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明

作品数:12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6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灾害
  • 2篇山洪
  • 2篇山洪灾害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辽西北
  • 2篇聚类分析
  • 2篇共词分析
  • 2篇关键词
  • 2篇洪灾
  • 2篇风险区划
  • 1篇地区干旱
  • 1篇多维尺度分析
  • 1篇研究热点与趋...
  • 1篇雨量
  • 1篇蒸散
  • 1篇蒸散发
  • 1篇人体舒适度
  • 1篇人体舒适度指...
  • 1篇日数
  • 1篇日照时数

机构

  • 12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济南市卧虎山...

作者

  • 12篇郭明
  • 11篇曹永强
  • 5篇刘思然
  • 4篇郑爽
  • 1篇杨俊
  • 1篇高璐
  • 1篇郭明
  • 1篇邵文婷
  • 1篇张亮亮
  • 1篇范帅邦

传媒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水力发电
  • 1篇水利水运工程...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中国防汛抗旱

年份

  • 6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50年辽宁省极端气候事件的趋势变化及空间特征被引量:9
2018年
为明确辽宁省近50年极端气候事件的趋势变化特征以及时空分布情况,本文以辽宁省1964—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以及降水数据为基础,选取省域范围内的23个气象站点,依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确定的"气候变化检测和指标",选取适用于研究区的8个极端气温指数和4个降水指数,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及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分析近50年来辽宁省极端气温和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表征极端高温事件的极端最高温、夏日日数、暖昼、暖夜日数逐渐增多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具有持续上升趋势;极端低温事件指数如霜冻日数、冷昼数、冷夜数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变化;极端降水指数除普通日降水强度较为平稳外均呈上升趋势,辽宁省极端降水事件增加。空间尺度上,极端最高温、最低温、霜冻日数、夏日日数呈由北向南递减的规律,冷夜、冷昼、暖夜、暖昼数呈不规律分布。与降水量相关的极端降水指数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格局。
曹永强袁立婷郑爽郭明刘思然
关键词:极端温度极端降水
汉江上游径流非一致性演变特征及频率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受全球气候变化及大规模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流域径流产生变化,水文序列发生变异。基于汉江上游武侯镇、洋县、安康3个水文站点逐日径流数据,采用Mann-Kendall及Lee-Heghinan法进行非一致性检验,并将变异的水文序列进行基于趋势分析的非一致性水文序列修正计算,根据Pearson-Ⅲ频率分布曲线确定修正前后不同保证率设计值,以期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站年径流呈递减趋势,递减率自上游向下游递增,均有变异发生,且下游变异时间略滞后于上游,区间汇水是控制下游水量及突变的主要因素;武侯镇年最大日径流微弱增加,洋县与安康递减;经一致性修正,对应近期气候与下垫面条件下100年一遇洪水设计值较历史值变化显著。
滕杰郭明郭明
关键词:非一致性汉江上游
基于可变模糊评价法的辽西北地区干旱分区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选用辽西北地区1970—2014年14个气象站和水文观测站的数据以及历史资料信息,基于可变模糊评价法,通过变换参数模型准确、客观地反映自然因素引起的干旱事件,并通过对干旱事件时空变化特征的分析对该区旱情进行区域划分。结果表明:时间上,辽西北地区旱情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00—2003年干旱集中发生且程度较重,2000年接近特大干旱,锦州市和葫芦岛市干旱情况整体趋于平稳,阜新市的干旱情况有所改善;空间上,轻度干旱高频区位于黑山县,低频区位于绥中县和兴城县,中度干旱发生的高频区位于建平县和凌源县,低频区位于锦州市;重度干旱集中在朝阳市。分区结果显示,辽西北地区干旱可以划分为4个区域,分别为重旱区、中度旱区、介于轻旱与中旱区、轻旱或不旱区。
曹永强邵文婷张亮亮郭明
关键词:辽西北经验正交分解
基于关键词共词网络和聚类分析的水库调度研究热点与趋势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揭示有关水库调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动态,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1995年-2015年的文献作为统计源,以“水库调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采用共词分析方法,运用Bibexcel软件对关键词进行统计,结合Ucinet和Netdraw软件绘制共词网络可视图,并采用SPSS的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分类,并研究其内在联系,首次通过共词分析法呈现了我国近20年水库调度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曹永强刘思然郑爽郭明
关键词:水库调度关键词共词分析聚类分析
辽宁本溪县暴雨山洪灾害时空特征分析与风险区划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根据多年气象水文数据及历史山洪灾害数据,基于相关性分析、线性分析、滑动平均法等研究方法对各类型山洪灾害分别进行灾害损失和分布特征分析,并结合Arc GIS软件,以辽宁省本溪县为主要研究区域,根据自然地理环境、降雨特征与地形地貌特征进行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本溪县山洪灾害类型齐全,灾害发生时会伴有两种或以上综合灾害类型发生;山洪灾害的暴发频率与损失程度随时间有增长趋势;平均暴发频次由中东部高海拔、坡度较大地区向西北及西南部丘陵地区逐渐递减,在小市镇与碱厂镇山洪灾害爆发频次较高、类型较齐全;山洪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降水集中、坡度在10°~25°中部山地并向东南部丘陵区延伸,受地形影响,本溪县中部地区人口较密集的城镇为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
