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海峰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皮瓣
  • 3篇外科
  • 3篇外科皮瓣
  • 2篇岛状
  • 2篇动脉
  • 2篇指动脉
  • 2篇指动脉逆行岛...
  • 2篇指损伤
  • 2篇逆行
  • 2篇逆行岛状
  • 1篇岛状皮瓣
  • 1篇动力学
  • 1篇严重创伤
  • 1篇药性分析
  • 1篇原菌分布
  • 1篇指动脉逆行岛...
  • 1篇指腹
  • 1篇指腹缺损
  • 1篇上肢
  • 1篇逆行岛状皮瓣

机构

  • 5篇苏州大学

作者

  • 5篇施海峰
  • 2篇芮永军
  • 2篇吴柯
  • 1篇马运宏
  • 1篇徐鹏
  • 1篇周明
  • 1篇刘军
  • 1篇马军
  • 1篇王建兵
  • 1篇刘浩
  • 1篇宋骁军
  • 1篇吴永伟
  • 1篇孙少君
  • 1篇王秋波
  • 1篇张志海

传媒

  • 4篇中华手外科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温度梯度场对高分子扩散和结晶动力学的影响
本文选择结晶性聚合物聚氧化乙烯(PEO)以及具有上临界相容温度的聚烯烃二元共混体系poly(ethylene-co-hexene)(PEH)和poly(ethylene-co-butene)(PEB)为研究对象,借助于偏...
施海峰
关键词:晶体结构
文献传递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术后患指活动受限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观察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术后患指活动受限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自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重建指腹的患者107例(114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指别、损伤原因、蒂部切口设计、指腹缺损位置、皮瓣面积、供区植皮的形状及位置、瘢痕激光治疗的时机、康复治疗的时机与周期等12个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影响术后患指活动受限的相关因素。结果107例患者术后6个月至1年获得功能随访,其中40指发生术后活动受限,发生率达35.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患指活动受限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缺损位置无关(P>0.05),而与蒂部切口(P=0.030)、皮瓣面积(P<0.001)、植皮形状(P=0.008)、植皮位置(P=0.044)、激光治疗(P<0.001)、康复治疗时机(P=0.003)及康复治疗周期(P=0.001)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皮瓣面积大小是影响术后患指活动受限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45;95%Cl:1.578~5.875;P=0.001),不利于患指活动功能恢复;术后早期激光治疗(OR=0.017;95%Cl:0.003~0.102;P<0.001)和早期康复治疗(OR=0.139;95%Cl:0.026~0.754;P=0.022)是影响术后患指活动受限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早期瘢痕激光及康复治疗可显著降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重建指腹患者术后患指活动受限的发生率;皮瓣面积较大是患指术后活动受限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对于这类患者可考虑其他术式修复缺损,以减少术后活动受限发生率。
柳晨施海峰赵刚宋骁军吴柯沈泳张志海沙一帆徐鹏庞新岗
关键词:外科皮瓣指损伤
前臂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前臂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诊治前臂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患者116例,男72例,女44例。按照Gustilo骨折分型:Ⅱ型12例,ⅢA型2例,ⅢB型19例,ⅢC型83例;机器绞伤77例,重物压砸伤27例,车祸伤12例;治疗过程中截肢组20例,保肢组96例。采集同一个感染部位的三个层面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均采用自动化仪器和纸片扩散法。结果临床特征:Ⅲ型骨折并发感染共104例,且以ⅢC型为主。男女发病率为1.6∶1,机器绞伤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病原菌分布:共分离出25种16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80.4%,革兰阳性球菌占19.6%。排名前五位分离菌占64.4%,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偏高(>60%),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63.6%;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敏感率均为100.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10.0%~20.0%);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庆大霉素、利福平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截肢耐药性总体高于保肢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显示:首选敏感性抗菌药物85.3%;首选耐药性抗菌药物11.2%,其中截肢组10.3%,保肢组0.9%。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前臂开放性骨折感染主要病原菌,碳青酶稀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日趋严重。对于大部分前臂开放性骨折患者,喹诺酮类药物经验性治疗效果较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提高疗效。
孙少君沈进马军肖新芝芮永军施海峰王秋波
关键词:前臂骨折耐药性
上肢严重创伤保肢失败的原因探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对上肢严重创伤保肢失败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保肢失败的原因及相应对策。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共收治上肢严重创伤患者87例(完全离断18例,不完全离断32例,GustiloⅢC型骨折37例),其中67例保肢成功,20例保肢失败(完全离断8例,GustiloⅢC型骨折12例)。20例患者中年龄≤50岁7例,年龄>50岁13例;损伤平面为前臂下段4例,前臂中、上段11例,上臂中、下段5例;中度贫血16例,轻度贫血4例,接诊时有休克13例。创伤类型:13例机器绞伤,4例重物砸伤,1例挤压伤,1例热压伤,1例电锯切割伤。分别对这20例患者的截肢原因、受伤至急诊清创的时间、受伤至肢体通血的时间、创面修复的时间及术式、细菌培养结果及首诊医生职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患者受伤至急诊清创的时间为7~13h,平均10.3h;受伤至肢体通血的时间为10~16h,平均13.2 h。创面修复术式为游离皮瓣2例,带蒂皮瓣4例,皮肤移植5例,直接缝合9例。创面覆盖时间为2~32 d,平均11.9 d;首诊医生职称为主治医师6例,高年资住院医师14例。最终截肢原因为感染的11例,其中单种细菌感染6例,多种细菌感染5例,感染菌种多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耐药细菌;因肢体血供障碍而截肢的有7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的有2例。结论上肢严重创伤的保肢失败与综合考量手术指征、早期彻底清创、及时建立肢体血液循环和有效的创面早期覆盖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感染、缺血时间和经治医师的临床经验是主要原因。
高凡冬芮永军施海峰吴永伟马运宏刘军康永强周明刘浩王建兵戴北辰何旭宸闫旭杰
关键词:上肢外科皮瓣严重创伤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供区瘢痕挛缩标准干预的有效性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标准预防供区瘢痕挛缩的有效性,为岛状皮瓣术后瘢痕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0月年12月,我们对36例因指腹缺损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患者,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术后2周拆线后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康复理疗,治疗组接受标准瘢痕预防治疗.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后1、3、6、9、12个月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指蹼粘连情况、手功能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结果通过皮瓣供区瘢痕早期预防及治疗,明显改善供区瘢痕挛缩的发生.根据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对照组最高12分、最低5分,治疗组最高8分、最低2分,治疗组瘢痕评分更低(P<0.001),瘢痕更小.治疗组指蹼粘连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7).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对照组优8例、良7例、可3例,治疗组优15例、良3例,治疗组手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34).并且治疗组满意度评分(8.9±0.8)分,优于对照组(8.2±1.0)分(P=0.017).结论手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供区术后早期进行瘢痕标准干预可有效预防瘢痕挛缩发生.
沈泳施海峰黄永静吴柯林伟栋沙一帆柳晨杨惟翔
关键词:指损伤外科皮瓣瘢痕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