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欢

作品数:11 被引量:133H指数:7
供职机构: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扒鸡
  • 3篇生姜
  • 3篇卤煮
  • 2篇营养
  • 2篇营养成分
  • 2篇食品
  • 2篇贮藏
  • 2篇卤汤
  • 2篇感官
  • 1篇抑菌
  • 1篇营养品质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烧肉
  • 1篇生姜提取物
  • 1篇食品感官
  • 1篇食品感官分析
  • 1篇提取物
  • 1篇天然肠衣
  • 1篇偏最小二乘
  • 1篇偏最小二乘法

机构

  • 11篇渤海大学
  • 4篇山东德州扒鸡...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1篇刘欢
  • 7篇刘登勇
  • 5篇董丽
  • 4篇冯叙桥
  • 4篇刘丹
  • 4篇邓亚军
  • 3篇徐幸莲
  • 2篇戚军
  • 2篇吴金城
  • 1篇谭阳
  • 1篇杨文晶
  • 1篇高娜

传媒

  • 4篇食品与发酵工...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食品科学
  • 1篇肉类研究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4篇2017
  • 7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姜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3
2016年
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为姜科植物姜的鲜嫩茎,属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原产东南亚,国内主要分布于中部、南部以及四川省。早期的药理实验证实生姜具有散寒、止呕、开痰的功效,现代科学证实生姜具有抗衰老、降血脂、促进血液循环以及消炎抗菌等多种药效,同时也是食品和化妆工业的天然原料。本文介绍了生姜中的姜精油、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等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分子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浸提法、压榨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等提取方法,以及生姜生物活性成分在食品、药理、化妆品中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实际展望了生姜加工和活性成分提取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还就生姜生物活性成分提取及应用提出了确定生姜中最具抗菌活性的成分或单体,加快研究开发生姜生物活性成分测定的高精度方法和高效的分离与提纯技术等建议,供相关研发人员参考。
刘丹张程慧安容慧冯叙桥周纷邓亚军张骏龙刘欢
关键词:生姜活性成分
我国天然肠衣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我国是天然肠衣的生产大国和主要出口国,但其发展受到制约。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分析和归纳总结,分别从天然肠衣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3个角度进行分析。同时,主要从兽药残留、细菌污染及动物疫病等方面对影响我国天然肠衣发展的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天然肠衣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刘登勇魏法山高娜刘欢谢文佳
关键词:天然肠衣影响因素
扒鸡卤汤基本营养成分在反复卤煮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被引量:7
2016年
本文通过对反复卤煮过程中扒鸡卤汤的p H、蛋白质、氯化钠、水分、总糖、粗脂肪及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以期为扒鸡老汤基本营养成分形成机制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卤煮次数的增加,新汤水分、氯化钠含量、p H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总糖、粗脂肪含量及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UFA/SFA)显著升高(p<0.05),老汤p H为6.20,蛋白质含量为5 g/100 g,氯化钠含量为3.61 g/100 g,水分含量为90.05 g/100 g,总糖含量为0.39 g/100 g,粗脂肪含量为0.06 g/100 g,UFA/SFA为1.34。综合分析,反复卤煮12次后,指标含量基本无显著差异(p>0.05)。反复卤煮后,扒鸡卤汤逐渐演化为一个成分较为稳定的复杂多组分分散体系;另外,至少卤煮12次后,扒鸡新汤体系与老汤体系接近。
刘登勇刘欢戚军张庆永徐幸莲杜昆宋爱祎
关键词:扒鸡卤汤营养成分卤煮
食品感官分析技术应用及方法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16年
感官分析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产品研发、质量控制、风味营销和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等方面起到强大作用,迅速成为现代食品科学技术及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主要介绍了感官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传统方法,着重讨论其在食品行业的应用以及方法学方面的一些创新。
刘登勇董丽谭阳刘欢
关键词:食品感官分析
