周围,且Ni原子在氧空位上吸附最稳定;2)和YSZ相比,单个Ni原子在YSZ+O表面易发生氧化现象,Ni原子失去1.06 e电子,被氧化成了Ni^+,吸附能力更强;3)被氧化的Ni催化活性大幅下降,大大减弱了表面对O_2和CO等燃料气体的吸附作用.
董珊张岩星张喜林许晓培毛建军李东霖陈志明马款范政权魏丹丹杨宗献
关键词:CO吸附第一性原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