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朝

作品数:10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肝炎
  • 4篇病毒
  • 3篇肝炎病毒
  • 3篇丙型
  • 3篇丙型肝炎
  • 2篇蛋白
  • 2篇血细胞
  • 2篇拮抗剂
  • 2篇维生素K缺乏
  • 2篇细胞癌
  • 2篇淋巴
  • 2篇慢性
  • 2篇甲胎
  • 2篇甲胎蛋白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细胞癌
  • 2篇丙型肝炎病毒
  • 2篇病毒感染
  • 1篇蛋白质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作者

  • 10篇赵鸿
  • 10篇吴朝
  • 4篇霍娜
  • 4篇李俊
  • 3篇王贵强
  • 3篇董晓琴
  • 1篇万华
  • 1篇代丽华
  • 1篇张弛
  • 1篇蔺小红
  • 1篇王艳
  • 1篇王可
  • 1篇农林
  • 1篇张建华

传媒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1例
2016年
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CV)是一种以血液中出现低温下(4E)可逆凝固的免疫球蛋白(Ig)为特征的循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累及中小血管。通常分为三型:I型由单一的单克隆Ig组成,可为IgM、IgG、IgA或本周蛋白,病因常为血液系统疾病;II型由单克隆Ig和多克隆Ig(主要是IgG)混合组成,多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或结缔组织病相关;
吴朝霍娜李俊王艳万华蔺小红赵鸿
关键词:肝炎病毒丙型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
以全血细胞减少、脾梗死为首发表现的抗磷脂综合征一例被引量:1
2018年
患者女,61岁,主因"皮肤、巩膜黄染7个月"于2016年7月19日入院。患者7个月前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口干、乏力,无纳差、腹痛、陶土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13×10^9/L,Hb 74 g/L,血小板计数81×10^9/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8.04%;TBil 49.9 μmol/L、DBil 16 umol/L,余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均正常。
吴朝董晓琴姚甜甜赵鸿
关键词:全血细胞减少抗磷脂综合征首发表现脾梗死生物化学指标巩膜黄染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患者111例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分析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的临床特征,以降低疾病的漏诊、误诊率。方法检索首篇文献发表时间(1987年5月)至2020年8月29日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数据库收录的CAEBV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CAEBV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转归和死亡原因等。统计学分析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纳入文献46篇,共111例患者,年龄为22.0(10.0,39.0)岁。年龄≥18岁组64例(57.7%),年龄<18岁组47例(42.3%)。发热、脾大、肝大、淋巴结肿大为常见临床表现,发生率分别为95.5%(106/111)、84.7%(94/111)、57.7%(64/111)、56.8%(63/111)。年龄≥18岁组患者的皮疹和肝大的发生率分别为3.1%(2/64)和45.3%(29/64),均低于年龄<18岁患者的27.7%(13/47)和74.5%(35/47),其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异常的发生率则高于年龄<18岁患者[45.3%(29/64)比23.4%(11/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957、9.436、5.643,均P<0.05)。70例随访结局可知的患者中,死亡38例(54.3%),存活32例(45.7%),死亡原因包括消化道出血、重症感染、呼吸衰竭、肝衰竭等,死亡组和存活组的脾大发生率分别为92.1%(35/38)和68.8%(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6,P<0.05)。年龄<18岁组患者的21例死亡和17例存活病例中合并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者分别为15例(71.4%)和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7,P<0.01)。90例可获得HLH相关资料的患者中,合并HLH组38例,无HLH组52例,男性所占比例分别为36.8%(14/38)和65.4%(34/52),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7,P=0.007)。111例患者在病程中治疗方案多样,但缺乏详细资料。结论CAEBV临床表现多变,可有致死性并发症,缺乏有效治疗,且预后不佳,需要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有效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
李嘉雯张弛吴朝代丽华赵鸿
关键词: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30个非侵入性模型评估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与比较被引量:1
2019年
肝活组织检查的局限性导致了非侵入性肝纤维化评估模型的发展。这些模型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诊断性能及在监测疾病进展中的价值目前尚不清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王贵强教授团队从全国24家临床单位收集了符合纳入标准的576例慢性HBV感染初治患者,其中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前瞻性随访至78周行第2次肝活组织检查.
董晓琴吴朝赵鸿王贵强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非侵入性肝活组织检查慢性HBV感染