反复卤煮过程中扒鸡卤汤物理及感官特性变化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析反复卤煮过程中扒鸡卤汤物理及感官特性变化,以期为扒鸡的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反复卤煮过程中扒鸡卤汤的稳定性动力学指数(turbiscan stability index,TSI)、透射光强度、粒径、浊度、黏度及色差值多个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卤煮次数的增加,TSI值、透射光强度、粒径和亮度值(L*)整体上先降低后基本保持不变,浊度、黏度、红度值(a*)和黄度值(b*)值整体上先增加后基本保持不变。老汤整体TSI值为0.5,透射光强度为0.35%,平均粒径为25.46μm,浊度为1 089 NTU,黏度为0.42×10^(-2) Pa·s,L*、a*、b*值分别为22.63、0.61和6.48。另外,TSI值、透射光强度、色差值、粒径和浊度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反复卤煮后,扒鸡卤汤逐渐演化为一个成分较为稳定的复杂多组分分散体系,老汤经过多年反复使用,体系粒径、浊度和色差值指标最佳,适合扒鸡的加工及其质量标准化控制。
刘登勇刘欢张庆永徐幸莲何羽薇
关键词:扒鸡卤煮卤汤物理特性感官特性
不同贮藏方式对果蔬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6年
果蔬是人体获得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但是果蔬采后依然进行活跃的新陈代谢,导致营养物质的损失,其损失程度和速率主要受到果蔬不同贮藏方式的影响。本文阐述了不同贮藏方式对果蔬营养品质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并从保持营养的角度对不同贮藏方式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果蔬贮藏保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刘欢董丽冯叙桥周纷张骏龙邓亚军刘丹
关键词:果蔬贮藏方式营养品质
生姜在饮品加工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1
2016年
生姜中含有姜酚、姜烯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抑菌、降血糖等多种良好的功效。生姜应用于饮品加工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优势。文中详细介绍了生姜的功效及在饮品加工中的应用现状,并就生姜在饮品加工中现存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措施提出了参考意见。
张骏龙时彩云冯叙桥周纷邓亚军刘欢刘丹
关键词:生姜
扒鸡老卤理化品质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扒鸡老卤的理化品质,并探讨各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取4份不同扒鸡老卤进行理化指标测定,包括粗脂肪、蛋白质、食盐、水分、灰分、pH、色差值、粒径以及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和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结果 4份老卤理化指标中水分、食盐平均含量分别达89.54%和3.62%,食盐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老卤微粒的粒径主要分布在0.92~108.20μm的范围内,TBA值和POV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的最低含量。扒鸡老卤的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94);粗脂肪和POV值呈显著负相关(r=-0.989)。结论扒鸡老卤成分以水分为主,含有粗脂肪、蛋白质、食盐等物质,扒鸡老卤的各成分相对稳定,适合德州扒鸡的加工。
刘欢张庆永董丽刘登勇
关键词:老卤
红烧肉感官描述属性与各分指标测定值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在对我国6种具地域性代表的红烧肉进行感官分析,并建立感官描述词汇表的基础之上,采用仪器分析法分别对红烧肉感官描述属性各分指标进行测定,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红烧肉各感官描述属性与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颜色分析a*值与以红色为主调的词汇(绯红、枣红等)相关性较好,L*值与红润相关性较好;酱香、卤香主要与棕榈酸、茴香脑相关,大料味与草蒿脑、大茴香醛、桂皮醛、苯丙醛具较好相关性;焦糖味与大部分氨基酸相关性较好,酱油味、咸味与鲜味核苷酸具较好相关性;皮的回复性与弹、韧相关性较好,粘聚性与胶黏感、黏性具一定相关性;肥肉的胶着度、咀嚼度、硬度与入口即化、黏、润泽、烂、多汁、滑嫩、平滑具较强负相关性;瘦肉的硬度、胶着度、咀嚼度与嚼劲具较好正相关,与细腻、鲜嫩、软烂具呈较强负相关。
刘登勇董丽刘欢吴金城
关键词:红烧肉
反复卤煮过程扒鸡基本营养成分变化规律被引量:8
2017年
通过分析反复卤煮过程扒鸡蛋白质、水分、pH、总糖、粗脂肪及脂肪酸含量,探析卤煮次数对扒鸡基本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卤煮次数的增加,扒鸡水分含量和pH值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总糖和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脂肪酸种类减少、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UFA/SFA)比例降低。反复卤煮16次后,扒鸡基本营养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扒鸡蛋白质含量为27.14g/100g,水分含量为65.54g/100g,pH值为6.45,总糖含量为0.23 g/100g,粗脂肪含量为6.66 g/100g,UFA/SFA为1.56。综合分析,反复卤煮16次后,扒鸡体系稳定。
刘登勇刘欢戚军张庆永徐幸莲董丽吴金城
关键词:卤煮扒鸡营养成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