曹永强袁立婷郭明
关键词:山洪灾害风险区划
辽宁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蒸散发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基于辽宁省2014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实际蒸散发量的计算,结合Arc GIS软件中的离散功能,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蒸散发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际蒸散发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较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实际蒸散发量年内变化特征不同;蒸散发贡献值的高低取决于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大小,同时其空间分布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具有高度一致性,充分表明蒸散发和土地利用类型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曹永强高璐郭明
关键词:蒸散发土地利用类型
基于修正Z指数的辽西北春旱演变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利用辽西北地区39个雨量站1971-2013年逐日降水资料,选取Z指数为指标,根据国家干旱等级标准和辽西北实际情况对不同等级干旱所对应的界限值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Z指数,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和Kriging空间插值法对辽西北地区春旱时空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辽西北地区春旱总频次各年代际变化中,大旱、重旱上升趋势明显,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春旱发生频次由8.1%上升到12.5%,重旱发生频次由3.6%上升到4.8%。周期变化中,辽西北春旱存在10 a左右的主周期。空间上,辽西北地区春旱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由南向北递增,春季各等级干旱高发区主要集中于朝阳市各县。
曹永强郑爽范帅邦郭明
关键词:春旱辽西北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生态修复现状研究被引量:47
2016年
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WEB OF SCIENCE中1997—2015年的期刊论文为数据源,以"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mediation和ecological restoration)"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利用共词分析方法,同时结合Bibexcel软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利用Ucinet和Netdraw软件绘制出共词网络可视图,并通过SPSS软件进行多维尺度分析,以此来研究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国内外生态修复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以及研究现状。以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客观的评价国内外生态修复的研究概况及研究热点,明确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探索的方向,从而为加强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曹永强郭明刘思然杨俊
关键词:生态修复关键词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
1964~2015年辽宁省日照时数演变特征及归因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日照时数变化存在时空异质性,其变化成因分析对气候诊断与预测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基于1964~2015年辽宁省23个气象站点气象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该区日照时数趋势演变规律及周期性特征,结合Mann-Kendall法检测突变时间,借助ArcGIS反距离权重插值进行空间分区,并探讨影响其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年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为-31.158h/10a;存在37年左右的主周期、22年左右次周期;年及四季均有突变发生,年日照时数在1980年代初期存在突变,冬季突变发生最早,夏季最晚;日照时数空间分布不均,随季节变化高值区自西向东逐渐递减;日照时数与总云量、水汽压及气温呈负相关,与风速呈正相关关系。
曹永强郭明刘思然
关键词:日照时数归因分析
基于GIS技术的辽宁省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依据辽宁省1970—2013年的基础资料,包括降水、水位流量、数字高程与历史山洪灾害资料,采用临界雨量系数法与表面分析法,应用GIS平台进行多层属性信息的空间叠加与分析,获得辽宁省山洪灾害风险区划,以期为辽宁省防洪减灾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营口市、丹东市、朝阳市和葫芦岛市属于山洪灾害防治重点区域,其中,大连市、鞍山市、本溪市、营口市和丹东市重点防治的灾害类型是溪河洪水、泥石流和滑坡,抚顺市重点防治的灾害类型是溪河洪水,朝阳市重点防治的灾难类型是溪河洪水与泥石流,葫芦岛市应重点防治泥石流与滑坡;其他各市分别存在一种或两种中易发风险的灾害,应针对当地实际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曹永强郭明袁立婷
关键词:山洪灾害GIS风险区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