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我国肝细胞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甲胎蛋白是诊断肝细胞癌的常用血清学标志物,其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度为39%~65%、特异度为76%~94%。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是因维生素K缺乏诱生的异常凝血酶原,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PIVKA-Ⅱ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度为48%~62%,特异度为81%~98%,PIVKA-Ⅱ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度为68%~87%,特异度为60%~88%。PIVKA-Ⅱ可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及治疗后复发情况。本文就PIVKA-Ⅱ与肝细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吴朝霍娜李俊赵鸿
关键词:肝细胞癌甲胎蛋白
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诊疗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全球范围内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率约为3%,感染后的慢转率可达50%~85%。抗-HCV(+)者在接受单克隆抗体、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可能会发生HCV再激活,从而不但可能导致肝衰竭,而且将延误或中断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及时治疗。这类患者发生HCV再激活时,不适宜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HCV治疗,直接抗病毒药物已成为最佳且惟一选择。
吴朝霍娜李俊赵鸿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卟啉病相关肝脏表现的诊治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卟啉病(porphyria)是血红素合成途径所需8种酶中任一酶活性缺陷所致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多为遗传性病变,临床症状以腹痛、神经精神症状及皮损为主。血液、尿液及粪便中检测到高水平卟啉和/或其前体物质可作为诊断线索,检测到已知的基因突变可确诊。卟啉病在临床上较少见,近年来以肝脏疾病为首诊症状的卟啉病患者有增多趋势,现重点介绍卟啉病相关的肝脏表现及其诊治,为临床工作者提供诊疗建议,降低误诊、漏诊率。
李嘉雯张驰吴朝赵鸿
关键词:卟啉病卟啉类化合物
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48
2018年
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是临床急、重症。降钙素原是诊断脓毒症较好的炎症指标,序贯性器官功能障碍评估和快速序贯性器官功能障碍评估分别用于评估和预测脓毒症患者的器官功能障碍,血乳酸用于评估脓毒症患者是否存在组织低灌注。脓毒症治疗在控制原发病、抗感染上已达成共识,但在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应用方面仍存在争议。本文就脓毒症、脓毒性休克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吴朝董晓琴赵鸿王贵强
关键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降钙素原血乳酸
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血清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1/)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97例,其中HCC患者27例(均为肝硬化患者),非HCC患者70例(包括肝硬化患者47例,非肝硬化患者23例)。检测不同组间患者的AFP和PIVKA-Ⅱ,比较两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曲线下面积,对所有人组患者做AFP和PIVKA-Ⅱ的相关性分析。结果HCC组血清AFP和P1VKA-Ⅱ水平均明显高于非HCC组(Z=-3.244、-3.329,P均〈0.01)。血清AFP单独诊断HCC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1.48%、42.86%,血清PIVKA-Ⅱ单独诊断HCC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4.04%、48.5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AFP和PIVKA-Ⅱ不同的联合诊断方案,可将诊断HCC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提高到100.00%和91-43%。ROC分析结果显示,AFP、PIVKA-Ⅱ和AFPxPIVKA-Ⅱ(AFP和PIVKA-Ⅱ之积)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95%CI:0.594-0.832)、0.719(95%CI=0.607-0.831)、0.751(95%CI:0.636-0.867)。所有患者的AFP和PIVKA—Ⅱ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70(P〈0.01),HCC患者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00(P〈0.05)。结论血清PIVKA-Ⅱ用于HCC的诊断价值与血清AFP相当,可作为临床诊断HCC的血清学标记物。血清PIVKA-Ⅱ与AF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HCC的诊断效能。
吴朝王可王贵强赵鸿
关键词:甲胎蛋白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弥漫大B淋巴细胞淋巴瘤1例被引量:3
2016年
一、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7岁,因“发现HBsAg阳性25年、抗-HCV阳性23年、左腋下肿物6个月”入院。患者25年前饮酒后出现恶心、呕吐等明显消化道症状,检查HBsAg为阳性,转氨酶、胆红素明显升高,经保肝及输血浆等治疗后好转、未予抗病毒治疗。23年前发现抗-HCV阳性,
霍娜吴朝李俊张建华农林刘卫平赵鸿
关键词:肝炎病毒肝炎病毒丙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